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属于哪个省的城市(汉口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本报记者何立权实习生吴丹萍这是一座全世界都难以寻觅的“漂浮之城”——165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奔流不息,166个湖泊犹如一块块镶嵌的玉石。长江滚滚东流,串起这颗璀璨

本报记者何立权实习生吴丹萍

这是一座全世界都难以寻觅的“漂浮之城”——165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奔流不息,166个湖泊犹如一块块镶嵌的玉石。

长江滚滚东流,串起这颗璀璨的明珠;三里汉江在此汇聚,形成了壮丽的江汉王朝景象。

“两江浮于巨楼,三镇高耸入云;千帆无边,浪涛东涌。”山水的自然风貌成就了灿烂的城市格局和独特的城市地理氛围,也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江湖浪漫”。

在水的中间,装满了水。水是武汉的灵魂。

汉口属于哪个省(武汉市汉口属于什么区)汉江口(除署名外,本文所有图片均为视觉中国)

因水而生的“江城”

1954年夏天的一场洪水,揭开了武汉“身世”的神秘面纱。

当年,人们为了筑堤抗洪,到武汉抚河北岸的盘龙湖区取土,却意外挖出了一件件石器、陶器和青铜器。距今3500年的商代城址盘龙城历史浮出水面,被称为“武汉城市文明之根”。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自诞生以来,“水”就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灵魂。古城建在抚河岸边,其青铜冶炼原料从长江下游到达这里。武汉的城市文明是从抚河到五大湖。

水是武汉城市格局的规划者。

“烟雨霏霏,龟蛇锁河。”三国时期,长江两岸的龟山、佘山崛起为一城——阙岳城、峡口城,对应今天的汉阳、武昌。明宪宗成化初年,一场洪水使汉水河离开故道,从龟山以北与长江汇合。于是,汉阳城的位置从汉水河以北移到了南方,增加了一块早期以泥洼和芦苇为主的新土地——汉口。

长江交汇清晰。

明代的《江汉路虎图》中,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河相望,而刚刚崭露头角的汉口,则是一排码头。武汉“三镇隔江”的城市格局初具规模。

晨曦黄鹤楼

武汉自古因水而兴。

“货到汉口就住。”从小码头开始,汉口这个荒原迅速崛起。满载货物和出差的船只在汉口码头汇合,然后顺水而行,东至上海,西至巴蜀。他们可以沿汉江而上到达汉中,南渡洞庭湖,“从而连接广东、广西和贵州”。

明末清初,汉口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成为“楚第一繁华之地”。晚清以后,汉口被辟为商埠,经济发展迅速。

商业的繁荣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汉口谋生。大大小小的码头上,南来北往的商贩、搬运工聚集了一阵。据说武汉美食的“灵魂”热干面的发展与他们有关——这种面食制作简单,热量大,适合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

武汉方言中有“打码头”的说法,原指封建帮派的码头斗争,后有“争基业”、“勇闯”之意。那些靠正义和智慧“打码头”的人,打出了自己的精彩和豪迈,也打出了江城的繁荣和辉煌。

1926年,武昌、汉口、汉阳成为“武汉”,“江城武汉”由此诞生。

在人与水的互动过程中,桥梁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长江第一桥”横跨汉阳龟山和武昌佘山之间的河流。上层可用于汽车和行人,下层可用于铁路。京武铁路和粤汉铁路相连,成为“京广铁路”。

同框武汉三桥夜景

今天,武汉有近700座城市桥梁,包括11座长江大桥。大桥是武汉人上班、游玩、回家的一种方式,也提升了武汉新时代“九省通衢”的能级。

汉口的百年老街江汉路,至今还保留着风格各异的建筑。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武汉人喜欢在附近找一条弯弯曲曲的深巷子,在咖啡馆里享受安静的时光。或者去宝成路夜市、水塔街美食街,在人群中体验一个城市的汗蒸生活。

如今,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因水而兴”的历史仍在延续。

坐落在长江南岸的“光谷”在20世纪70年代还是一片荒野。因为远离主城区,一度被称为武汉建成区“地图上两厘米之外”。1976年,青年教师赵子森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实用光纤。从此,武汉人开始“追光”。

1988年,武汉在这里设立“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时至今日,这片湖畔荒原已经成为光电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诸多高科技领域的高科技高地。

光谷广场

高校云集于此,武汉“百万大学生”大多在此。所以光谷广场的天桥上经常挤满了人。尤其是每年开学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面孔拖着行李箱走在天桥上,看着下面“光谷转盘”的车来车往,仿佛感受到了“宇宙中心”的魅力。

大江大河大武汉。武汉的伟大不仅仅在于面积大,更在于包容。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光谷共有55万名大学生。武汉人热情、豪爽、豁达,用心灵和精神拥抱和欢迎每一位游客。

武汉这个“江湖”,吸引着各方人才,成为“通江达海”的创新创业“新码头”。

独特的江湖气魄和浪漫

大江湖孕育了武汉,在那里长大的人也有一种江湖精神和韧劲。

武汉人常说的两个俚语“班明”和“敢搞”,用来表达武汉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在于不断的“折腾”和“敢打敢拼”。生活中,武汉人绝不会逆来顺受——光是心里不满,嘴上不原谅是不够的。他们必须采取行动。

因为这样的江湖精神,“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已经融入了武汉人的骨子里和血液里,敢打敢拼成为了他们性格的底色。这里是“新时代英雄城”,涌现出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铿锵玫瑰王寿彭等英雄。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王寿彭

在去年的一场中国女足比赛中,“武汉亚”王寿彭攻入制胜一球,帮助女足获得了奥运会入场券。赛后,她告诉记者,“我们武汉人就有这种性格。谁知道我们能不能赢?但首先你一定不要怕,要敢做!”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多年,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就像一个默默行走在江湖的“大英雄”。他隐藏了自己的功绩和名声,但有一天,他创造了一把“深海剑”。

身在江湖,武汉人对水上运动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

端午节,“同城双星”华科、武大龙舟队在东湖比拼、呐喊。七月“过长江节”,男女老少都摩拳擦掌准备过长江,吹响燃烧盛夏的号角——只有武汉会让过长江成为一个节日。

武汉大学龙舟队在东湖练习。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武汉渡江节

夏末,人们自发聚集在东湖,踩着滑板或自行车,以各种姿势从凌波门栈桥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告别又一个夏天。到了十月,将举办武汉独有的“水上马拉松”,冲浪者来回游十公里。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但在英雄的武汉人眼里,汉江不算“河”。就连汉江沿线的主干道也被称为“滨江大道”。汉阳人去汉口购物,汉口人去汉阳吃饭,往返都有轮渡可用,但总有一些“狠人”能游个来回——横渡长江都不在话下,何况是“河”。

几十平方公里的东湖,包含了武汉人所有的激情。湖畔的凌波门,由环岛栈桥组成,原是武汉大学早期为教学而建的露天游泳池。这里有一项很能展现江湖气魄的流行运动——跳东湖。

在武汉青年导演张执导的超短电影《游子多不怕》中,一个失去右臂大病初愈的“老杆子”,绰号江湖“第一”,拍了一系列“来一个!”精神!”掌声中,他踢掉跳板,跳入湖中,溅起水花。

短片充满了简单而火热的生命力。人老了怎么办?“老家伙们”不服气,生活总是滚滚向前。跳东湖是最有力的宣告。

武汉的江湖气魄,武汉人的“豪气”,体现在黄旭华和王寿彭身上,也隐藏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隐藏在那些不经意的日常细节里。吴汉人把自己的不如意人生,变成了一首值得“拔起”的轰轰烈烈的人生歌。

因为江湖浩荡,武汉的街头生活也浪漫洒脱。

汉口沙滩的码头旁,有一艘以20世纪初民生公司江华轮为原型建造的蒸汽游轮“尹稚”号。是长江漂流多维度体验剧《尹稚》首家沉浸式剧场。当人们换上旗袍长衫,走进船舱,就穿越回了百年前的老汉口。以江为舞台,“大武汉”的城市记忆流淌在江上。

今年9月,在凌波门,个体户彭海涛将一架钢琴搬到了观景台,面朝东湖,志愿者们轮流弹奏。夕阳西下,那个光着膀子跳进湖里的大叔和钢琴同框。这是属于武汉独有的浪漫,就像热干面和咖啡一样,“看似和谐”。

在武汉人眼里,终极烟火是一种浪漫。“早产”的时候,你端着一碗热干面坐在街上或者边走边送进去。这样,你就可以开始新的一天。这种浪漫相当于钢琴。

罕见的“湿住宅”

天生大气魄,不放烟花。生活在武汉这座“浮动的城市”,“江湖”已经融入了武汉人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成了真正的烟火。

100多公里的东湖绿道,铺满了武汉人的激情与浪漫。挑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和亲朋好友一起,在东湖边来一场狂野的骑行。感受微风吹过耳边,看夕阳染红湖面,厨房烟囱冒出的炊烟映衬着花海。疲惫的心灵在东湖得到慰藉。

武汉东湖绿道航拍

武汉到处都是湖,湖里开满了荷花。“荷叶无限蓝,荷花别样红。”到了武汉,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古诗中描写的壮丽景色。夏天,泛舟湖上,赏荷采摘,是很多武汉人的第一要事。在收获的季节,莲藕被摆上武汉人的餐桌或销往全国各地。

武汉人民公园的荷花池

生长在大江湖的莲藕,也是其他地方少有的甜软糯。一罐排骨莲藕汤,承载了武汉人所有的乡愁。每次聚餐,“筷子炖莲藕汤”总是占据武汉人餐桌的中心。七孔莲藕面,九孔脆皮莲藕,都是家的味道。

鱼也是武汉人餐桌上的常客。武汉的“龙头美食”武昌鱼就不用说了,是“早产”食品,鲜鱼糊汤粉,满满的江湖美味。用小鲫鱼做的糊汤做汤底,再撒上胡椒面,最后加些米粉。粉的精髓在于“吃鱼不见鱼”,一般会配一根油条蘸汤。

尴尬的“江(江豚)”是武汉人民集团的宠物。商场、公园门口摆放“江”形象的雕塑,东湖梨园广场外植物修剪的江豚立体花坛,都可以证明武汉人对它的喜爱程度。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实施,一度面临灭绝的“江竹子”在最近两年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一张和黄鹤楼一起裱起来的《江》照片,足以让武汉人开心很久。

武汉人来自大江湖,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诗意栖居”,但又不过分打扰,保持适当的距离。在“湿地之城”武汉,越冬候鸟可以在远离主城区的旷野、湖泊中找到自己的家园,也可以在高楼大厦间找到一片僻静的湿地歇息。

武汉沉湖万鸟齐飞

武汉观鸟协会主席颜军多年来一直热衷于拍摄候鸟。每年冬天,成千上万的候鸟来到武汉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穿梭在湖光山色中,与远处的建筑交织在一起。2021年冬天,在武汉最重要的越冬水禽栖息地深沪,他拍摄到了多年未见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卷毛鹈鹕。

那一天,颜军带着相机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片小芦苇,在距离两只卷着羽毛的鹈鹕100多米的地方停下来,在20多分钟内拍下了数千张照片。它们浮在湖面上,用大嘴吃鱼,“很舒服”。2022年10月,另一个人发现了卷羽鹈鹕。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青头小鸭,有“武汉鸭”的绰号——这个种群全世界只有一千多只,每见到一只都是“千分之一”。颜军和他的伙伴们追踪了三年,发现仅今年在武汉就观察到了一百多只鸭子。

“一圈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雏。”800多年前的一首古诗里,海鸥成群在东湖上飞翔。现在,在武汉的江湖上还能看到这一幕。

11月5日至13日,以“珍惜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题的《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行。在此前的6月,武汉已经拿下了一张耀眼的名片——“国际湿地城市”。

全球共有43个城市获此殊荣,其中中国有13个。武汉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它不仅将是第一个举办国际湿地大会的“国际湿地城市”,也是唯一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这代表了一个城市在湿地保护方面的最高成就。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能获此殊荣实属不易。

这就是武汉,一座以江湖为心的城市。

东湖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秋意盎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64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