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都市报官网(三晋都市报记者名单)

本报讯(记者何)近日,一段两分钟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名男子将塑料袋放入机器中,经过融化、拉伸、切割,最终制成米粒般的颗粒状白色固体。根据视频中的说明文字,这是假米的制作过程。

三晋都市报官网(三晋都市报记者名单)

“假大米?我们每天吃的饭都是塑料袋做的?”该视频震惊了众多网友,并引起广泛转发。这些近乎黑科技的“打假”视频,都让人感叹食品造假已经到了逆天的地步。塑料做的米饭真的看不见闻不着煮不着吃吗?

5月18日,太原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协调办公室、食品流通办与省城权威媒体记者一起,走进一家大型超市,通过现场实验验证食用大米与塑料半成品颗粒的区别,以此打破网上“塑料大米”的谣言。

在现场,工作人员和记者随机抽取了超市的普通大米样品,与从塑料制品公司带来的一种颗粒状塑料半成品样品进行比对。通过看、摸、闻、泡、煮等步骤,引导消费者走近事件真相。从外观上看,塑料半成品的颗粒为圆饼,米粒为纺锤形或圆形。触摸,塑料制品和大米也有本质的不同。闻起来,塑料半成品颗粒没有味道,而大米有粮食的香味。取适量样品放入水中,塑料半成品颗粒浮在水面,大米沉入水中。取半成品塑料颗粒,用电饭锅煮半小时后,外观无变化。通过五步辨别,太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网上视频中所谓的“塑料大米”的说法,仅凭其外观是不成立的。“这种回收的塑料颗粒平均价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而大米每公斤在5到10元之间。塑料颗粒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大米。塑料怎么能代替假大米呢?”

据悉,此次活动是继太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爆出“塑料紫菜”谣言后,又一次破除网络谣言的具体举措,也是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又一创新举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6061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