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

流量是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流量,首先需要了解用户、时间、使用环境、使用模式、触发模式这五个核心因素。流量背后是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得流量者

流量是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流量,首先需要了解用户、时间、使用环境、使用模式、触发模式这五个核心因素。

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流量背后是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得流量者得天下”。简单的理解就是,互联网公司一旦有了流量,就能成功。这种理解,我个人认为是对流量的过度简化,对流量的本质是什么没有深刻的理解。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2014年,我曾经咨询过一家P2P公司的产品技术。初期,没有推广,网站每天的流量都在两位数,大部分访客都是内部员工的亲戚朋友。突然,没几天,网站上的独立IP数量就涨了100倍,每天都有上万个独立IP,几百个客户买了理财产品。

老板自然很高兴,但我当时觉得有点奇怪。我让客服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是从哪个渠道了解到我们网站的,最后得知某P2P薅羊毛论坛上有我们的网站信息,并介绍了我们的补贴活动。所有用户用光了补贴又分散了,零零碎碎,公司损失惨重。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以前办的一个网站,每天每月的唯一IP访问量维持在5W,但是PV是100W。看这些数据很好,但是至少50W的PV流量是由机器人(爬虫、竞品、自动发帖机)产生的。在大量流量的后续实践和反思中,我逐渐对流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流量的本质是人的需求。

流量的主体一定是人,一些爬虫、机器、程序产生的流量价值不大。流量主体的需求是真实的,比如薅羊毛的这部分用户,他们的需求和你的预期不符,这部分流量是没有价值的。

理解流量的几个核心元素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流量,我们把流量分为以下几个维度,简称WWWHT。

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1. Who:谁?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

机器产生的流量主要有爬虫,程序外挂,电子设备等 ,这部分流量没有太大的价值。对于真实用户产生的流量,主要识别的方式就是用户画像。在传统商业时代以及PC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精确识别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商场可以安装传感器,识别流量的大小,但是用户画像是无法获知的。移动互联网则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上网设备,安装的软件,地理位置,手机型号,行为偏好等数据进行分析,对流量主体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对流量主体识别的越精确,流量的整体价值就能够定义,这也是大量的广告主都偏向于移动广告的原因。1.谁:谁?机器产生的流量主要有爬虫、程序插件、电子设备等。这部分流量价值不大。对于真实用户产生的流量,主要的识别方式是用户画像。在传统商业时代和PC互联网时代,准确识别用户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商场可以安装传感器识别流量,但无法获知用户画像。移动互联网可以分析用户上网设备、安装软件、地理位置、手机型号、行为偏好等数据。,并对交通科目有个大概的了解。流量主体的识别越精准,就越能定义流量的整体价值,这也是大量广告主青睐移动广告的原因。

问题:5G时代,线下流量的价值是否值得再次挖掘?

目前线下流量最大的问题是流量主体识别和交互。比如我们在淘宝网上看到一款产品。淘宝可以识别浏览商品的用户,以及他感兴趣的商品。而线下商场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假设在5G时代,人脸或手机可以被5G设备识别,那么线下流量的主体就有了画像,他在商城的行动轨迹被各种本地设备记录下来,那么交互行为也就可以知道了。这样才能精准分析线下流量,挖掘整体价值。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用户隐私是需要考虑的。

2. When:时间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当考虑交通接入时,不同时间段的交通变化很大。这里需要考虑的是用户是否空空闲。只有空空闲时,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在新媒体的运营中,对发文章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不同时间段打开率完全不同。在我们做过的微信官方账号推广中,大部分微信官方账号的推文都是在晚上12点和10点左右。假设我们的微信官方账号粉丝群是马宝,晚上9点以后效果会更好,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在睡觉,马宝就有时间做她自己的事情了。

3. Where:哪里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交通的准确性是由交通主体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一定要有流量生成的场景。比如我们在洗浴中心,这个地方是封闭的,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线下的效果更好,而基于手机的移动广告在迪厅的效果并不好。考虑到人的环境,很容易定向聚焦流量。

曾几何时,有些公司通过H5页面传播品牌,喜欢用声音+图片,只是没有考虑到用户所在的场景。一般来说,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共场所,手机发出声音是非常不礼貌的,这也导致了大部分人一发现H5页面发出声音就会关闭,流量白白浪费。

我曾经做过一个产品,用户是金融行业的人。一种获客方式是在金融社区APP推广,另一种获客方式是去这些人经常掉线的地方推。以杭州为例,钱江新城是金融区,可以通过分众传媒做特定区域的楼盘广告。通过对客户办公地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客户主要集中在一栋楼里,当时就想直接给那栋楼打广告。但是分众并不支持某一栋楼的广告投放,只支持区域广告投放,然后再招几个线下推手去扫楼。

4. How:接触方式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一般来说,用户通过手机、电视、电脑、汽车、直接接触等方式与外界信息进行交互。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场景。

线下是通过海报、电视、电子屏,线上是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现在是电动车。不同的群体决定了联系方式的不同,需要匹配你产品的目标用户。比如拼多多早期的营销策略是获取四五线城市的用户,更倾向于电视广告,因为四五线城市的居民时间更多,而且都是家庭主妇,看电视的比例高于一二线城市,正好匹配拼多多的目标用户。

Luckin的目标用户是白领和上班族。上班族主要出现在CBD或者各种商业园区,所以楼宇广告和电梯广告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信息流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根据移动设备定向投放广告。使用不同品牌、不同价格区间的手机,可以大致圈出你的产品对应的用户群体,从而实现精准投放。

我研究过我们产品的用户群体,大量有贷款需求的用户以Oppo和Vivo为主要手机机型,这与我们预期的用户群体相匹配。

5. Trigger:触发方式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触发是获取流量最重要的方式,但往往被忽视。它描述了信息如何到达用户手中。一般有两种方式到达用户:主动和被动。

主动方式是用户在特定情境下能想到的产品或服务。比如我们购物的时候,一般会去淘宝和JD.COM,如果想和朋友交流,就会打开微信。被动的方式是在执行某项业务时被打断,使注意力转向被打断的信息,这是注意力的转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经济。常用的被动触发方式有APP推送、短信、电话、微信聊天消息。

现在社会信息超载,大量的营销事件和热点事件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占据我们的大脑空,而我们大脑中对品牌的认知很容易被这些热点占据。个人认为传统的基于定位理论的品牌营销在这个信息过载的社会会越来越差。这也是小红书这样的导购网站越来越好的原因。

要充分考虑流量的触发模式对产品的影响,在设计自己的产品和流量流通时,尽量考虑如何低成本触达用户。

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

现在很多人意识到靠流量很难赚钱,流量思维已经过时,于是开始推广用户思维。其实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只是商业模式的不同。两者都有成本,但在你看来,那里的成本更低。

推文是什么(推文长什么样)对于流量思维来说,主要成本在于流量购买成本。对于用户思维来说,它的成本在于运营和维护这个用户的人力成本。比如为了让用户留下来,需要做一系列的配套运营,可能需要内容运营、销售支持、客服等岗位。这些人的工资就是成本。

以目前火热的私有域流量为例。搭建私有域流量系统需要投入人力、管理和工具,这本身就是成本的一部分。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的选择,最终还是基于业务的性质和商业模式。后面我会提到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以及这两种思维模式在流量的商业模式上带来的不同决策方式。

如何洞察流量1. 好奇心

要有好奇心,需要有一颗探索新事物的心。他们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他们,你在哪里知道他们,你为什么知道他们,还有谁知道他们?

有一段时间经常在网易上看到头条文章,点进去发现是小说,然后就试着看完,以为情节很血腥。然后我会研究它是怎么运作的,他是怎么赚钱的,为什么会把广告推给我,然后问我身边的朋友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信息。后来逐渐了解了这些小说的运作模式,分析了其商业可行性。我会在后续基于流量的商业模式文章中简单介绍这些模型。

2. 扩展交际圈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多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人的思维方式,多问问他们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每周定期去手机APP统计分析工具,观察那些排名上升最快的APP,分析他们上升的原因。定期对排名前100的app进行汇总分析,重点关注那些你不熟悉的。关注微博热搜,百度热搜等。定期去了解让你觉得陌生的人或事。

微博刚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微博能够第一时间透露很多消息,比当时的传统媒体和网站都要快。微博热搜解释了用户的搜索需求,说明用户在百度可能也有这些搜索需求,但当时微博屏蔽了百度的搜索,所以有搜索流量的盈利空。

我和一个朋友做了一个网站,把微博的热搜结果转移到我们自己的网站上。可惜当时我们都在阿里,加班很多,是兼职,所以网站也有5W独立IP。

3. 关注好的作者

关注一些对运营成长有好处的微信官方账号和网站,比如caoz神的,加入他们的小圈子,开阔眼界。

4. 多读书

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你有开阔的视野、持续的学习能力、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对业务的敏感。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和不断提高的。后面会介绍一些产品、运营、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以成长为起点。

互动话题

你理解的互联网流量是什么?请留言和我交流。

#相关阅读#

交通系列综述:交通发展史(上)

交通系列综述:交通发展史(下)

本文最初由@发布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𰵎𰵎丮20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603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