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散客集散中心(前门集散中心到八达岭)

none

2016年3月22日——天气转暖,北京旅游市场即将进入旺季。最近几个月,在多部门的联合执法下,前门黑一日游不再是鼎盛时期。然而,仍有一些黑票在这附近晃荡,利用公交制服、公交车站广告和类似名称迷惑人,冒充北京市旅游委推荐的一日游经营者“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行骗;而真正的“北京旅游集散地”被扰乱,收入和口碑都受到影响。

“黑票”穿着公交制服,冒充公交公司工作人员散发小广告。

“北京旅游健身中心”

制服团伙的头号人物是“李鬼”

“不要去那里。最近开两会,那边也没有出发!”上午9点半,前门公交车站,一个穿着公交制服的微胖男子指着街对面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发车点,对一群游客说:“你们要去长城,就跟我上车吧。”

当游客半信半疑时,男子身旁一名红衣女子说:“这马上就是末班车了。过了这一点,我们就没有车了。”

最后,游客们不相信他们的故事。穿制服的人回到公共汽车站的一个地方坐下。在他身旁公交站台的广告灯箱里,贴着“北京旅游散客中心”的整版广告。地上还有一个扩音器,不停地播放路线和价格信息。北京晚报记者询问该男子是否为公交集团员工,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除了公交站,在箭楼北侧的两个地铁站,各有两个人穿着公交制服,拿着移动广告牌和喇叭招徕游客。在这些广告牌上,直接使用了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图形标志。

记者告诉其中一名男子,明天上午想去长城和八达岭长城一日游,并询问是否是旅游委推荐的北京旅游集散中心。那人回答:“是集散地,不是写着吗?”

记者随后绕到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一个未开放的售票窗口箭楼东南角,那里聚集着一男一女身穿公交制服。他们还自称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员工。这名女子不相信记者,甚至直接报出了配送中心的客服电话:“83531111,这个号码对吗?”

该女子告诉记者,上车地点在箭楼东边的铁路博物馆附近。那是10: 30的末班车,她可以马上过去。记者说听说集散中心的上车点在箭楼西南角。女子解释说,以前是有的,后来箭楼绿地的停车场没人用了,我就把上车点改到了铁路博物馆附近。

其实正规旅游车的发车点还是在箭楼西南角。还有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售票窗口,但是窗口附近站着两个穿着公交制服的人,而窗口的售票员并没有穿公交制服。

“他们都是骗子!”两人离开时,记者问售票员是不是工作人员,售票员回答。

“北京旅游个人咨询中心”

“李鬼”2号是严重的,也是假冒的

离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仅30米。箭楼南门第一个摊位挂着“长城一日游”的红色横幅。展台里的扬声器声音很大,自称“北京旅游散客咨询中心”。

记者索要宣传单,发现宣传单上的旅行社名称为“北京万泰鸿基旅行社”。传单还贴心地指出,一些旅行社以CITS和CYTS的名义欺骗游客,提醒他们提高警惕。万泰鸿基旅行社也在传单上宣称:“…我社将会同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对这种违法行为(无证客骗客)进行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在最短的时间内坚决取缔。”

业务员显然对自己的认证身份非常自豪,甚至拿出了一张营业执照让记者确认。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在扩音器广播中使用万泰鸿基旅行社的名称,而使用“北京旅游散客咨询中心”的名称时,业务员一时语塞,随后解释道,“我们旅行社是做咨询游客的业务的,所以也叫咨询中心。”

一问价格,业务员说“八达岭长城-十三陵”一线标准价150元。由于是旅游淡季,只收100元。记者反复向他确认是否包含车费、门票、餐费等所有费用。业务员给了肯定的答复,并表示如果明天走,可以安排车来接他。

记者向他要了一张登记表。他查看后发现,“是否有购物行程单”、“购物地点”已经印上了“有购物行程单”、“玉露源玉石商城、金运通果脯超市等。”,但业务员并没有具体指出。

除了这个地方,在箭楼北门对称位置还有一个旅行社的摊位。又是营业执照很高的“北京旅游散客咨询中心”的名字。由于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短短十几分钟就有近十名游客前来咨询这两个摊位。

据旅游委网站和工商局网站显示,北京万泰鸿基旅行社确实是一家注册旅行社,但其电话一直无法拨打。315热线网站的一份投诉显示,这个号码是2009年玉露源玉石商城的联系电话。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

收益声誉的发展受到综合影响。

“你听谁说我们今天不出发了?那些是穿公交制服的吗?”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女售票员说:“他们根本不是公交公司的。”

“这些穿公交制服发小广告的家伙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我们不是执法部门,只能人为多做一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事情。”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副总经理童先生说,他们只能在售票处周围尽可能多的驱赶穿着公交制服的人,利用广播和窗口加顾问的方式提醒游客,这些人都是骗子。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在市政府支持下,由北京公交集团、北汽集团、首汽集团、葛花集团等集团或其子公司出资组建的旅游企业。是市旅游委推荐的一日游经营者。

该集散中心在‘一日游’产品的推广和城市旅游观光线路的开通运营方面得到了市旅游委的大力支持。因其多年来诚实、合规、合法经营,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也因此被黑一日游经营者盯上,对品牌进行“摩擦”,进而“破坏”品牌。

“我们的配送中心只有三个真正的经营点,前门、故宫北门和德胜门。如果游客的权益在这些地方受到侵害,我们会负责,但除此之外,与我们无关,都是冒名顶替。“童先生说,这些冒名顶替的行为严重挤压了守法经营者的业务空空间。

“每天冒名顶替拦截我们客人的数量无法估量,也给我们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他们多次带游客购物。违反行程最后对配送中心的品牌造成了负面影响。”

成立十年来,因为做不了低价黑一日游,配送中心的运营一直没有起色。淡季最轻的时候,每天客流量只有一两百人,相当冷清。

“我们的票价十年基本一样,几乎没有涨价。从最早的一两元柴油到现在的五六元,员工工资每年增长10%。”当记者问为什么不涨价时,童先生叹了口气,“50块钱都在,甚至更低,更别说涨价了。我们只能尽力维持目前的客流。”

由于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环境,配送中心对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十分有限。在某知名点评网站上,也有不少评论批评配送中心午餐不好,游玩时间短。

还是明目张胆,取证难?

“李鬼”难禁,是没有办法还是不作为?

据童先生介绍,冒名顶替的行为几乎是从分拨中心成立开始的。十年来,前门地铁站、公交站、箭楼都有公安和城管值班,公然冒充顾客。为什么没人管他们?

“我们也打过110,警察也来过,但这种事情,证据很难拿到。”分拨中心前门售票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有人来抓他们,他们就停在那里。”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说是指路和提供咨询服务。”不仅是110,还有城管和旅游委,都有反映,各部门也进行了联合执法,但是对手也很狡猾。他们看到执法就不来了,等风头过了就继续做生意。

东城区城管大队前门大街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城管部门只管理相关人员散发传单,不直接管理黑一日游;前门派出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穿公交制服的人并不是公交公司的员工,背后的公司也是不正规的旅行社,但这样的行为应该由旅游部门来管理。

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投诉旅行社应提供投诉对象的名称、联系方式和具体地址,当地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将与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取得联系进行调解,自受理投诉之日起60日内处理结果。

“黑旅行社、黑一日游对北京的旅游形象影响很大,不能允许这种行为继续下去。”北京市旅游执法大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各方都在努力,未来可能会有更严厉的处罚措施。“现在这些经营非法旅行社的人,因为成本低,不怕处罚,不怕管理,将来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我们企业的实力真的很小。我们还是希望政府加大打击力度,给我们一个相对干净的生活环境。”童先生说。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记者白鸽赵喜斌并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385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