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毒豇豆事件案例分析(海南毒豇豆农药残留)

到今年3月20日,何云川在三亚已经整整一年了。

海南毒豇豆事件案例分析(海南毒豇豆农药残留)

这一年,新时代的农科学生从“白农”变成了“老农”,见证了崖州湾科技城的飞速发展。

豇豆

出生于1995年的浙江大学博士生何云川是亚洲湾的一名新研究员。

2019年9月,浙江大学与海南省共建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从2020年起,浙江大学招收“海南专项”研究生,重点培养海洋与农业领域的研究生,为国家和海南省输送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何云川是海南专项首批博士生之一。

2021年3月,结束寒假的何云川第一次踏上海南的土地,开始了他的华南之旅。

何云川的专业是农业昆虫和害虫控制。在南繁,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豇豆对常见蓟马的抗性机制。

豇豆是海南常见的重要作物。是海南冬季瓜菜的主要种植品种,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然而,一种称为蓟马的害虫严重影响了豇豆的种植,其控制很困难。如果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容易导致豇豆食品安全问题,造成豇豆中毒事件,进而影响人类和环境。

“根据这个现实,我们想筛选出一些抗虫的豇豆品种,为豇豆蓟马的防治提供一些数据支持,为今后豇豆蓟马的防治提供一个更绿色的选择。这些就是我目前主要在做的豇豆抗虫研究。”何云川说。

研究需要在野外不断的种植、验证和观察,才能在实验室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去年,何云川课题组在崖州区崖城镇大担村租地种了两茬豇豆。第一茬从种植的200个豇豆品种中筛选出65个高抗虫基因和高感虫基因豇豆品种。第二茬,对筛选出的65个豇豆品种再次进行验证。

现在,他的豇豆已经种到第三季了。“前两次放映还可以。今年想先筛选出品种。经过三次筛选,我希望能尽快进入室内实验,真正做出我想要的性状,所以我会一步一步来。”

南樊

位于北纬18度的海南三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光热条件,被誉为农业养殖的天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批农业科研人员像候鸟一样,每年冬春进入海南开展作物育种工作。到70年代中期,三亚、陵水、乐东逐渐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养殖基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植物遗传育种家谢华安、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瓜王吴明珠……正是在南繁这片热土上,他们用青春、智慧和汗水孕育出了优良的种子,铸就了中国饭碗最坚实的根基。

2018年底,南繁科技城开始建设。2021年5月,亚洲湾种子实验室在南繁科技城揭牌。这里聚集了一批院士、科研机构、高校和高科技企业。

继2018年4月参观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后,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强调,种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抓住中国的种子,才能稳定中国的饭碗,实现粮食安全。

代表团

现在对田间种植已经相当熟悉的何云川,来到海南后才开始真正走进田间。

“我以前在实验室里做大部分的分子生物学。我来海南后,因为我们的科研导向更倾向于产学研成果转化,我希望服务于当地的服务实践,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所以我开始真正下到地里去做工作,做研究。”

租地,谈价格,和农民沟通,一切从零开始培养。种植豇豆更加困难。为了躲避太阳,你不得不在早上5点钟起床,在地里干活,有时是在40度的炎热天气里。起初,何云川也抱怨过。

“但当我问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我的心灵渐渐平和了。其实这不是正常的科研生活吗?新时代的农科学生有多少能有机会熟练地进行和掌握这样的耕作操作?我觉得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很珍贵。”

种植豇豆也让何云川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心情。“我们正在做的很多事情是农民真正头疼的事情。我们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做科研。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会让我觉得做这些事情很有意义。”

今年,何云川的博士项目得到了亚洲湾科技城的资助。谈到未来,他希望发扬南帆前辈们吃苦耐劳、历久弥新的精神,在科研上做出成绩。“和他们一样,真的会让普罗大众受益。”

来源:荔枝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6358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