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手中拿的是什么武器(哪吒手中拿的是什么剑)

哪吒的《封神演义》中有八大法宝,分别是火枪、风火轮、干坤圈、混天绫、金砖、九龙神火盖、阴阳剑。这和《西游记》里写的大相径庭。西游记里写哪吒一共六件法宝,不是八件

哪吒的《封神演义》中有八大法宝,分别是火枪、风火轮、干坤圈、混天绫、金砖、九龙神火盖、阴阳剑。这和《西游记》里写的大相径庭。

西游记里写哪吒一共六件法宝,不是八件:

哪吒大怒,叫道:“变!”也就是说,他有三头六臂,手里拿着六种武器,分别是斩妖剑、斩妖刀、缚妖绳、降妖杵、绣球、火轮、朝脸刺。吴空看到的时候惊呆了。“这小兄弟还能弄点手段!不要无礼,看我的头像!”大圣,喊一声:“变!”也改成三头六臂,金箍棒挥舞,也改成三棒,六手持三棒。这一仗是真打,杀起来很轻松:六臂哪吒王子,天生美石美猴王,遇到真正的对手,正好遇到这个缘起。那一个被发配下界,这一个欺心斗牛。斩妖刀锋利,斩妖刀狠鬼神愁;缚妖索如飞蟒,降妖大杵如狼头;风火轮经常来滚绣球花。伟大的三智棍,遮前挡后,别出心裁。王子的心拒绝休息。多教六种武器,津墨如就扔了。猴子笑而不惧,铁棒自行滚动操作。为了把千千变成百万,满人空会狂舞。

哪吒常用的兵器是斩妖剑,此外还有六臂妖刀、妖绳缚、魔杵、绣球、火轮等五种法宝。

这两种描述哪个更靠谱?

其实既然是小说,哪个靠谱都无所谓。只能说哪个更接近哪吒故事的原型。

如果你看过我给你讲过的《西游记百期释》,你就知道哪吒源于佛教故事,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所以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哪个法宝更有佛教背景。

如果你熟悉佛教知识,你会发现《西游记》里的哪吒其实更信佛。

因为斩妖刀斩妖刀应该是佛教中与毗沙门天王有关的“持物”(指神灵所持的象征身份的器具),如唐璐·郑弘的《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

佛臂指沙门王。右为吴钩,左为宝塔,旨在灭魔、护佛、正邪、护绥民。开元时,玄宗的形象在旗章,元和时,皇帝和皇帝迷失在梦里。

也就是说,毗沙门天王一手拿着吴钩,一手拿着宝塔。斩妖刀和刀法无疑是出自他父亲的《吴钩》。

“吴钩”只有两个意思。第一,它是一把像剑一样弯曲的剑。第二,指的是一把剑。如金《武都赋》:“军容存用,器械也存。吴钩跨棘,湛卢纯。”这里指的是剑。

而且,这把魔刀似乎可以被爷俩使用。哪吒上阵也可以用,托塔天王打青牛精也可以用。连孙武空都把老鼠药的事告诉了天宫,托塔天王想杀孙武空,他也在用。所以刀剑应该是出自毗沙门天王的法宝。

妖绳的捆绑,应该起源于大眼天王的绳子。广母天王是一个叫匹留伯查的西方天王,在民间与多文天王(毗沙门天王)有着扑朔迷离的关系(参与刘存仁《禾丰堂文集》、《毗沙门天王父子与中国小说的关系》)。“睁大眼睛”就是“用纯净的眼睛观察世界”。大眼王的原型是一个目光锐利的猎人,这根绳子的原型是猎人捆绑野兽的五色绳(见白先生的《中国佛教与佛寺》)。

哪吒手中拿的是什么(哪吒形象描写)插图

就连《封神演义》里怕老婆的孙子绑的神仙绳和《西游记》里狐狸的金绳都和它有关系。

魔杵的佛教背景就更强了。现在,去任何一个有寺庙的景点,一定要保证外面有卖魔杵的小挂件。

《三教寻神大全》记载:

玉皇大帝哪吒驾于大罗仙下,长六尺,头戴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吐蓝云,踏石,持法,呐喊,云雨,干坤朔。因为世间妖王众多,玉帝命其投降,所以生于托塔王李靖。苏志夫人生了长子金叉、次子木叉和英俊的三子哪吒。第五天,我在东海洗澡,踩着水晶宫,翻身到了宝塔宫。因为龙王踩了庙,怒打。帅七天,就可以打九龙杀九龙。老龙别无选择,只能为皇帝默哀。他很英俊,他知道这一点。他在天门下战斗,龙死了。你不愿意的时候,神坛,手里拿着一把如来的弓箭,射死了石姬娘娘的儿子,石姬起兵了。夺帅父坛降魔杵,西战杀之。以父亲石姬为魔族首领,怒其杀之以激怒魔族。于是帅切肉还父,抱真灵在佛旁求圆满。因能辟邪,佛以折莲为骨,藕为肉,丝为肌,叶为衣而生。

然后,这个魔杵也是托塔王的武器。

剩下的两个法宝是绣球和火轮,跟佛教关系不大,跟道教有关系。我们就说说火轮,它属于道家火神的法宝,这里就不展开了。

绣球法宝哪吒出现在元杂剧中,《声震诸神》中哪吒的形象也拿了一个绣球。这个绣球是做什么用的?原来是个怪物当宠物。有独角鳞龙、八角、波罗龙、吞世鬼等。,很像游戏里的炼魔壶,随时可以释放。

绣球花也能飞出去砸人。宋迈的《易剑志》和《成大师》有一段故事:

存张成大师,修习茅山佛法,治病驱邪。附近民风,多次祭台,均无效果。.......一步一步念咒,略无畏,渐逼。他知道成是个石精,就用哪吒的火球咒对着云发誓说:‘神敢领我们,你快打退我们。’当我看到火球自己出来的时候,它和黑色的块相撞了。过了很久,响得很响就灭了,火球转了好几圈都没转。人住山脚下,全家听到山上金鼓之声,像千人大战之声...

在这里,哪吒变成了“茅山佛法”的神,他拼的是“哪吒火球咒”。所以今天的街机或者电脑游戏都有发火球的炫酷效果,这个创意在宋代就有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6029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