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团有什么乐器(管乐团什么乐器最吃香)

你看不见世界,但世界看见你!——重庆特殊教育中心杨凡管乐团精彩亮相北京残奥会开幕式。

管乐团有什么乐器(管乐团什么乐器最吃香)

中新网3月6日电(雷厚兰)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季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杨凡乐团的视障儿童演奏了国际残奥委会的国歌——《未来赞歌》。四十七位音乐家用心演奏,他们的梦想、喜悦和骄傲随着高昂的旋律飞扬。残奥会会旗随着冉冉的表演升起,庄严的旋律回荡在赛场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进取精神,传递了中国的力量。与此同时,在重庆特教中心杨凡音乐厅,学校的孩子们翘首以待,透过屏幕感受开幕式的气氛,为现场演奏的小伙伴们鼓掌。

重庆特殊教育中心杨凡管乐团的音乐家们正在演奏国际残奥委会的歌曲。

3月5日上午,中国网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了解孩子们参与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情况,揭秘重庆市南岸区视障儿童惊艳亮相背后的故事。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主任李龙梅

音乐是孩子心中的光。

师生在重庆特教中心音乐厅为在北京演出的小伙伴加油。

千里之外,240多名视障儿童和40多名老师共同期待,与正在北京游玩的小伙伴们产生共鸣。北京2022年冬季残奥会开幕式当晚,在重庆特教中心音乐厅,240多名视障儿童高举“让我们一起走向未来”手牌,为远在国家体育场的同学们加油。这场表演深深震撼了现场所有的人。看到熟悉的朋友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老师、学生和家长都难掩激动和自豪。

据李龙梅校长介绍,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杨凡管乐团成立于2011年,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成员均为视障中小学生。此前,孩子们曾登上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解放军军音乐厅等舞台,并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联合演出。

光荣使命

每个发音都是反复练习的。

16天,特殊任务。2021年11月,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杨凡管乐团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奏国际残奥委会歌曲。离正式演出只有116天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杨凡管乐团加紧基础训练,最终选拔出47名乐手(44名儿童,3名老师,其中包括两名视障老师魏旭川、李干平,1名音乐指挥李一年)进行演出。孩子们的年龄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不等,其中最小的巫浩裕只有10岁。

从1月中旬拿到乐谱到参加正式演出,只剩下49天了。由于保密的需要,杨凡管乐团不能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阅读乐谱和录制音频乐谱只能由我们的老师来承担。经过与时间的赛跑,孩子们终于在五天内完成了音乐的第一次排练,但仅仅背诵和演奏是不够的,更大的考验在北京等着他们。

700多公里,从重庆到北京

约翰.扬管乐团的师生出发去北京。

2月8日,63名师生启程前往北京。杨凡乐团的大多数孩子都出生在农村。对他们来说,这是第一次坐飞机来北京。出发前,家长告诉孩子,“珍惜机会,感谢党和祖国。因为国家的关心和重视,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读书,可以去北京参加这么盛大的活动。”

李龙梅告诉记者:“无论我们的父母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有文化的,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他们都因为自己的孩子能出席这样的盛会而感到很多温暖。”陈桂新是个完全失明的孩子,什么也看不见。在管乐队,他是团里的大号手。临走前,他说一定要为父母、为学校、为县里争光。陈桂新将出席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消息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他的父母和邻居都没坐过飞机。我妈激动地说,她觉得孩子在北京演出的温暖,比给她房子还惬意。她觉得这是国家对残疾人的接纳和关爱。她说,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来自梁平的11岁小号手刘炳兴加入管乐团仅一年。然而,通过寒假留校训练,他进步很快,学会了双吐技巧,音色也越来越好。最后,他被选为表演队的一员。也是第一次坐飞机到达北京。老师们形容刘炳兴开心得像个“小猴子”。孩子们之间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互相鼓励,互相陪伴。视力低下的刘炳兴给所有盲人学生当向导,帮老师推行李箱。对于这次演出,孩子们的心激动得快要飞出来了。

北京封闭式培训

700多公里是重庆到北京的距离,也是这些视障儿童与他们音乐梦想的距离。飞机降落后,孩子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封闭式训练中。刚到北京时,他们不适应北方的气候和饮食,困难也随之而来…

49天,北京封闭训练

从重庆到北京,首先就是不舒服的饮食习惯。重庆以吃“辣”为主,小孩子不习惯清淡口味。临走前,老师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榨菜、小咸菜等家常小吃,调节饮食。由于北方气候寒冷,铜管乐器暴露在低温下太久容易结冰,可能会导致第一声不响或跑调。杨凡乐团的孩子们每天都要在寒冷的室外排练,这对他们来说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考验。

孩子们在排练

一般情况下,管乐器在演奏之前都会有一个“暖管”环节——小号和小号体是暖的,吹出的声音悦耳。在这场表演中,从孩子们走到升旗台等待到上场,大约需要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孩子们需要一直站直,等待主持人发出升旗、奏曲的指令后,才开始演奏。然而,在此期间,仪器都暴露在冷空空气中。

铜管乐器暴露在寒冷空空气中的时间太长,放到嘴边就像冰块一样,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很可能会跑调。为了保证音准,孩子每天都会做半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训练。与此同时,孩子们还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老师们请教如何给乐器保暖——在乐器的活塞和长号筒上喷洒75%的酒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乐器的琴键在仪式过程中不会被冻住。

孩子们应该在开幕式前练习。

到了北京后,气温的不适也体现在木质乐器上。木质乐器长时间暴露在零度以下或零度左右的温度下会冻裂,导致音高不准或无法演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要求孩子们训练在户外玩耍的时间和进出房子的频率。每次在屋外练习几分钟再回屋,让孩子在重复8到10次后,掌握在屋外玩耍的时间和规律。”李龙梅总统告诉记者。在冬季残奥会开幕式上,晚上的温度约为1℃。因为之前的训练,乐器在孩子们的演奏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16天的磨炼

1: 58,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辛。残奥会开幕式上,不到2分钟的表演,背后是孩子们近4个月的艰苦训练。虽然我以前在国家大剧院等场地演出过,但在国家体育场进行室外演出还是第一次。以前孩子参加的表演基本都是坐式表演,对孩子的走路、站立、姿势、手持乐器的表情都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孩子们要出去等,还要在升旗台旁进行立姿表演。一切都得重新训练——列队进场,进场时拿着乐器的姿势,准备演奏时表演乐器的动作。孩子们不得不接受一对一的手把手的训练和矫正。

孩子们正在接受训练

因为孩子看不见,有些普通人认为简单的动作,却需要重复上百次才能做到。比如站姿、排队走路、手持乐器甚至面部表情的管理,老师都要一一引导纠正。没有视力的孩子没见过“表情”是什么样子,所以无法模仿。孩子只能通过感觉面部肌肉来判断自己的表情。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训练,全组孩子基本都做到了节奏一致,整齐划一。

孩子们在等着。

它们是孩子们的眼睛。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担任主讲老师。从作业的第一天起,她和其他导师就一直耐心细致地指导孩子们。从重庆到北京,老师们一直陪在孩子们身边。李龙梅最了解孩子们一路走来的艰辛,最了解孩子们的心思。

孩子们把李龙梅总统视为可以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李龙梅永远记得12年前孩子们参加音乐会后激动的讨论。2010年10月的一天,她带着孩子在重庆人民大会堂欣赏了一场交响音乐会。孩子们都感叹这音乐太美了。“如果我能演奏一种乐器,我想给我奶奶看看……”听到孩子们兴奋的讨论,李龙梅突然想到——孩子们看不见,但他们听得见,那他们为什么不能组成管乐队呢!她一说,就组织了34个学校老师和孩子组成了扬帆管乐团。

老师指导学生练习演奏。

乐队组建后,老师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是特殊学校,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和孩子们交流,更别说教他们音乐了。正因如此,老师只能自己教孩子。每当乐团排练一首新歌,老师们都要帮孩子们录下音频配乐。起初,34个老师中只有4个是音乐专业的。没有足够的老师。我该怎么办?我们学校的老师开始自学了。这些从未学过乐器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为了教学生,从零开始,一个一个地学习乐谱和音符。就这样,30位老师通过自学为孩子们盖谱、录谱,成了孩子们的“眼睛”。

老师指导学生练习乐器。

除了是孩子们的“眼睛”,老师还有多重角色——他们是孩子们旅行时的向导;换场地的时候,他们是乐器搬运工;进入车站,他们就是孩子们的“妈妈”。

到北京后,孩子们一直在进行闭环训练。开幕式上的排往往持续一整天。彩排结束的时候往往是凌晨。回站洗漱后已经2点多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都有老师细心照顾和陪伴。从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管乐,在舞台上牵着孩子们的手一起演奏,到这一次,孩子们独立参加了冬残奥会的开幕式。看到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清晰而坚定,李龙梅和老师们都非常高兴。看到孩子们完美自信的表演,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点燃它!今晚,国家体育场鸟巢灯火辉煌。

3月4日晚,气温1℃。

在孩子们排练期间,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看望了他们。巫浩裕送给张海迪一个手工串珠的红苹果,象征着和平与安全。

听到孩子们的表演,张海迪深受感动,激动地对孩子们说:“球场很好,表演很好,你们都很棒!”

孩子们在鸟巢前拍照。

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寒冷的玩耍环境,排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多次得到导演组和专业老师的肯定。1: 58秒的成绩,116天的刻苦训练,年复一年的坚持和付出。在最困难的时候,孩子们互相鼓励说:“我们看不到世界,但让世界看到我们,让世界看到面对困难不放弃的中国孩子。”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季残奥会开幕,杨凡管乐团的47名音乐家在国家体育场奏响了《未来的赞歌》。这是一场动人的演出,也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一群看不见光的视障儿童用他们的奋斗点亮了梦想,给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李龙梅说,“演出时,把孩子抱起来,把乐器推到教室的老师哭得一塌糊涂。他们知道这对孩子们来说有多难。但是我们的孩子很平静,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又顺利完成了一场演出,我对他们的心态很欣慰。在吹奏的管乐中,我们可以听到孩子们平稳的呼吸声。我觉得这种坦然的态度是一种教育的收获。我们要培养的是这种生态融合教育的新模式,涉及所有主体,所有工作人员。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需要社会接纳的人,更是需要社会接纳的人。当我们的孩子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很容易让自己过得很好。”

演出结束后,一些视力低下的同学与全盲的同学分享说:“在现场,我可以看到很多星光,感受到很多人的掌声和欢呼声。”是的,全世界都听到了!

世界已经看到你了!每个坚持梦想的人都会被看到。(勒温厚兰重庆特殊教育中心供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6540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