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新中国成立于什么时候)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门上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所有人庆祝的一天,也是世界开始的一天!宣告中国人民战胜了压迫和苦难,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门上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所有人庆祝的一天,也是世界开始的一天!宣告中国人民战胜了压迫和苦难,从此站起来了!

从这一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PRC)这个词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为自己来自中国而自豪!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应该取什么名字的问题,其实一直有激烈的讨论。

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今年建立新中国多少年)插图

张奚若张奚若

本来毛主席对新中国的命名犹豫不决,但是有这么一位清华的教授,在参加政协会议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自己的意见居然让毛主席下了决心,删了两个字。

正是删除了这两个字,才诞生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PRC)”这个名称,他成为新中国命名的最大功臣。

那么这个叫清华教授的是谁呢?他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毛主席为什么要听他的意见?我们最后删掉了哪两个字?

1889年10月,张奚若出生在陕西省朝邑县的一个中医家庭。他的父亲在当地县城开了一家中药店,他也是当地商会的会长。他的家庭还不错。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奚若从小就学习中医等传统文化知识,后被送进私立学校。18岁时,他被父亲送到陕西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的弘道学堂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另一位著名学者吴宓。

认识之后,吴宓和张奚若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一起讨论当时国家的形态,觉得民族弱,民生强。他们都希望为国家做贡献。

此时,邹容的一篇《革命军》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张奚若自然认真地读了起来。他读完这本书后,感到热血沸腾,于是毅然决定参加革命,组织学生运动。

当时,那里有两个日本老师。他们看不起中国人,行为相当傲慢,经常违反法律和纪律,欺负学生。他们看起来一点也不像老师。张奚若很硬气,直接拿着铁棒带着学生,赶走了那两个没用的日本老师。

然而,由于这件事,张奚若也受到了惩罚,他无法继续学习,于是一气之下离开了上海,上海成了他扎根的地方。

在上海,结识了于右任、宋、黄兴,在他们的极力推荐下,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元老之一发现谈吐不凡,气质高雅,很喜欢,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也就是的妻子杨。

此时,辛亥革命即将爆发。革命前夕,革命军急需大量军火扩充实力,于是张奚若接下这一光荣使命,赴日购买军火。

在日本,张奚若在这里看到了发达的一面,日本的发展让张奚若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这个日本国家会领导我们这么多!从此,救国之心更加强烈!

在日本购买军火后,张奚若再次回到上海,辛亥革命爆发了!但是这些手臂呢?张奚若没有浪费,直接回了日本,亲自护送这批军火回陕西,帮助陕西同盟会成员在这里完成革命。

张奚若突然成了陕西辛亥革命的大英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得以留在中华民国政府。以他的成就,当个省部级官员没问题,但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飞往美国继续深造。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除了他自己对学习的痴迷之外,张奚若对当时的现状并不满意。建国后,人民的日子并不好过,之前还被地主剥削。现在他们被军阀和地主一起剥削。

张奚若一针见血地评论了这种情况:“所谓中华民国取代了满清,皇帝却成了总统,历史大臣成了大臣!”

张奚若直接飞往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他的同学有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金等人。其中,与哲学家金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经常一起喝茶聊天,讨论学术问题。

美国的每个周六都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这时,、陶行知等人会去金家开茶话会。气氛特别热烈,张奚若养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即使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改变。

除了去美国,张奚若还去了英国、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学习他们的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徐志摩,他们成为了朋友。

1925年,张奚若从法国回到中国。本来大家都以为他会继续为中华民国政府效力。没想到,他成了对抗国民党的冲锋队!

硬汉张奚若1925年,张奚若回国出任教育部国际出版物交流局局长。此时,张奚若公开表示:“我曾是同盟会成员,但现在我已与国民党划清界限,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张奚若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他回国后发现中国的一切都让他失望!国民政府没有带领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反而在这个时候在北洋军阀中分裂。国民政府这边,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去世,大家都忙着争权夺利,暗流涌动。

蒋介石掌权后,他的任人唯亲和短视使张奚若感到不满。他公开与国民党划清界限,拒绝承认自己的国民党人。

张奚若这样说,也是有他的资本的。张奚若在美国学习政治学,他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名字早已飘洋过海,传到了中国,国内很多学者都很尊敬他。

蒋介石也知道他的名气,所以选择好言相劝,给大学者面子。后来,他任命张奚若担任许多重要职务,希望用这种手段让张奚若重新加入国民党。然而,张奚若选择对此置若罔闻,只是不与蒋介石同流合污。

对官场感到失望,张奚若决定专心于教育。他到清华大学,对学生提出三点建议:奋斗,继续学习,努力学习。来激励大家一心学习,报效祖国。

从那以后,张奚若在北京工作了许多年,直到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张奚若不得不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这个时候国民党还是处心积虑的发动内战,秉承让外界先走的原则,杜绝共产党人。

张奚若得知此事后,极为愤慨,多次言辞激烈。他公开攻击蒋介石,因此被特务逮捕。

然而,在监狱里,他没有丝毫的恐惧。而是说:“你们反动派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当年清政府抓我的时候,还会用轿子呢!而且蒋介石不希望我直接说话!”

不久以后,各级人民听说张奚若被抓住了,都在尽力营救他。蒋介石知道后,没有刁难他,很快就被释放了。

出狱后,张奚若并没有改变他的英雄品质,但他仍然告诉大家,蒋介石是错误的。1941年,张奚若作为西南大学和教育界的代表,参加了国民党参政会。在会上,他对蒋介石的发言颇为不满,直接当面说:“你这是彻头彻尾的独裁!”

蒋介石被当面告了一状,赶忙下来向张奚若道歉,并说:“欢迎你的批评,但不要太刻薄!”

张奚若听后愤然离开,说:“没有政府参与,路费退还!”然后潇洒的离开!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张奚若对蒋介石的反对几乎从未停止过。从抗日战争到内战,他始终坚定地扛着大旗。即使面对敌人的威胁,他也毫不示弱,就是要把反对蒋介石进行到底。

1946年,我们党的张奚若去重庆参加一个会议。有人借此机会说,张奚若作为国民党的元老,不能代表共产党。

张奚若听后脸色大变,说道,“这完全是谣言!我再澄清一下,说我是国民党是对我的侮辱!我是独立人士,早在辛亥革命后就不是国民党员了!”

张奚若对政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由于没有遇到合适的时代和领袖,他没有办法施展才华,只好在教学中施展才华。

1947年,张奚若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他只能把毕生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知识要以大局为重,不然就算再高深也只是小技巧!”

他的许多学生后来成为学者或政治家,包括我们后来的总理朱镕基。

在教学圈里汗流浃背的张奚若很快得到了一个好消息: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这标志着张奚若可以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解放军进城后,张奚若带领士兵进京,明确告诉大家这里哪些建筑该动,哪些不该动。他做了清楚的解释。而且谁也不会想到,他第一次为新中国工作,居然取了个名字!

新中国应该叫什么?1949年6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际,我军传来捷报。谁都看得出来,国民党要倒了,建立新国家提上了日程。

既然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应该取什么名字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名是一个大学的问题,连给人起名都是有讲究的,更别说给国家起名了。

给一个国家取名字,首先要有国家的综合特征,其次要体现我们的社会性质、国家制度和整体。我们必须简明准确。

根据国家的综合特征,不难看出,我们的民族,我们伟大的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中央政府的国家和中华大地来命名的。从古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使用。所以“中国”二字是第一个要确定的字。

至于用什么国家来称呼中国,已经有很多讨论了。有人说应该叫“民族”,意思也符合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也有人说应该叫“民主”,因为“民主”二字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甚至有人说,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可以效仿苏联,称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

其实从毛主席的著作中,不难看出如何定义我们的国体和政体。毛主席经常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国体。
考虑到这几个字,有人提议称之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因此,它既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特征,又具有民主性和国家的政治制度。看起来天衣无缝,匠心独运。

在当时与会的各界代表和无党派人士看来,这个名字无疑是最合适的。毛主席这时候犹豫了一下,还不知道怎么办,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同意这个意见。

突然,一个人举手说:“我不同意这个名字!”大家不禁大吃一惊,赶紧往里面看。这个人就是清华教授、著名学者张奚若。

对张奚若主席说:“我觉得删掉两个字会让这个名字更好看!”

张奚若的话可以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大家都在琢磨应该删掉哪两个字?

毛主席听后面露喜色,说:“哦?张先生有什么看法?”

张奚若起身道:“我看还是把民主二字删掉,改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吧!”

这时有人提出异议:“这怎么行?没有民主,我们的国家是什么?”其实毛主席也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两个字删掉,但是他也怕国家的名称里没有“民主”二字。这不是有点糟糕吗?

既然张奚若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他的意见,最好让他谈谈这样做的理由,所以毛主席示意张奚若继续下去。

所以张奚若说,“如果有人民,就不需要民主。会有不民主的人吗?人民的概念已经表达了民主的含义,就不需要再重复民主这个词了!”

张奚若接着说:“中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人民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共和国是我们的国家结构。”

听了张奚若的解释后,毛主席看了一眼朱德,朱德脸上露出了笑容,并给了毛主席一个肯定的眼神。

然后毛主席说:“我也觉得是个好名字。言简意赅,掷地有声,独具匠心!”

所有在场的代表都思考了一会儿这两个名字。当我们读它们的时候,不难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比中华人民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要响亮和流畅得多。最后,大家都表示赞同,我们的国名就这样定下来了。

爱国大师张奚若

除了对国名的确定做出巨大贡献外,张奚若对我们的国歌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义勇军进行曲》听起来气势磅礴,扣人心弦,但一开始几乎没有成为国歌。原因很简单:这首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歌,作为新中国的国歌是否不合适?

然而,张奚若投了赞成票。他认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励志,旋律激昂,可以提醒后人不忘国耻,居安思危,以极大的热情报效祖国,热爱国家。这样的歌不应该作为国歌,真的太浪费了!

在新中国成立的所有工作中,张奚若可以说为国家的准备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徽和国旗上都有他的身影。他参与了整个过程,是新中国的重要见证人。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49年9月,张奚若以高票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任常务委员。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为国家尽了最大的努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正式成立。看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终于建立了,张奚若是如此的高兴和激动!那一天,开国大典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主席台上,与各界人士和各族儿女共同庆祝这一伟大的时刻!

在随后的三年里,张奚若在国务院政法部门工作,继续为国家的政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后来他回到清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1952年到1958年,张奚若成为中国第二任教育部长,为教育建言献策。

他与全国所有的学校合作,然后重新开放和开课,将私立学校改造成公立学校,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亲自参与编写教学大纲,并建立完整的学术体系,将各种学科分类,细化我国的教育部门。

后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法制事业做出了贡献。

张奚若直言不讳,他从不害怕得罪人。连毛主席都敢写信说出来。

大跃进时期,毛主席希望在15年内实现超过英国、赶上美国的目标,但现实与之相差甚远,造成大量劳动力和粮食资源的浪费。

张奚若知道了,就直接写信给毛主席,要求他不要再这样下去了。毛主席看完信后笑着说:“张奚若真是个大好人!”

他的意见也受到毛主席的重视,毛主席能够纠正他的错误,并在不久的将来在最高国务委员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他还引用张奚若的话说,大跃进运动在不久的将来停止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不仅出现在政界和教育界,也成为六七十年代外交舞台上的常客。他经常出访各国,接待各国的外交使节。

张奚若懂英语、法语、日语,知识渊博,对各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堪称百科全书。

1973年,张奚若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回顾他的一生,无疑是精彩而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他非凡的知识,还体现了他对国家建设的巨大热情!

他一生敢于直言,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做不到!张奚若最注重讲真话。他教育自己的学生,曾经说过:“在危机时刻,越是要说真话!”

徐志摩曾这样评价张奚若:“Xi·若先生是个硬汉。他的意志,他的言语,他的文章都是直的,有一种天然的不可侵犯的威严!这种耿直中也有一种奇特的魅力,既可亲可爱,又可敬可畏!”

也许这是对张奚若最准确的评价!最后,我们也向这位伟大的学者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响亮而霸气,将永远流传下去,张奚若将永远被记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908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