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开滦总医院)

唐山最早的街道资料图

开滦集团(开滦总医院)

开滦煤矿作为一个工矿企业,不仅在解放前70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基地,而且刺激了她所在的唐山市的形成和发展,对唐山的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从城市发展史来看,开滦是唐山城市的起源。

1.开滦煤矿的建设加速了唐山街道的形成。

100多年前,今天的唐山市原本是一片荒野,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平西南20里,曾经只有一个18户人家的小村庄——乔家屯。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偏僻的村庄,伴随着开平煤矿(开滦前身)的修建,成为如今百万人口(不含县)的唐山市的发源地。

早期开平唐山矿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命唐(开平煤矿第一总办)筹办开平煤矿,勘查了桥屯地下的优质烟煤,并选择在此打钻修建了第一口煤井(现唐山矿一号井)。从1880年到1886年,先后购买了桥屯周围740亩土地,修建了作坊、机器房和办公楼。为了运输生产出来的煤炭,陆台至徐各庄的运煤河道相继开凿,修建了唐山至徐各庄的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后来天津、塘沽、上海、广州、香港、秦皇岛等地的码头相继开通,打通了唐山与各地的商业和交通联系。从此,这片贫瘠的处女地变得热闹起来。

随着煤矿生产的扩大和雇员人数的增加,商业首先发展起来。由于交通便利,乔屯改唐山镇时,沿唐山矿北墙已形成一条街——广东街。这是唐山较早的一条街。

1901年后,英国人骗走了开平煤矿。为了满足外地人的需求,在唐山矿西侧修建了外国人居住的别墅区,并修建了一条水泥路——西山路,从别墅区通往矿井。到1908年,以唐山矿为中心的街道发展成为广东街,从西山出口一直延伸到唐山矿东墙外的东边。西山路从西山口向西至凤凰山南麓;西山口北到老杨会公司有一条土路;从西山口到南福庄以南有一条小格局的土路。

之后,随着煤矿生产的逐步发展和扩大,人口开始向唐山地区集中,一些大型商业开始在唐山矿东墙外的铁路沿线设立。乔屯旧址也出现了里弄街道相连的居民区。到1924年,唐山矿东侧出现了新立街、东新街、廉价街等街道。1928年,丘陵地区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区。

1938年唐山建市时,街道纵横交错。据开滦档案馆保存的一张1938年市区地图标注,当时有一条从西山口为中心点向南经新火车站(现唐山南站)至交大大北宁铁路制造厂(现南昌旧址)的道路;向西至赛马场、西山路,可达西北井区;到广东街,柴草市街,乔屯西街,可以过铁路东大沟前街后街。铁路以东还有一条沟,东北北大街(现复兴路),直通南六屯。从树德女子中学西侧、沈瑶庙东侧到西山北侧有一条通往启新水泥厂的道路。唐山矿北门旁边的乔屯地区,早已是大街小巷星罗棋布。唐山矿东墙外出现了财神庙街和石良街,南门外以小山为中心的商业区越来越繁华。以及新开的新立街、宋谢庄街、东新街。西南部有谢忱庄街和几条新胡同。

随着开滦煤矿和其他工商业的发展,唐山的居民越来越多,街道和房屋也在扩大。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几个大型工厂、城市街道和住宅建筑在城市地区纵横交错。当时的道路虽然大多是狭窄的土路,但已经形成了从东边到铁路的一线。山西刘庄西凤凰山以西;北至城子庄;从南到南的城市范围和格局。在此基础上,未来唐山市区将继续发展。

第二,采煤业的发展改变了唐山的社会结构。

开滦煤矿建立之前,唐山地区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封建小农经济结构,只有古冶地区的一些土窑和简单的手工作坊。人们在贫瘠的土地上从事原始的简单耕作,对外界知之甚少。

开滦煤矿的开办,打开了唐山与外界的联系,带来了这一地区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大生产的繁荣。开平煤矿初期只有250名工人,到1900年增加到9000多人,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增加到四五万人,从而培养了一支以工资为生计的无产阶级产业大军。由于马家沟、赵各庄、林西、唐家庄等地煤矿的不断挖掘,这些昔日的农村逐渐演变为以煤矿为中心的工矿区。同时,也促进和刺激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

早期外籍员工的洋房。

开滦在开采过程中,不断聘请和吸收外国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到唐山工作生活(据统计,解放前70年间有18个国家的500多名外国人在开滦工作),对唐山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现代行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第三,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高,客观上促进了唐山的物质文明。

开滦煤矿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唐山其他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全国著名的机车车辆厂、启新水泥厂、华新纺织厂等大型工厂相继诞生。与此同时,机械动力、原始建筑材料、陶瓷工业和商业贸易都有所发展。1946年,唐山市有一千多家大中小企业。而且开滦初期兴办的铁路运输、电话电报、发电厂、电灯、西医等对唐山市政公用事业的建设起到了主导作用。

据开滦档案馆记载,1887年(清光绪七年),开滦从唐山矿区到天津架设了电报电话线路,安装了唐山最早的电报电话,先后将唐山、林西、赵各庄、马家沟等地连成通信网。

1881年,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在开滦建成,并制造出第一台机车——龙机车,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铁路运输机车。在当时,这对中国朝野,尤其是对唐山地区是一个很大的震动。

1994年,开滦在外国人聚居的西山路安装了一台40千瓦、220伏的蒸汽DC发电机,用于办公楼、外国人住宅和路灯照明。从此唐山有了电灯,改变了唐山一直用煤气灯照明的局面。1906年以后,随着唐山矿电厂的建立和投资,电力的使用在唐山地区逐渐扩大。

1892年,开平矿务局在广东街聘请英国西医马歇尔,开办唐山最早的西医诊所,结束了中医和医学博士治病的漫长历史。1900年后,引进西方现代医疗设备,建成了设有病房、手术室、消毒室、实验室的“中国医院”(后改为中国医院,即开滦医院的前身)。并引进了唐山第一台x光机,使唐山成为第一所西医医院。

1926年,开滦聘请法国传教士,开始使用仪器观测气压、温度、温度、风量。开创了唐山第一个气象台,改变了人们只靠经验和肉眼观察天气变化的现象。

1989年后,随着秦皇岛码头的建立和开滦自有船队的南北航行,唐山与外界的通道被打通,国外和国内国外港口的信件可以通过海路直达唐山。

第四,煤矿文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唐山文化体育的发展。

随着煤矿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开滦先后在唐山建设了一些文化体育设施,以满足煤矿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

1900年,开滦在东侧凤凰山脚下开辟赛马场(今文化宫院内)。20世纪20年代末,唐山市和东矿区相继成立了开滦老年职工俱乐部,配备了网球、羽毛球、保龄球、游泳池、溜冰场、酒吧、台球、桥牌等娱乐设施。定期放映电影,举办舞会(当时只允许外籍工作人员和来自中国的高级工作人员参加)。他还成立了一个业余剧团,组织篮球比赛和其他活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山地区文体活动的发展。

从1919年开始,开滦也筹集办学经费。1919年7月,在马家沟创办“私立开滦马家沟工人子弟初级学校”。1921年至1926年,在马家沟创办了高小河女子学校,在唐山矿西门外创办了职工子弟小学和西北井工房区小学。同时创办了唐山最早的“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27年,开滦第一所小学在马家沟创办。1928年,她接管了树德女子中学及其附属小学。1946年后,在唐山西山路17号房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当时只收高中级职员4-5岁的孩子)。从1919年到1948年底,开滦有20所小学和3所中学。学生人数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10,908人。这一时期,为了培养采矿管理技术人员,相继成立了专业培训学院和技术培训学校,为中国煤矿业培养了一批早期人才。

除了教育,开滦还修建了一些作坊、澡堂、图书馆、管教所等公共设施,并建成了唐山最早的自来水系统。

虽然在开滦煤矿的扩建和发展过程中,用钱修建的一些城市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完全是出于外国人和资本家的需要,但它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对其周边环境和唐山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广泛而潜在的影响。所以,没有开滦,就没有唐山。(文/任荣会)

来源:开滦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170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