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青成龙(李海青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性决议。今天,我围绕决议谈三个问题:一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决议划分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这一点要讲清楚;二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这是决议的重点内容;第三,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经验。

李海青成龙(李海青岛)

一、党的百年奋斗的四个历史时期

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的社会条件。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参加了许多反对西方列强入侵的战争,并且打了许多败仗。原因很多,但以下两点尤为关键。

第一,没有新的思想来充分唤醒民众。民众缺乏现代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仅靠国家力量和军队单打独斗难以成功。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珠江北上,聚集了数万当地居民。他们冷眼看着朝廷与洋人的战争,仿佛在看一场马戏表演。英军总司令巴斯贾里目睹这一幕,大惑不解,质问他的买办为何来到这里。买办说:“国不知民,民不知国。”意思是国家不考虑老百姓,老百姓心目中就没有国家。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据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也有不少老百姓帮助八国联军运送物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国家对普通人的剥削和压迫,普通人没有认同感。他们认为战争是朝廷的事,与自己无关。

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斩首,围观的人很多。先行者和探索者牺牲了,人民却麻木不仁。就像鲁迅先生在小说里写的那样,“脖子伸得很长,仿佛有许多鸭子被看不见的手牵着向上抬”。

为什么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人民没有完全觉醒,单靠革命者是无法成功的。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描写,革命家夏去世后,华老栓买了夏的血馒头给华小栓治痨病。什么叫华喝了夏的血?意味着中华民族的悲哀。鲁迅先生在小说《阿q正传》中也反思了那场表面轰轰烈烈却没有唤醒底层民众的“革命”,虽然渗透了一些现代先进思想,但结果仍然是不堪的悲剧,封建秩序没有受到触动。

再者,抵御外侮不仅要唤醒民众,更要唤醒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的觉醒,即使激发人的能量动员,这种传统的叛逆精神也是不行的。我们都看过西游记,第七回“逃八卦炉到大圣五行山下决心”。玉帝派佛降服于大圣孙武空。“俗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来我家’。”只教他搬出天宫给我”。你看,他觉醒了,不过是传统的王朝反叛精神罢了。

在引进的西方各种思潮中,如君主立宪制、多党制、西方议会政治等,在当时也有很大影响,但后来证明这些只适合西方的国情,不适合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来领导救国运动,需要新的组织来团结革命力量。十月革命的一声枪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到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规律和人民主体地位的揭示给了我们信心。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历史规律,我们可以把握历史规律,改造世界,抵御侵略,奋起直追。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工农联盟的统一战线,特别是描绘了未来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以上各方面恰好满足了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需要。

第二,缺乏团结革命力量的新组织。依靠传统的王朝政治和割据的军阀政治,不足以承担抵御外侮的重任。近代史上,各个阶层都有过探索。比如由各种社会党派组成的同盟会,内部派系众多,其社会基础很大程度上在海外。

国民党改组后虽然吸取了俄国革命的教训,但学得并不彻底,因为国民党代表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广大农村的统治基础极其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先进性、革命性,都远远优于国民党,是新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中,这个结合点就是阶级斗争。这也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关键和奥秘。其实我们党对这样一个结合点是有意识认识的。例如,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同斯诺谈话时说:“一九二○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组织工人。在这部作品中,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史的影响。在我第二次访问北京期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罗斯的书。我急切地寻找当时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三本书特别深刻地刻在我的心里,确立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旦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从未动摇过。这三本书分别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第一本用中文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的历史,作者Kirkup。到1920年夏天,我在理论上,在某种程度上在行动上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那时起我就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这一时期,阶级分析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党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搞好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刊物》上豪迈而富有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工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党……这个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中。”

第二,武装斗争。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这也反映在毛泽东同志的诗里。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清平乐桂江之战》中写道:“形势骤变,军阀混战。洒在人间满是怨念,一枕黄光重现。红旗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捡一块金子分田地,真的很忙。”意味着局势突变,军阀再次开战。他们洒在人民身上的都是怨愤,他们的空想只是昙花一现。红军的旗帜越过汀江,到达龙岩和上杭。集祖国山河一隅,热心为农民分田。

第三,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同志强调,士兵和人民是胜利的基础,战争的巨大力量存在于人民之中。这也反映在毛泽东同志的诗里。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减去玉兰在去广昌的路上》中写道:“此行何去何从?赣江风花雪月。昨天命令下达,十万工农向吉安进发。“意思是,这次旅行会去哪里?赣江两岸风雪扑朔迷离。昨天下达了十万工农直取吉安的命令。

再比如,毛泽东同志在《从汀州到长沙爱上一只蝴蝶》中写道:“千百万工农群众越过江西奔向湘鄂情。”意思是所有的工农群众都要积极地和敌人斗争,让革命席卷江西,粉碎敌人占领的湖南湖北。

再比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第一次大“围剿”的《渔父豪情》中写道:“二十万大军重入江西,风花雪月卷了半天。唤起百万工农,同心协力,不要围山红旗。”意思是20万敌兵再次入侵,秀盖了半边天。我将唤醒百万工农,齐心协力。到时候,满山都是红旗。

第四,统一战线。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什么是政治?政治意味着结交更多的人,减少敌人。我们知道,“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构成上采用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它在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战胜日本侵略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和舆论机关的人员数量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党外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配合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和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土匪残余,和平解放了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完成土地改革,进行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实行男女平等,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清理旧社会留下的泥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953年,我们党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变三变”。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领导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了各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和巩固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巩固和扩大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一时期,我们党探索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实践中,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技术不断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六十年代以来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称之为有影响的大国,也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理论上,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第二次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尊重价值规律,在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这些原创性的理论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是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一切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体现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这一时期,应该说在实践上有成绩,在理论上有创新,同时也要看到在探索中有严重的曲折。但是,我们说这样的制度模式,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设,对于工业体系的建立,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对于重工业的发展,都是有用的。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东方这个贫穷而人口众多的国家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和伟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作者:李海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摘自宣传网《李海清:百年辉煌,大放异彩》的“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稿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7054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