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da智能手机论坛(塞班智能手机网)

none

文/霍超

2005年,张云峰大学毕业,进入天津东丽区一家铁路设备制造公司工作。每天他八点半上班,五点多下班。每天晚上,他通常去论坛和阅读编程书籍。他一周有几天直到凌晨2点或3点才睡觉。为了谋生,他把白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晚上献给塞班岛,为了兴趣。

2007年,基友的苏广生认识了张云峰和泡泡论坛,创办了智能手机论坛OPDA (www.opda.com.cn)。但是,能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折腾的设备还是少之又少。只有使用塞班系统的诺基亚和windows mobile的手机数量很少。

他们是中国互联网移动端(不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批开发者。泡论坛,国外软件的本地化,在手机系统有限的框架内定制一些功能,是他们每天忙碌的事情。这些人大多是兼职创业者,移动论坛获得的流量广告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开销,但每个帖子下面的几条留言支撑着他们这样做的动力。

大概在那个时候,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刚刚稳定下来,第二波创业开始有了苗头。王兴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建立了内网。而杨浩涌和姚劲波进入分类信息网站,暴风集团CEO冯鑫创业,古永锵也开始筹备优酷。当时PC互联网代表整个互联网,互联网创业仅限于不同网站挖掘用户需求。

每个人都想模仿Kaixin.com,但没有人意识到一场革命即将到来。

2007年,一个偏执狂跳上旧金山的舞台,发布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用一个不完整的苹果嘲讽双手诺基亚。这个偏执狂就是乔布斯,他手里拿着第一部iPhone。

虽然后来乔去世了,但这件事给后人留下了两个影响:一是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第二,乔布斯重新定义了中国互联网人的衣服(其实主要是雷军和贾跃亭)。

iPhone的出现,不仅仅是手机有多精致,屏幕有多大,触摸有多人性化,更重大的是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旗。所以很多人把2007年定义为移动互联网元年,iOS登顶,乔布斯成神,中国互联网开始追赶英超。

但是中国的互联网真的被iPhone拯救了吗?

一个

多少人还记得2007年的那个晚上,第一次看到惊艳的iPhone,乔布斯在台上的兴奋,观众的激动。

说实话,其实大部分人都不记得了,中国的互联网也不记得了。

iPhone真正打开中国市场是在2009年。在此之前,复杂的购买渠道和相对较高的价格注定了它在国内只是少数人的玩物。

第一代iPhone在推出之初仅售出136万部,而诺基亚当年的出货量为4.37亿部。一开始苹果并没有推出Appstore,所以个人开发者并没有在其中有所作为。

转机出现在2008年,当时中国的运营商接入了3G传输标准,Android在谷歌的支持下推出了第一款产品——HTC G1。

△首款安卓手机———HTC G1

Android不仅带来了接近iPhone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足够便宜和开放。

中国日历的创始人秦涛第一次接触Android是在2008年,当时他甚至还没有一台Android设备。“我们先在电脑上试用了安卓模拟器,感觉安卓会在中国流行。于是秦涛立刻买了一部谷歌G1手机,研究了一下,加入了中国第一批个人开发者。在此之前,他做过两三个网站,承包过软件开发。

因为塞班的经历,张云峰在早期对Android有些抵触。但在试用的过程中,他也发现安卓在使用上便携,开发流畅,逐渐开始接受。紧接着,张云峰和苏广生的OPDA团队开始转向安卓刷机领域,并创造了后来在业内备受好评的刷机工具卓大师。

早期的iPhone相对封闭,更便宜、更开放、选择更多样的Android更对这些极客开发者的胃口。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Android的未来,一个ios暂时给不了的未来。

如果说iPhone是富士康的跳板,那么Android就是华强北、中华酷联、小米、OV等的跳板

应该说安卓这几年支撑了中国的硬件制造水平。仔细回想,从手机到最近流行的智能硬件,几乎都是安卓的Power。没有安卓,就没有小米,没有OV,也没有cmnet的一半。

第一批手机软件开发者的市场红利也来自安卓。

Android的第一个代言人是来自台湾省的HTC。在此之前,我们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多普达,专注于微软windows mobile系统的代工。随后三星、Moto、索爱等国际巨头开始接入Android。

真正让安卓普及的是中华酷联,依靠运营商推广3G的契机疯狂倾销,成为国内最大的厂商之一。

根据友盟2010年全球手机厂商出货量来看,iPhone 2010全球销量为4750万部,而中华酷联之一的中兴出货量为5180万部。

海豚创始人杨永志当时也加入了Android开发者大军。2009年11月,杨永志不得不辞去在微软的工作,因为他展望2010年和2011年,移动互联网必将爆发。2009年是创业的最佳时期。

杨永志对移动互联网的判断被实验“烧伤”。最多的时候,团队做了100多次应用尝试。“我们查一下百度搜索,看看哪个关键词的搜索多,做哪个关键词的APP。每天观察安卓应用商店的排名,用户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在我们的巅峰时期,Android应用商店让我们的应用进入了每个类别的前十名。」

对于早期的移动开发者来说,流量广告是最直接的变现路径。只要有APP,有流量,就能赚钱。当时谷歌为了支撑市场,投放了很多广告,点击要五块钱。于是杨永志在融资前,公司账户里有几千万人民币。

除了广告业务,早期开发者还有另外两种变现方式。一是应用市场付费购买;二。应用内支付服务。不过这两点并不占国内开发者在ios平台上的多少甜头。

虽然苹果拥有完整封闭的应用生态,但国内iPhone用户早期并没有良好的应用付费习惯。一是早期的ios系统越狱难度不大,二是Apple Store前期的支付渠道过于繁琐。

早期的iPhone用户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当他们想要在移动终端上购买应用程序或服务时,他们需要绑定VISA支持的信用卡。这对当时信用卡消费还不普及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方便。

直到2011年,苹果才把APP Store在中国的价格从美元改为人民币。国内用户除了用信用卡支付app外,还可以通过银行卡给iTunes账户充值,但最低面额为50元起。

开发者在Android上没有这个烦恼。由于系统开放的应用内支付简单便捷,Android阵营的开发者早期涌入量远高于ios阵营。

挥霍

早期的开发者最先接触的是哪家资本?红杉和高盛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并没有减速。国内风投还在传统pc互联网和sp方面发力。除了少数有先见之明的个人天使,当时第一个和开发者谈投资的人,大多来自安卓手机厂商。

为了满足本地化的需要,国内安卓手机厂商会针对安卓系统做一些定制。为了省时省力,这些厂商通常会对市场上的优秀应用采取收购或投资的方式。于是,著名的安全软件LBE被小米投资,茄子快传投入了联想的怀抱。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厂商早期投入的资金,cmnet里的从业者很难有现在这么大的规模。而这些厂商之所以有钱,是因为安卓提供的内核。

Android经常被用户诟病的一点就是手机厂商的预装,这对于cmnet格局的形成至关重要。

cmnet的繁荣有赖于低价安卓手机的普及,而中国市场的低价智能机除了低廉的人力成本外,还有赖于预装软件的补贴。

当手机厂商在硬件销售上不盈利的时候,软件预装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老罗在多年前的一次发布会上介绍,手机厂商通过在产品中预装一个软件,可以获得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利润。因此,用户在购买的Android手机中往往会自带“Family Bucket”应用。虽然影响了用户体验,但不得不说间接促进了智能手机在国内的普及。

另一方面,BAT等一些巨头的繁荣也是由预装软件带动的。试想,一个之前从未接触过智能手机的普通用户,在有预装软件的前提下,会本能地选择成为该软件的用户,而不是去搜索下载其他同类别的应用。手机QQ从这里开始,手机淘宝从这里开始,完全基于移动端的微信从这里开始,而同属一类的米聊则输在这里。

相比安卓,iPhone更纯粹。除了少数自带的应用,大部分都是靠用户下载,提升了用户体验,但缺少了安卓的野蛮生长。

结论:诚然,在cmnet飞速发展的今天,过去的个人开发者大多已经转型,现在已经不是草莽英雄的时代了。大部分用户更喜欢iPhone带来的体验,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也给ios带来了更好的优化,但是安卓给中国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不应该被忘记。

【拿起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taketha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389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