康熙四十七年是哪一年(康熙四十七年 雍正几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位75岁的安徽农民被山东巡抚姜辰玺抓进了监狱。

康熙四十七年是哪一年(康熙四十七年 雍正几岁)

抓到这个老农后,姜晨曦连夜亲自审问。当老农坦白自己叫“王世元”时,江晨曦激动得一拍桌子大喊:“是你!你不是‘王世元’。我觉得你应该把名字倒着读,叫‘原王’!抓到你了,终于让神圣家族睡个好觉了!”

这个王士元没有地位,没有权力。被捕前,他只是一个出生在安徽凤阳的普通农民。为什么清廷如此看重他,要一个二等官员亲自带队围捕?而且他被俘后,姜晨曦激动得竟然说康熙皇帝从此可以安心睡觉了?

舞台照片

一、

让我们把时钟拨到62年前的大明崇祯十七年。

明朝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大明宫大乱。

崇祯自杀的同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冲进紫禁城寻找崇祯的下落。三天后,他们在景山公园发现了崇祯的尸体。

李自成的将军下令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葬在东门外,强迫首都人民观看,以显示大顺的军事力量。

崇祯的身上长满了毛发,一只脚赤着,衣衫凌乱,模样惨不忍睹。后来,在宋献策的劝谏下,李自成同意明朝兵部尚书刘阳珍将他们安葬在昌平银泉山的田贵妃墓。

李自成在北京没待多久,就被多尔衮赶出了北京。多尔衮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深知要想稳固政权,就得安抚民心。

所以入京后,多尔衮主持祭祀崇祯皇帝,还在崇祯灵前挤出几滴眼泪,给“皇帝”的崇祯安排了一个谥号。

崇祯死后,支持明朝的各派拥立斧王朱友松为帝,改元为,建立南明政权。后来政权垮台,民众拥立唐王朱为帝,建立了龙吴政权,并派人寻找崇祯年间几位诸侯的下落。

崇祯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活到成年。他们是16岁的朱慈烺王子、13岁的王鼎·朱慈灿和12岁的王勇·朱慈焕。

北京城毁前夕,崇祯让宦官将三皇子伪装起来送出宫外,希望保住儿子的性命。但没想到,城破之后,太监把三个王子献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没有杀死三个孩子,而是慷慨地封朱慈烺为宋王,朱慈灿和朱慈焕也被封为公爵。因为李自成也知道,三皇子在安抚民心、邀请明朝官员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一个多月后,李自成在率军平定吴三桂的时候,为了瓦解吴三桂的士气,带走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三太子,并把他们当作人质要挟吴三桂。

不料大顺军被吴三桂败在一片瓦砾中,三太子与叛军失散。甚至有传说说三位王子都死在了叛军手里。

其实这三兄弟是要命的,他们居然从部队里逃出来了。长子朱慈烺一路乞讨回京,准备投奔祖父周奎,却被清军俘虏。

多尔衮认为前朝太子朱慈烺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很容易被反清者利用,所以想除掉朱慈烺。

但多尔衮在以报明仇为名入关之前,如果公开打死明朝太子,必然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导演了一场“认太子”的闹剧。

在最佳奥斯卡导演多尔衮的操纵下,中国前方丈周逵带着他的孙女长平公主和一些明朝前官员被多尔衮召见,为朱慈烺亲王“正名”。

虽然只有长平公主和几个太监说是真的,但太子的爷爷周逵却坚称眼前的“太子”是假的。平公主还想争辩,却立刻被周逵打了一巴掌。

除了周奎,王子的老师,内阁大学士谢胜也被鉴定为伪造者。

看到这些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胡说八道,朱慈烺义愤填膺地质问谢胜说:“某年某月某日,我的丈夫在我谈论孟子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忘了吗?”谢胜无言以对,他只能沉默。

反正这场闹剧达到了导演多尔衮的目的——眼前的太子是“假”的。当晚,假太子神秘死去,多尔衮看着太子的尸体,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从政治角度来看,多尔衮的做法无可非议。因为当时打着“太子”旗号反抗清军的人很多。在离北京不远的山东,几支义军要求多尔衮“还殿下”,这让多尔衮非常紧张。

自此多尔衮定下基调:凡是自称崇祯亲王的,一律处死!

三、

北京王子事件刚一平息,南京又出现了一个自称“王子”的人。这一次,这个人在南明政权引起了一场风波。

原来,明朝大臣高梦谷在北京城破的那天逃出了北京,在去南京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自称是朱慈烺王子的少年。高梦谷没见过王子,因为不知道他是真是假,就把他带到了南京。

这时,斧王的朱友松已经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弘光政权。听说“太子”来了南京,朱友松大为惊慌,因为他知道,如果太子真的来了,自己也未必能当皇帝。

因此,他对建立自己的强大的部长马士英说:“如果这个王子是真实的,我怎么能独自生活?”等着瞧吧。”

马士英一定明白了朱友松的潜台词,并立即组织了一次“表彰大会”。不出所料,经过大家的“认可”(包括几个没见过太子的陪都官员),所有大臣一致认为“太子”是假冒伪劣产品。

据《南明正史》记载,少年经审讯后承认自己名叫王之明,冒充太子想浑水摸鱼发财。

为了让百姓相信这个太子是假的,弘光的朱友松还特意向南京百姓公布了审讯记录,证明这个来南京的“太子”是“西贝货”,而不是给自己让路。

朱友松的皇帝受到许多人的反对,所以很少有人相信他的话,特别是以军阀左良玉为首的一些不满马士英专制权力的将军。有人认为,马士英为了个人利益,故意将鹿称为马,并将事实描述为虚假的。

朱友松只好把自称“太子”的王之明关起来,希望能找时间和将军们慢慢解释。

没想到,清军来得很快。左良玉趁机以“太子”的名义率军杀南京,说要杀“太子”这个奸臣。

左良玉被杀前,朱友松见势不妙弃城而逃。南京落入清军手中,王志明死于清军剑下。从此,“朱慈烺王子”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中。

四、

太子朱慈烺不在了,但是崇祯还有另外两个儿子!从此,神秘的“朱三王子”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个自称“朱三王子”的是朱国桢,他在顺治年间在苏北组织了反清起义。清军很快就消灭了武装力量,并杀死了发明“朱三王子”一词的专利所有人朱国桢。因此,虽然朱国桢是第一个被称为“朱三王子”的人,但他的影响力并不大。

但清廷可能没有想到,自从这个朱国桢发明了“朱三太子”这个商标之后,这个“朱三太子”就像幽灵一样一直纠缠着清政府,直到赵康统治的中后期。

就连康熙自己也承认,自己主政后,把三藩、水运、河工当成了三件大事,但他没想到,一个见龙不见尾的“朱三太子”会成为他几十年来挥之不去的噩梦。

据不完全统计,从顺治到雍正中期,以& # 34;朱三王子& # 34;至少发生了20起以恐怖主义为名的起义或欺骗事件。最大的发生在康熙朝。所以康熙帝才& # 34;朱三王子& # 34;他的记忆如此之深,曾感慨道:“多少土匪叫朱三!”

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几乎与此同时,一场打着“朱三王子”旗号的起义正在北京紧锣密鼓地筹划着。

起义的领袖名叫杨其龙,自称是朱三王子,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准备在吴三桂造反的同时,在& # 34;首都内外,放火烧一切& # 34;。但是就在起义的前一天,因为汉奸告密,清政府得到了消息。

康熙非常震惊,他宣布关闭首都的九个大门,并逮捕了他& # 34;朱三王子& # 34;和起义者,我们必须在“旧金山叛乱”爆发时保持首都稳定。

说来奇怪,起义虽然被扑灭了,但自称“朱三王子”的杨其龙却逃出了北京。七年后,这个杨其龙在陕西汉中以“朱三太子”的名义组织起义军,准备再次造反。康熙组织了数万军队,消灭了自称“朱三王子”的杨其龙。

康熙去世前两年,福建又出现了一个“朱三太子”。这个男人和郑静,台湾省,组织了一个裹着白布的头& # 34;怀特黑德军& # 34;,准备造反,但很快被清廷击败。

为了彻底摆脱“朱三太子”的噩梦,康熙还采取了“自下而上”的计划,即积极寻找明朝皇室后裔,安排这些人守朱元璋的陵墓。

康熙多次说:“我打算去拜访明朝的后代,给他们一个官衔,让他们观察天下的事情。”但无论他做什么,他都无法阻止朱三王子的不断出现。

五、

康熙四十七年,张、、等人率部在浙江四明山再次造反。他们打着“朱三王子”的旗号,打着大明天德的旗号,不断打击清兵。

康熙对此非常重视,在扑灭这支起义队伍后,他下令必须逮捕“朱三王子”。

据被俘的张念等人供述,这位“朱三王子”已逃往山东省汶上县。于是康熙秘密下令山东巡抚姜辰玺、户部侍郎穆旦在汶上县展开大搜捕,终于逮捕了75岁的朱三亲王。

这位“朱三王子”的公开名字叫“王士元”。之所以使用这个假名,是因为当名字读反了,就变成了“王元”。“太子”被捕后交代:“本姓朱,名慈桓。”

“太子”交代,李自成的大顺军退京时,到了安徽凤阳,被一个姓王的前朝退休官员收养,改名为王士元。

后来,这位官员因参与反清斗争而被杀。朱慈焕逃到浙江余姚,娶了一位姓胡的当地女子,并开办了一所私立学校谋生。

后来,的身份被等人得知,张决定利用他的号召力为太子反清。

朱慈焕已经逃亡了几十年,但他已经失去了重建国家的意愿。他只想在和平中度过余生,所以他很不配合张的起义军。甚至在到达叛军队伍后,他也多次试图逃跑。

这个“朱慈焕”被捕后,非常配合清廷的审讯。他一直声称自己从未做过任何反清的事情,也从未有过非分之想。他被迫加入了叛军。

于是在起义军被清廷围剿的时候,他趁机一个人逃到山东躲起来,只是为了活命。

康熙已经被这个“朱三王子”烦了几十年了,所以这一次他决定解决这个一直萦绕在大家面前的“朱三王子”。

就这样,三代“朱三王子”被押送到首都接受最高规格的“三审”。

在审判过程中,75岁的“朱三王子”丝毫没有展现出王子的骨气。他只是辩解,“我已经75岁了,气血虚弱,头发都白了。不是造反三藩的时候,而是清宁没有错的时候?更有甚者,所谓叛军必须占领城池,积草积粮,招兵买马,建造军事装备。我有过这种情况吗?”

客观来说,这个人的说法很有道理。如果他想反清复明,之前确实有很多机会。

现在康熙四十七年,大清王朝的根基已经稳固,老百姓也渐渐忘记了曾经的明朝。况且他已经75岁了,来的也不多,真的没有造反的必要和成功的可能。

但无论他如何为自己辩护,只要他被公认为“朱三王子”,他就必须死。因为康熙要让大家知道,所谓的“朱三太子”已经被清廷公开处决,请不要再以他的名义来烦我了!

对于这个“朱三王子”,第三次庭审给出的判决是:“虽然没有造反,但也没有造反的感觉。应该是计划大破,这样才能出列。”

康熙批准了这个判决,就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大,有特殊的目的,把75岁的老农从农历年改为砍头年。就这样,已经成为普通农民的75岁的“朱三王子”和他的5个儿子一起被斩首,他的妻子石尧被绞死。

为什么要在这个“朱三王子”上加引号呢?因为在他被处死之前,为了搞清楚这个人的身份,康熙派了几个还活着的明末太监让他们去辨认。据说这些老太监都说不认识眼前这个人,所以这个“朱三王子”也可能是假的。

这一认定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但似乎很可笑。

要知道明朝亡国已经60多年了,当年接见崇祯亲王的宦官至少也有70多岁了。就算他们记得那些王子的样子,这个记忆也一定已经模糊了。再说了,按照一个人小时候的样子来讲他七十五岁的样子不是很搞笑吗?

但康熙要的不是真假。他想让每个人都知道“朱三王子”已经被处决了。你们还有人要以这个名义造反吗?我们去死吧!

六、

康熙没有想到,这个老人绝不是最后一个“朱三王子”。三年后,一起普通的抢劫案唤起了他对“朱三王子”的回忆。

康熙五十年二月,山东人班韩杰到江南旅游时,拦住了康熙,上书朝廷。

韩杰的情况非常简单。他说,他在河南做生意时,遭到了以陈思为首的杂技团的抢劫,但当地官员没有惩罚陈思。于是,班下定决心,阻止了康熙的御用奏章。

这个看似很小的案子引起了康熙的注意。结果,陈思被判斩决,他的杂技团70多名成员被流放到黑龙江。总督、总督胡、总督云贵、总督陕西等。负责许多政府官员& # 34;沉迷于成长& # 34;、"溺水& # 34;等罪降级调查。

康熙帝拿班韩杰的案子大做文章,是因为陈思的杂技团有100多人的规模,而据班韩杰说,这些人在抢劫他的时候,还把其中一个团队叫作“朱三王子”。

人们怀疑,即使康熙一伙中没有真正的“朱三王子”,也许他们与神秘的“朱三王子”有过交集,所以他们宁愿误杀也不愿错过。

毕竟,在他执政的50年里,他是& # 34;朱三王子& # 34;噩梦已经折磨太久了。

关于康熙的心理,他的儿子雍正应该最清楚。雍正曾对此案评论说:“康熙年间,汉奸到处偷发,还经常用朱三太子的名义指责他所向披靡…如果这种情况无休止地蔓延,中国人民的君主的后代将别无选择,只能继承君主。难道不是汉奸逼的?明朝追随袁,有天下。袁的人,如果用道德准则来形容,也难逃篡夺、偷盗之罪吧?”

雍正本人虽然没有见过& # 34;朱三王子& # 34;的出现,但是& # 34;太子朱案& # 34;后遗症,仍然深深地笼罩着清朝的统治者,甚至延续到乾隆时期。

龙称帝后,太子并未出现,但一个名为朱的象征性人物取代了太子,成为天地会反清复明的旗帜。

这是& # 34;朱三王子& # 34;留给乾隆皇帝的一个后遗症。这也是为什么甘龙要在他创造的所谓“盛世”中发展文学流派的一个原因——这些都是“朱三王子”一样的政治噩梦。

参考资料:

刘胜军:“朱三王子”——折磨清朝几十年的神秘敌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564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