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六爱歌词(七年六爱都有什么歌)

调查动机

七年六爱歌词(七年六爱都有什么歌)

彩礼往往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动”(“不动”是车,“不动”是房)是标配,还有上下车改签费。目前,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农村,各种各样的婚姻习俗“礼仪”,如相互攀比,横行霸道,要求高额彩礼,庸俗的婚姻争吵等。,让很多人讨厌,有时候也没办法,让很多家庭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婚俗改革势在必行。2022年7月25日,河南省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经当地申报、调研、综合评估等工作环节,河南省民政厅同意确定开封市、平顶山市宝丰县、叶县等20个地区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彩礼钱也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婚俗改革怎么改,怎么改变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河南基层进行了调查采访。

●结婚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婚姻习俗。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彩礼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除了在城里买房,男方一般还要给女方家20万彩礼。在河南省的商丘、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区,彩礼甚至高达40万至50万元人民币。高昂的彩礼让许多家庭生活陷入经济困境。一旦解除婚约,很容易引发纠纷和社会冲突。

●大操大办之风污染人际关系,助长奢靡之风,影响群众幸福。河南省民政厅确定20个地区为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区,探索深化婚俗改革,因地制宜采取建章立制、立体宣传、典型引导等措施,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养成勤俭文明的生活方式。

●婚俗改革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充分考虑群众接受程度,讲究方式方法,防止传统习俗与陈规陋习相混淆。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寻找切入点,运用法治理念和创新思维推动改革取得新进展。出台的政策要符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要符合法治精神。

□一线调查

“我们光着身子长大,你上大学,我在外面打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会给你这张嘴的……”前不久,在河南郑州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小张接到了小王的电话。

让小张纠结的不是要不要借钱,而是小王即将背负沉重的彩礼债务。小王对他说:“家里托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我很满意,但是彩礼是个头疼的问题。除去积攒的钱,还有近20万的缺口。”

小张给小王算了一笔账:小王一个月工作收入5000元左右。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他一个月最多能存2500元,一年下来就是3万元。只有20万元的缺口需要7年还。

“婚俗改革是遏制高价彩礼、大手大脚、攀比送礼等不正之风的最有效途径。”得知河南省民政厅确定20个地区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后,小张对此非常支持。“农村是天价彩礼的重灾区,农村婚俗改革难度大于城市,解决农村问题,全社会文明婚俗新风尚才能初步形成”。

“婚俗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零彩礼’,节俭结婚,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彩礼不断翻新。

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9月10日,河南商丘一则“小伙子被骗18万彩礼,开着横幅找人”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视频显示,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年轻人开着一辆打着横幅的车在村子里转悠,车上的喇叭循环播放着一句话:“希望广大男同胞一定要擦亮眼睛,三思而后行,不要被骗。”

这位年轻人说,当他的父母敦促他早点结婚时,他通过相亲认识了张。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感情很好,很快就举行了订婚仪式,并按照当地习俗给了对方18万彩礼。但张某收了彩礼后,态度变了,不再和他见面。他要求对方返还彩礼未果,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张返还彩礼,她拒不执行。

类似的纠纷在河南农村很常见。

记者了解到,在商丘、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区,当地青年男女结婚时,除了在城里买房,男方一般要给女方家20万到30万元的彩礼,有的甚至高达40万到50万元。这让很多男性家庭陷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彩礼只是费用之一,婚俗确实需要改变。”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河南村干部老李说:“订婚,房子,车子等等。都要花钱。”

老李说,订婚就是安排男女双方通过相亲介绍认识后,男方付给女方彩礼,双方婚姻初步定下来。目前彩礼一般15.8万、16.8万,偏远乡镇更高。现在在农村宅基地上建房是最基本的,流行在县城买房,有的还要买十万左右的车。

“结婚,也就是男方给女方支付彩礼,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婚姻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地区的彩礼金额不断攀升,彩礼的名目也在不断翻新。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攀比之风愈演愈烈。高价彩礼让很多家庭的生活陷入了拮据的境地。一旦解除婚约,很容易引发纠纷和社会矛盾。”商丘中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王宏伟说。

2014年3月17日,时任宁陵县人民法院院长的王宏伟倡议成立河南省首家家事法庭。当时,与彩礼有关的案件占家庭案件的近三分之一。

2020年,商丘中院专门出台了文件《商丘中院关于审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南(试行)》,明确规定返还彩礼时,超过10万元的部分全额返还,10万元以内的部分按比例返还,并确定了彩礼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当面礼、彩礼、上车、下车、矫正费和

“彩礼纠纷案法律上叫‘订婚财产纠纷’,在农村比较常见。”王宏伟表示,上述文件的出台,对诉讼主体、生活困难的认定标准、举证责任分配、彩礼返还形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两级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提供了参考。

刹车很多,做了很多坏事。

移风易俗,转变观念。

“今天是个大日子!这是一场简单的婚礼,没有彩礼,没有花车,没有伴娘,没有司仪,没有舞台,没有音乐。可以说是新生事物,一切都很简单。”前不久,在宁陵县罗岗镇吴村,村党支部书记主持了一场婚礼。

“婚礼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关键问题是两对情侣能幸福地在一起一辈子。”宁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积极探索婚俗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采取加强引导、广泛参与等多种措施,做到刹车不灵、大做文章。

宁县专门成立了婚丧习俗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13个部门参加,14个乡镇为成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普遍将婚丧习俗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红事不超过350元,白事不超过200元。全县364个行政村通过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同时,宁陵县划定公职人员“红线”,将文明节俭红白事纳入干部管理和党员驻村工作。党员干部教师战士办婚礼,彩礼不超过3万元。个人送礼不高于100元的,招待范围仅限于亲属。

“过去,猖獗的婚姻污染了人际关系,助长了奢侈,影响了穷人的幸福,有些人甚至因为婚姻而变穷。”宁县县委书记马同和坦言,县政府顺应“降人情、控彩礼、降餐费、反铺张浪费”的社情民意,全面推进婚俗改革,采取建章立制、立体宣传、典型引导等措施,引导群众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宁县乡镇、县直单位“一把手”进行专题约谈,向社会作出承诺;倡导全县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开展移风易俗的道德宣传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让人们接受教育。该县积极开展“家乡贤、孝”“好家风、好家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陆续举办集体婚礼、“零彩礼”相亲会,向群众传递移风易俗的正能量。

“人们的婚俗观念已经改变了。现在气氛比以前好多了。大家都不讲排场。婚姻能简简单单办,就简简单单办,用不着拿着火绒箱唱歌跳舞。”谈到村里的变化,宁陵县石桥孙倩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张光辉高兴地说。

如今,宁陵县通过不断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喜人局面:婚丧嫁娶多了,大操大办少了;尊老爱幼,邻里多一些和睦,少一些争斗;跳舞休闲娱乐多,打牌赌博少;积极争星、主动致富的人多,以穷为荣的人少;更多的人是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而闲散的人更少。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红白理事会的规范化运作。从过去的比排场、比彩礼、比嫁妆、比排场,到现在的比孝顺、比增收、比文明、比节俭,村风呈现出清正廉明的面貌。

开封市禹王台区的婚俗改革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该区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场所,弘扬新民风,定向传递“荣辱与共、责任共担、尊重相亲”的婚俗理念,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新风尚婚俗最美家庭”系列评选活动,带动婚俗改革深入每一个角落,建设文明婚俗文化,共享文明婚俗文化成果。

“传统婚俗沿袭已久,深入群众心中。不容易动摇和改变他们。婚俗改革离不开思想引导。”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符合法治精神。

机构固化改革的效果

河南是人口大省,婚俗改革涉及千家万户。记者从20个婚俗改革实验区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各地的情况和进展不尽相同。

“其实民俗婚礼的推广一直都在进行。我们今后将继续加大努力。”叶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婚俗改革的具体方案已经出台,目前正在进行宣传活动。过去相亲交流会、集体结婚证发放仪式等活动还在继续。

“不同乡镇的情况不一样。偏远乡镇制定政策时,主要针对高价彩礼。”该负责人表示,叶县选择了3个试点镇,40个试点村,起到了以点带面的带动作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负责监督。

刚刚成为河南省婚俗改革实验区的宝丰县,出台了宝丰县民政局推进婚俗改革的实施方案。县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新婚夫妇选择文明、节俭、庄重的婚育新风尚,全面整治彩礼过高、铺张浪费、婚姻争吵低俗、攀比送礼等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实际,我们主张城乡居民彩礼不超过6万元。通过确定彩礼‘高限标准’,引导双方逐年减少彩礼金额,少收或不收彩礼,杜绝大操大办,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孟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上述标准,各乡镇(街道)指导各村在村民自愿协商、体现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细化本村红务的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负责实施和监督。

孟州市民政局要求,每个乡镇(街道)选择20%的村(社区)作为试点,推进婚俗改革,培育典型,确保2022年底试点村(社区)取得初步成效。到2023年,试点村(社区)规模扩大到60%,婚俗改革初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2022

“婚俗改革更侧重于道德层面,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由政府引导或引导。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在法律上有所体现,符合法治精神。”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良认为,“包办、买卖婚姻等妨害婚姻自由的行为,通过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在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如果女方及其父母主动或强迫索要高额彩礼,是违法的。

“作为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彩礼的存在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婚俗改革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讲究方式方法,防止传统习俗掺杂陈规陋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建伟认为,婚俗改革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中寻找突破口,以法治理念和创新思维推动改革取得新进展。出台的政策要符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要符合法治精神。

“其实婚俗改革是一个行为规范,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完善的机制。将新的婚礼风尚写入村规民约,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李建伟说,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农村权贵、致富带头人的带头作用,通过算经济账、文化账、社会账,干预和劝阻低俗婚礼,让群众看到婚俗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思想上遏制低俗婚俗,树立婚俗新风尚。(记者:赵红旗)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6902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