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地区有哪些城市(日本关东地区指的是什么区域)

地处东亚的日本,历史上受中国唐朝影响较大,至今在行政区划上沿袭其制度,如将全国分为“一都一府两府”和43县。在大多数外国人(甚至部分日本人)的固有思维中,关东地

日本关东地区(关东都有哪些地方)

地处东亚的日本,历史上受中国唐朝影响较大,至今在行政区划上沿袭其制度,如将全国分为“一都一府两府”和43县。

在大多数外国人(甚至部分日本人)的固有思维中,关东地区最发达的城市东京似乎就是日本的首都。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其实误解了也很难怪别人。日本有一个普遍的结论:天皇官邸就是首都。自明治维新以来,历代皇帝都在此居住,所以东京在一段时间内确实是首都。但在1956年,日本政府废除了唯一一部将东京定为首都的《基本建设法》后,“首都”的概念在现代日本已经不存在了。

▲东京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城市,也被普遍认为是日本的首都。

在日本历史上,以首都命名时间最长的城市不是东京,而是被称为千年古都的京都。以两个城市为代表的关西和关东,相距不过几百公里,但两地人民的口音、生活习惯、性格却大相径庭。

在日本社会,经常出现西方人和关东人互相较劲的现象。原因取决于京都和东京的历史变迁。

▲日本整体多山,但本州岛的关东和关西地区有大量平原,所以历史上有人口聚集。

一、日本人的“精神故乡”:京都

京都又称平安京,位于日本“两都”之一的京都府。这是一个内陆山区城市。从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也是日本历史上作为首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但在京都之前,日本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首都,那就是奈良古城。直到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采纳了迁都陈霞和清马陆的建议,奈良时代才正式结束,日本进入了以京都为首的平安时代。当时,桓武天皇决定迁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桓武天皇因为害怕佛教势力,迁都平安。

随着早期佛教从朝鲜传入日本,经过广泛的改革后成为日本的国教。奈良成形已久的“南六派”,对皇室和社会的影响很深,鼎盛时期甚至达到了治国的程度。桓武天皇感到他的权力逐渐被奈良佛教所框定。为了削弱有权有势的贵族和僧侣的力量,他决定迁都。

▲日本奈良在公元8世纪前是首都。

京都虽然早在公元5世纪秦领导下就为水利而建,但皇帝定居并成为首都。日本驻华使节回国后向皇室描述了盛世之下唐朝都城的繁华,于是整个京都城在形状和布局上都模仿长安和洛阳而建。

▲平安京(京都)复原图完全照搬了当年同期大唐的都城长安。

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有180万常住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但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自然达不到这种程度。

即便如此,平安京作为复制品,成为当时日本最繁华的城市,面积是长安城的三分之一,人口是十分之一。

然而,首都的繁荣并没有让日本皇室高兴。此时皇帝名存实亡,实权在握的是拥有重兵的将军。得益于丰臣秀吉对日本其他地区的征服,离京都不远、南方重要根据地大阪也开始崛起。随着京都和大阪的存在,本州岛关西地区一度成为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

▲大阪市的天守阁是丰臣秀吉征服四方的重要据点。

经过多年的战争,丰臣秀吉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实际继承人。当时他手下有很多大臣,最厉害的是德川家康,但后者不是他自己的路线,而是他当年在战场上的对手,后来他通过谈判的方式投降了。在以亲生母亲为人质换取德川家康的封臣后,丰臣秀吉也知道了养虎为患的道理,于是在统一日本后,将后者的封号授予了远离京都的关东地区。

▲京都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在古代也很繁荣,但比起其他沿海地区就逊色了,尤其是航海技术发展以后。

二、卧薪尝胆,关东地区的逆袭

虽然丰臣秀吉极力向德川家康吹嘘关东地区的富庶,说这是临海的宝地,“万里平原,万里沃土”,但后者对此非常不满。

当时全世界都知道日本最繁华的地区是以大阪和京都为代表的关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关东地区却是一潭死水,很多地方甚至还未开发。丰臣秀吉的举动与其说是封爵,不如说是赤裸裸的流放。

▲关东平原虽然辽阔,却没有德川时代之前的关西繁华。

在战场上战斗多年的德川家康不是一个普通人。虽然内心对此很生气,但表面上对秀吉还是心存感激的。他带着小儿子和他的部队离开了权力中心京都,搬到了关东平原的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

但丰臣秀吉当时不知道的是,京都的繁荣靠的是“和谐”,而不是“地理优势”。

京都作为千年古都,沉淀了相当数量的达官贵人,正是这些人和他们的追随者通过日常开销带来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但作为内陆山城,京都的地理优势仅限于交通不发达的特定时期。海洋时代到来后,沿海地区显然更有前途。

同时,在德川家康江户修建了通往京都、日光、福岛、长野、滋贺等地的五条街道,使被封锁的江户能够与其他地方交换所需商品,从而实现了商业的初步发展。

▲德川家康建造的东京日本桥,用于发展江户经济。

德川家康在江户暗中积累自己的势力,他的默默等待终于迎来了机会。当时,丰臣秀吉觉得在他的统治下日本是和平的,他暴露了他更大的野心。他把目光投向了隔海相望的朝鲜,甚至试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称霸亚洲。

592年,丰臣秀吉派遣14万海陆军队登陆朝鲜。得到李政权的帮助后,作为宗主国的明朝立即出兵援助朝鲜。经过多年的战斗,丰臣秀吉的计划遭受了挫折,他不得不选择讲和。

对外侵略的失败使丰臣秀吉在诸侯中的声誉迅速下降,他自己也为此郁郁寡欢,最终病死。因为德川家康没有出兵,反而保存了实力。秀吉死后,以绝对优势接掌大权。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通过赢得关元战争统治了日本。

德川家康成功执政后,他寻求的第一件事是建立一个能够影响国家事务的幕府将军。但是,在德川时代中心城市的选择上,他选择了江户而不是京都。

究其原因,虽然这一时期的京都仍然比江户富裕繁荣得多,但一些地方的一些知名人士仍然全副武装,德川家族的人脉和威望较弱,进入关西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江户不一样。德川家康在这里有深厚的基础,这更有利于他自己的统治。

这样,日本也正式进入江户幕府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大本营,德川家康还下令让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搬到江户市居住。江户突然从全国各地涌入资金、名人及其追随者。江户的人口和经济在这个时期开始爆发,这也为以后的东京打下了基础。

▲在德川时代的江户,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强大的幕府,统治长达264年。这一时期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与外国的一切贸易仅限于长崎,只与中国、朝鲜、荷兰等国进行。

直到19世纪中期,美国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各地的幕后势力纷纷揭竿而起,幕府最终不得不将大政归还天皇。

经过几代德川家族的经营,再加上临海的优越地形,强制开放通商口岸后,迎来了大批外国商船。此时的江户地区已经今非昔比,繁荣程度将关西的大阪和京都远远甩在身后。

▲明治维新后的江户(东京)已经是日本最繁华的城市了。

三、关西人与关东人的“恩怨情仇”

明治天皇重新获得了失去了几个世纪的日本皇室的权力。在大臣的建议下,江户改名为东京,与西京大阪、京都并称“三京”。早期的明治天皇还是沿袭了以京都为居所的传统。然而,在东京“幸运之旅”后,他在这个城市繁忙的夜晚无法入睡,所以他决定搬到首都。

虽然这个想法很快在京都一大批元老级官员的建议下被暂时打消,但明治天皇受不了京都的衰落,此后多次前往东京。这期间,他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居住的原幕府将军府改名为“皇城”。

随着天皇在东京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不影响国家大事,京都很多重要政府部门的官员也搬到了东京。此时的东京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功能,实质上成为了日本的首都。

▲德川时代被推翻后,明治天皇“巡视”东京。

看到自己眼中是神的天皇回到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以京都和大阪为首的关西人都很难过。他们当然不会也不敢抱怨皇室,所以自然会把这种怨气撒在关东人身上。

关西人认为他们在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像京都这样的城市早在一千年前就作为首都存在,代表着日本的文化遗产。以东京为首的关东人指着市中心的皇居嗤之以鼻:你看,连天皇都住我们家。你是谁?

▲东京御邸目前是日本皇室的住所。

其实关东人和关西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比上面那个笑话好多少。虽然只隔着一个关中,却养成了不同的口音。东京的人总是很警惕,很少和陌生人说话。比如在出租车上,司机可能一路上一句话都不说。

大阪在这里是不同的。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街道都一如既往的热闹,大阪人也没有东京人那么内敛。但在外国人眼中,或许东京更能代表日本人的形象,而第二大城市大阪则“像是在另一个国家”。

▲关西大阪,街上的日本人大声说话,非常热闹。

在世界各国中,不同地区“相互交往”并不稀奇,比如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悉尼和墨尔本,等等。

日本的关西和关东处处“水火不容”。最大的原因是不同地区民众对自身文化认知的差异,加上政权更迭导致的国家发展重心转移,导致前者逐渐成为老二。一向以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傲的关西人,面对暴发户东京产生了强烈的不适应,导致了这种社会现象。

▲东京人(左)和大阪人(右)坐电梯时的不同朝向。

作者:嘉陵编辑:托马斯(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374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