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逢雨百愁生(出门逢雨水为财,上路乘风顺是福)

none

陆游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又称“中兴之冠”。国难国耻激发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继屈原、杜甫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示子》(万物以死知空)是他最后一首诗,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无限的悲凉,浓缩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里,千百年来一直拨动着读者的心弦。陆游子女众多,其诗歌中“示儿”作品极为丰富,成就斐然。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本文试图对他的《儿女》及《示子》诗的创作作一尝试性的研究。

陆游子女新论

于北山的《陆游年谱》和钱仲连的《剑南诗稿注》都引用了殷珊的《陆氏族谱》记载陆游的七个儿子:

长子,次子(仲子)子龙,三子,三子,四子,五子,六子,七子(幼子),七子(幼子)。他的简历如下:

子坤,字伯爷,小字彭庵。好吧,五个。生于绍兴十八年(1148)三月,卒于嘉定十五年(1222),享年75岁。我知道江州很累。子,字叔夜,小字哥恩。好吧,六个。生于绍兴二十年(1150)一月,卒于端平三年(1236)三月,享年87岁。、康威、、凌等。秀,原名,是个小角色秀哥。好吧。生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十月,卒于少定元年(1228年)六月,享年68岁(唐懿传:生卒年为68,族谱为78)。官方知晓江宁军务。谭,字宽,小字哥。好吧,八个。生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卒于宝卿定海三年(1227年)(唐懿传:谱牒工作死于嘉定定海,但无定海,故改宝卿),终年72岁。石敬门、桂州纪、冯治安君等。关于文清这个词。好吧,十个。生于大道二年(1166年)正月,卒于邵熙元年(1190年),时年25岁。关之臣州军。布,字思远,小字孙颖。生于惜春元年(1174年)十一月,卒于淳祐十二年(1252年),享年79岁。去关槐南路接受处罚。又名、子(如图),字怀祖。小名也是建的。第15行。生于惜春五年(1178),卒于淳祐十年(1250),享年73岁。

据陆游《蜀书》:“七日,…整天都在下雨。招一个医生来看看他的家人和他的妻子。”“9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叫招了郑端澄大夫,给童、万把脉,都是病热。”“十三日上午,在常州,泊京西阁。夜月像白天一样,和他的家人在月亮柱子外面散步。开头很小。”又是两卷:“第二天,我看见周知的右手望着郎峰王差。市官庙比几年前更加繁荣了。逛逛东园。”又四年:“二十六日,与童、舒游头陀寺。”可见同行的有子桐、闵、舒三人,但没有陆氏族谱。

《入》写于公元1170年,陆游46岁,在去蜀国的路上,带着全家一起去了。大儿子23岁,二儿子21岁,三儿子20岁,四儿子15岁,五儿子5岁左右,六七儿子还没出生。钱仲连认为“童”是《儒林外史》中子婴的别称。见《剑南诗稿注》中桐粉饭晚归两首。此外,《剑南诗稿注》卷一《我喜欢孩子的行为》:“阿刚学书满虫,阿辉学语颤声。”钱仲连考此诗及诸子年龄时,说阿刚应为三子谥号,阿辉应为四子谭谥号。据此,陆游赴蜀途中,伍子胥才5岁左右,不适合爬山、游庙、读碑。所以推测舒应该是次子子龙的外号。年轻的时候,不妨和家人在客帖外散散步赏月,所以我想应该把它作为我的昵称吧。

根据现有文献,可以知道陆游有许多女儿,至少有两个以上。

《剑南诗稿》第二卷《十二月一日二首》有云:“童书写春,女岬放灯笼。”这首诗写于大路第三年十二月的殷珊。陆地旅行的时候是43岁,儿子20岁,五儿子2岁。另《剑南诗稿》卷十三《菜园杂诗五首》(四):“昏雾雨重毛暗,儿待酒食宜。”这首诗是惜春在殷珊八年十月写的,当时陆游57岁,子琨34岁,4岁。《剑南诗稿》卷十九《复复雪二麦可望作欢歌》:“大龄妇人下机废晨织,小姑忘晚妆。”这首诗写于惜春十四年冬天的兖州。陆游63岁时,子琨40岁,帝子10岁。如诗中所言,“烹酒烹菜之妇”,“妯娌”,“小姑”要写实,不能白写。

据《商鞅书》卷十三《渭南文集》:“某行八十八人,家世在山阴,故贫而穷。还行,那就交朋友,交钱送走。在峡,工资薄,一根食指数几百,离代没几个月。行李是空的,不能退。如果你长时间得不到任何食物,你什么也做不了。孩子三十,女人二十,婚姻还没敢说话。”这本书写于乾道八年,陆游48岁,长子25岁。《孩子三十岁,女人二十》这本书是个大概数字。但据此可以看出陆游的大女儿比大儿子小十岁左右。二十七年前后出生在绍兴,身世不详。

另外,陆佑昌有一个幼女,早逝。《渭南文集》卷三十三《陆女儿墓志》是陆游为少女所作的墓志。这个女人的第一个名字叫润娘,后来她改名叫定娘。“因为她是所有孩子中最幼稚最有爱心的,所以被称为没有名字的女孩。”这个女孩生于1186年8月,死于1187年8月。他比小儿子晚出生八年,陆游62岁在兖州上任。

陆游“秀儿”诗及类似作品的定量分析

陆游的《秀儿》([/k0/])是世人最熟悉的。其实陆游的诗集里有六首同题的诗,另外五首分别是:示儿(社东种了几百棵桑树)、示儿(被拒还)、示儿(写字能变骨头)此外,陆游以“示儿”为标志的诗和类似的作品也很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据初步统计,《剑南诗稿》中以“示子”、“示子”、“示子”为题的诗共有11首:示子(父子助归故里)、示子(我知道吃饭没用)、秋青每次黄昏去园都示子、显祠堂。以“示儿”“示儿”为题的歌曲有八首:示儿、示儿轻病、示儿秋夜、示儿北宅书、思家、示儿茶、示儿物、示儿病;有示子、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示子孙、感物示孙八个标题。歌名为《和儿子在一起》《和孩子在一起》《和儿孙在一起》的歌曲有九首:和儿子走夜路,和孩子坐夜南厅,和儿子在东村见长辈时分享一首诗,和孩子在西湖划船,一天晴一天阴,和孩子在一起的小插曲,我喜欢孩子走路,和儿子睡觉闻味道。上面的诗都是关于儿孙的,只是没有说清楚儿孙的具体对象。总共有41首诗。

各种哲人写的诗很多,如下:长子写的诗24首,次子写的诗25首,次子写的诗3首,三子写的诗1首,四子写的诗9首,五子无约,六子写的诗5首,七子(幼子)写的诗7首。朱孙的诗:一首与李源,一首与袁雍,三首与袁敏。(按: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如果一首诗标题与多人相关,则只计算标题中的第一个人。比如《送子示子》里,只算儿子。)上面写的诗有117首,七子三孙。

据统计,仅从诗名来看,陆游《示儿》诗就有158首。此外,诗的题目虽未标明“示子”,但吟诵儿孙的诗句也不少。据我粗略统计,还有140多首。所以,总的来说,陆游以“秀儿”为题的诗和类似作品总共有300多首。为便于讨论,本文将它们统称为“给孩子看的诗”。

陆游《秀儿》诗三百余首。如果看《剑南诗稿》中的话,这部传记85卷中有9144首,约占3.2%。看似相对数不算很高,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在古今诗人的同类作品中实属罕见。

论陆游《示儿》诗的创作、选本及得失

钱钟书《覃逸录》第三十七回中有一句话,“翁芳二白痴之事,有二官腔”:“翁芳的诗好朗诵,但有二白痴之事:好名声,好作梦。做一个真正的庸人,梦想太骄傲,真累。”钱钟书的这番话似乎比较尖锐,可能会引起一些推崇陆游的读者反感。同时,也可能引起读陆游全集的读者会心一笑。这300多首关于儿童的诗,无论你读的是全部还是部分,读者肯定会产生审美疲劳,就像钱钟书说的那样,还可能会问:陆游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类似的诗?为什么都保存在诗词里而不是被修剪?

首先,我们考察《剑南诗稿》的版本,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对陆游的诗歌创作阶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剑南诗稿》有85卷和87卷两个版本;

全书八十卷,嘉定十三年(1220年)(陆游死后十三年),陆游长子子婴在江州初刻。根据《子婴》的序跋,这部文集前20卷所收录的作品始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至惜春十四年(1187年),即陆游18岁至63岁之间的作品。它们被陆游的师傅郑收藏,由陆游出版。该集共21卷至60卷,收自惜春十五年(1188)至嘉泰三年(1203),即陆游64岁至79岁的诗作。是陆游当时的儿子编辑的《剑南诗续稿》40卷,也是经过编辑修改的。该集共61卷至85卷,收于嘉泰四年(1204)至嘉定二年(1209),即陆游生前80岁至85岁的诗作。此外,陆游编辑《兖州》,删诗7卷,别称“遗稿”,现已佚失。

相传85卷本是陆游幼子知兖州时(1226~1229年宝卿二年至少定二年)所编。前20卷与85卷本相同,后67卷由资治编。子之编的序跋就不传了。陈的《知斋题解》共20卷,即诗稿20卷和续稿67卷。由于这本书出版时间不长,很难区分它和85卷本的异同。一些学者还怀疑有85卷在流通,或者他们是黎姿和子治的综合版本。

不管情况如何,黎姿和帝子影响了陆游惜春十五年后的诗歌编纂。从以上陆游“示儿”诗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有不少关于米子和帝子的诗,似乎与奈芙先后写的诗有关。陆游以“秀儿”为题的诗有157首,其中紫菱25首,占16%,紫菱66首,占42%,差不多占总数的60%。有中五子的歌曲有20首,仅占12.7%;与次子子龙3问4曲,占2.5%;一曲与三子;有四子潭的歌曲有9首,占5.7%;没见过和第五个儿子在一起;六子4问6曲,占3.8%。而且陆游的文集里也没有单独为女儿写的诗。这种作品数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是相当不正常的。所以有学者认为,陆游关于五子的诗,在他的作品中是找不到的,因为他死得比较早。事实上,三子死于少定元年(1228年)六月,距离陆游去世已近20年。不过陆游的集子里只有一首诗,聊胜于无。伍子胥死于邵熙元年(1190年),时年25岁。陆游66岁时,住在山阴下的寺庙里。如果这个因素早死了,陆游就没有时间为它写诗了。这个解释感觉很牵强,很难让人信服。只能说,陆游在编集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写给子婴和帝子的诗,而许多写给其他五个儿女的诗被删除或省略了。这样一个结果的形成,与子英、子直先后辑刻乃夫诗不无关系。

同时,也有可能是陆游对长子和幼子的偏爱,导致写给长子和幼子的诗比写给其他孩子的多,造成了诗集或多或少的差异。就人性而言,传统的“父亲”往往重视对大儿子的严格教育,对小儿子的亲昵宠爱。陆游也不能免俗,于是于长子寄予厚望。他教授诗歌并反复灌输。最小的儿子,膝下求爱时间最长,聪明伶俐,能够排解晚年的孤独,或者因为母亲的原因,比其他儿子更有情。

他的诗《石子英》说:“学承家人之好奇心,编破竹简共乐。一旦结婚,如果我永远不累,虽然三个水壶会持续一段时间。余志是一个难缠的兄弟,但更长一点。欲舟渡三山,应背弦常闻夜爱。”这首诗写于嘉泰元年(1201年)秋天,陆游77岁,在殷珊做官。子昆54岁,说“三大锅”。陆游说:“子琨明秋去金句。”第二年,子琨被任命为金坛丞。柳子布二十八岁,陆游说:“我今年要为一个从蜀国回来的儿子娶妻,不负责复婚。”这个孩子,子步,在蜀中长大,于公元1601年春从蜀中回到殷珊。玉笛,即子怡(玉子),24岁;德,即子琨之子袁雍,18岁。陆的七个儿子,官宦,都是门当户对的恩,不是科举出身,当官也来不及。他们大多担任州县官员,学识和诗文并不明显。对于书香门第的陆游来说,他的祖先、父亲和他本人都是以经学和文学而闻名,但他的子女志向也不过如此。难怪被嘲讽为“孩子是平庸的人才”。但是,陆游似乎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儿孙平庸。就像诗里说的“学会继承家族的好奇心”“哥哥是个难缠的哥哥,但儿子稍长一点,所以对他们充满希望。哪怕是小官,他也会为他们高兴。他特别叮嘱他54岁的大儿子继续带领他的兄弟侄子们熬夜读书,以免落于家族传统。从当代教育理念来看,陆游的家庭教育是现代的,总体上是表扬和鼓励。

陆游的军旅诗颇有豪迈之气,但他的“示儿”诗多表现的是慈父慈母之情。他的《晚归稻二首》(剑南诗稿第一卷)是大道三年(1167)在殷珊写的。陆游被龙兴府以“交友台谏,击鼓是非,辩张军战”之罪判刑。这首诗的题目叫童,也就是子琨,当时20岁。诗里说:“辛苦可以让你忍,闲暇可以多唱。老了就困了,家里就穷了。”“薄酒不利己,夕阳必还你。橘被霜覆盖后很美,荚在雨中很肥。路上要放满食物,天冷不能减衣。”小早川怜子辛勤耕作,表扬他,奖励他,关心他,对他的喜爱溢于言表。他是一个善良的母亲,没有严父的威望。

看看陆游写给他的小儿子玉子的诗。他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晚待我儿余》:“冷火半销,破壁灯枯。狗对着篱笆吠叫,月亮在森林里升起。儿子相信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又觉得可怜又担心。所有人都支持我,父子。不要送到河边去看守。”(《剑南诗稿》卷三十六)此诗作于清元三年(1197)冬,殷珊。怀疑有两首诗同名。陆游73岁,子怡20岁。书的前半部分,我因为有事不小心进了城,深夜未归。诗人坐在灯里,期待着他的归来。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心情。一个偶然的机会,子芝过了时间没有回来。父亲处于焦虑状态,想着如果儿子们去边塞打仗,天下的父亲会遭受怎样的苦难。诗人没有改变以往主战的基调,而是奉劝朝鲜当权者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似乎对幼儿的爱成了陆游情感世界中最柔软的部分。

他的诗《送十五郎临安》说:“求财俗,不如出门自在。苦涩是告别,低语却生出悲伤。雨水冲向村庄和城市,钟声穿过寺庙建筑。你今晚应该只做梦,先去河边。”(《剑南诗稿》卷六十二)此诗作于殷珊元年(1205年)夏。十五郎,即子之。陆游82岁,子治28岁。那是1980年,秋子带着父亲的恩情去补了官,他要去临安试公务员。陆游为孩子们送行。合写人常说安慰儿子也是安慰自己,表现出左右为难又喜又悲的矛盾心态。对联中“苦留”是最后的离别,“私语”是难以理解的,“苦留”和“私语”生出了很多不忍离去的痛苦。脖子,画一个旅行,或者想象另一种情况。尾巴,发愿追随童梦的灵魂,仿佛要让一个美丽的少女离开灵魂,颇有回应;但是,如果你能理解你父亲当蜡烛时的爱,你当儿子就该流泪。

刘玉《隐居通论》卷二十一提到陆游:“晚年居,学士大夫争之。管政事的韩侂胄,修南园,欲得役感,升尚书一职,召至阙。我以依恋韩国为耻,但一开始又不想离开。有一天,一个妃子抱着儿子来找我,说:‘你是这个小官的唯一吗?’这是做事情的问题,但这是做记录的问题。这是不名誉的事,也是明明白白讨论的事。“陆游是被他的小儿子不名誉,还是被谣言和夸大的人带走了。陆游是被权臣韩侜舟提拔起来的。嘉泰二年(1202年),为朝廷破例,成为史家。第二年,他成功了,就是被一个叫太忠的大夫任命为官。他与这里的权臣韩侜舟有交往,经常受到批评。其实,嘉泰元年,小儿子已经24岁了,还不是我的妃子能捧的“小官”。除了紫芝,陆游没有其他还在他怀里的“幼童”。帝子生于惜春五年(1178年),当时陆游54岁。他在春天被召离开蜀国。他的生母杨是陆游在蜀中娶的妃子,是传说中前来求情的妃子的原型。

陈的《知斋解题》卷十八有云:“论韩之作,君久悬冠,有些幼童陷于其中。结果你给嵇写了《南园》,成了大帐篷。”这是陆游因幼子失节的原文。所谓“小儿子没抓到”,就是小儿子虽然成年了,却没有风度去找工作。《送别十五郎临安》这首诗的引语,似乎是在表明,子之后来享受了父亲做官的恩宠。但如果陆游晚年破例以史家的身份重新出山,就会被解读为陆游因为幼子的仕途而不惜牺牲余生的功名,或出于误解和怀疑,或出于对陆游的刻意诋毁和羞辱。陆游晚年东山再起,类似辛弃疾,是因为受到韩侜舟北伐的蛊惑。他没有为了小儿子的公务而毁了自己的荣誉。

陆游诗歌创作的阶段,可以分为惜春十四年(1187)前后两个时期。基于此版《剑南诗稿》前20卷可以发现,惜春15年(1188年)的作品自《五申元日》19卷开始编篡,而20卷则收录了惜春15年或16年时期的部分作品。其实《资原》序跋中提到的惜春十四年(1187)以前的作品,编为20卷,可以证明流传至今的有85卷。根据以往对《武神元日》19卷的考订,紫菱有3首,子之有5首。当时所有的进士都不做官,五个儿子都还活着,但是没有他们一个人写的诗。子志只有10岁,所以他的偏好很明显。然而,在惜春十四年前写的2535首诗中,陆游对儿子的爱还没有传播开来。即使粗略统计,关于“示子”的诗也有35首左右,不算多,但也不乏奇葩。

从邵熙第二年开始,陆游每年都要写200多首诗,尤其是最近十年,每年都有400多首,尤其是嘉定元年,达到599首。陆游大量的“示儿”诗创作于这一时期,数量丰富,但有精有粗。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与陆游晚年诗学思想的转变有关。晚年主张“诗中无人爱工”,“过去谋工见善之意已全消”。他的一些作品“明白道理,却又浅显深刻,平淡中有奇,足以使人品味”,但他的一些作品是别人写的,诗意淡薄。其次,陆游晚年越来越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产犊感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大部分“示其子”的诗,情感真挚,表现出强烈的父爱。但由于后代众多,生活圈子狭窄固定,诗歌重复严重,且因年事已高,诗歌质量下降,容易重复自我,难以超越自我。第三,他晚年创作的作品太多,子昆、子治编的时候不忍心大幅度删减,所以特别保留了许多与子昆、子治有关的作品。

陆游《詹忠信诗集》尝云:“我一生作诗绝大部分,初以为能行,改天再看,初不满足。熟悉起来有点欣慰。若去古人,则远矣。”(《渭南文集》第31卷)可见,评价诗歌的得失并不容易,作者评价作品前后变化颇多。更何况后人远不如父辈有教养、有见识、有才华,还敢武断评判,这样才能赢得作者的心。总体来看,陆游的“示儿”诗内容丰富,饱含深情,名篇多。正如钱基博所说,他们的艺术表现特征是:“看到东西就觉得满足,就用笔写书;而不是令人尴尬的成语,要为古人的融会贯通做出贡献。”我们不必因为他的某些作品粗糙或含有诗意的重复而否定他整体的艺术成就。它蕴含着丰富的“诗教”资源,对古典诗歌教育的当代传承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唐江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393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