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托所办理要什么资质(幼托班一个月多少钱)

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的发展将如何改变中国的育儿甚至生育环境?

幼托所办理要什么资质(幼托班一个月多少钱)

近期,国家卫健委和地方卫健委频繁对各地婴幼儿护理服务进行调研,多份地方文件的出台不断推动婴幼儿护理政策的落实。

11月10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调研组赴淄博市桓台县调研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生孩子”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创新家庭方式,以家庭为主体,关爱教育为补充, 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护理服务。

10月底至11月初,北京、广西等城市,以及江门、鞍山、德阳等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文件或规划,规范和促进婴幼儿护理发展。

“如果有合适的全日制护理机构,我可以出去工作。”家住广东省开平市的全职妈妈罗颖(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有一个即将一岁的女儿。宝宝出生后她一直在家照顾宝宝,但她很想出去工作。

中国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学家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大家已经达成共识,抚养孩子的负担太重,尤其是对职业女性而言。

“发展普惠性护理服务体系,降低生育教育成本,是应对生育率下降的痛点。”黄对说:

应对老龄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各地频繁实施育儿政策。

兼顾工作和家庭,是现代中国家庭,尤其是职业女性的理想状态,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

现在很多职场妈妈都面临着生个宝宝不容易,照顾宝宝更难的情况。尤其是幼儿园接受3到6岁的孩子,3岁以下的婴幼儿无处可去。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优先发展普惠性照护机构,明确相关政策支持和部门责任。

《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高婴幼儿护理服务水平,初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护理服务的需求。

到2025年,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和标准基本健全,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多样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婴幼儿护理服务水平将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婴幼儿护理服务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婴幼儿护理的政策频频实施。

今年10月,《沈阳市推进3岁以下儿童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0年底,各区县(市)要建成1-2家具有示范效应和一定引导功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10月,《佛山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实施方案》提出,每个区选择2所条件具备的普惠性幼儿园,设立试点班,招收2至3岁幼儿。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停车位达到:禅城、南海、顺德每千人停车位不少于5个,高明、三水每千人停车位不少于3个。

沈阳和佛山的节目是近年来频繁发布的婴儿护理节目的典型。除了婴幼儿照护的实施方案,很多地方也公布了婴幼儿照护机构的发展规划。

10月底,北京市宣布,2020年至2025年,规划建设不少于34家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同时,新建1万人以上规模的居住区,要按照每千人不少于4个名额的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11月3日,广西在关爱“一老一少”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计划在24个市、县(市、区)设立和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提升。

近日,江门、鞍山、德阳等市出台了相关标准或规划。多地行动计划的落地,意味着目前不发达的婴幼儿护理服务市场将发生巨大变化。

近日,国家卫健委人口与家庭司司长庄在北师大第二届托育服务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近5000万,能够提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社会机构少之又少。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婴儿入学率仅为4.1%。

为什么想活却不敢?

如此低的入学率导致中国的许多家庭为了平衡工作和抚养孩子,经常让祖父母代代照看孩子,或者请公公婆婆解决问题。

在《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对象中,几乎所有有幼儿的母亲都非常渴望照顾3岁以下的婴儿。

孩子出生后,一直在工作的张静(化名)认为,如果有一个好的托儿中心,缓解上班族的压力会很方便。“我的宝宝可以得到好的托幼中心的照顾,我也可以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已经做了一段时间全职妈妈,但打算另谋高就的徐梅(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托儿所很好,既能减轻大人的负担,又能让宝宝学到很多东西。“大人可以安心工作,宝宝可以在托管所快乐地玩耍学习。”

对于家庭来说,越早把孩子送进托儿所,父母在育儿方面的压力就越小。降低儿童保育费用有望提高生育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出生率为10.48‰,比上年减少0.46‰,主要是15-49岁育龄妇女比2018年减少500多万人。其中,20-29岁育龄妇女减少600多万。

此外,生育水平略有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减少的一个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经济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最大因素,其次是照顾孩子的问题。妈妈们直呼“养不起孩子就很难带”。张静、徐梅和罗颖都表达了想要第二个孩子的意愿,但他们仍处于观望状态。

张静觉得现在生活的压力太大了。她既要上班,又要照顾3岁以下的女儿。不能一直陪在她身边,她觉得还挺亏欠女儿的。“所以我想再要一个宝宝,两个宝宝一起长大。”

徐梅的儿子不到2岁,现在他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他计划再过两个月重返职场。“生活压力挺大的,现在物价也比较高,不敢轻易生二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性护理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黄指出,为了提高生育率,不仅在婴儿护理方面,也在其他方面减轻父母的压力。

“中国女性就业率很高,也面临着很大的生育困难。因此,国家需要进行一定的政策改革。”他说,很多企业因为女性休产假而存在就业歧视,这方面的政策需要完善。此外,应该鼓励企业使有婴儿的父母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

黄认为,目前,小学放学太早,有时甚至在下午3点,这导致许多家长提前下班去接孩子。如果学校能免费在下午6点或以后照顾孩子,家长的压力可以进一步减轻。

此外,面对产后高昂的费用,一些母亲渴望获得一些经济支持。

“如果想生多胞胎,国家能否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生育,比如对生多胞胎的母亲给予相应的奖金?现在养一个宝宝成本比较高,上班族会感受到生多胞胎的压力。”徐梅说。

教育机构盈利怎么解决?

提高生育率不能只靠一方的力量,尤其是婴幼儿护理服务的发展,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对托幼机构的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托幼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入大,但收费难筹,生存困难,老师工资低。

巴音育婴中心主任姚远说,他从事育婴工作已经五年了。他加入这个行业,是因为希望多生孩子,减少代际之间的教育矛盾,解决年轻父母的教育后顾之忧。

不过,姚主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所在的高邮属于江苏省的一个小城市,托幼中心的收费应该不会太高。目前,托育中心实行15人/班的小班制。春季正常收费1480-1680元/月,秋冬只有1198元/月,只能维持其运营。

另一个问题是,目前托育中心只是幼儿园招生前的一个“周转场所”,面临着招生的问题。姚主任说,托育中心带娃周期太短,每个孩子正常入园半年就上幼儿园了。为此,她需要不断招生。每年秋冬都是淡季,只有春季的过渡班需求较高。

投资300万元成立昆懋尔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王元主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去年底开园,发现要建一个真正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幼托中心,资金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王主任说,从2010年开始,他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10年了,发现很多孩子在行为和学习习惯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无论是在早教还是在课程训练上,都与3岁前不合适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所以,与其坐等问题解决,不如在前期给予孩子足够的引导和干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说,“但根据我们的规模、服务标准和关爱能力,其实就昆明而言,每个月的费用应该在6000-7000元左右。如果是在广东,月均15000元左右。”

目前托育中心的收费每月只有3000元左右。王主任说,总体是成本价。

为什么很多育儿机构不敢收高价?

这和很多家长对托儿中心的承受能力有关。调查显示,家长可接受的收费门槛较低。张静说,她只愿意每月支付1000元的托管费,而徐梅的大约是2000元。

因此,虽然家长可以接受麦贝恩托幼中心的收费价格,但盈利情况并不乐观。

姚主任说,“刚收回成本,没有利润,还有疫情。大部分在房租,装修,人员成本。真的很难。如果涨价,很多家庭接受不了,母亲只能继续在家带娃,无法就业。”

低收费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教师收入低、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姚主任指出,他们托幼中心目前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月薪2500元,缴纳五险。

原卫生部部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张在北师大第二届托幼服务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护理服务业仍面临配套政策法规滞后、供需矛盾突出、总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要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各方面、各部门的积极性,推动建立普遍、便捷的服务体系。

黄表示,从全纳教育体系建设来看,国家也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可以先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

姚主任认为,苗圃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现在提倡托儿所教育,但是没有国家补贴。前期投入大,利润太低。”

王元主任表示,目前国家政策还没有支持。“所有政策都还在起步阶段,重点是行业标准和监管方式的制定。资金或政策支持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714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