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开国第一任部长)

none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题:为什么农业是中国送给世界的最大礼物?

作者韩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世界是多样的。在多元的世界中探寻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研究中国,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渠道。正如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解释了中国为什么建国,发掘了举世瞩目的中华遗产,也把中国的文明创造带给了世界。

视频加载…

农业:中国给世界的最大礼物

回顾历史,中国在世界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往往被社会所忽视,那就是农业。中国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自从10000多年前农作物被驯化后,这句话就成了真理。直到今天,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贡献。

中国是世界三大作物驯化地之一。据考古发掘和研究,长江中下游包括钱塘江流域的先民,在一万多年前就将野生稻驯化为人工栽培的水稻。从此,中国驯化的水稻开始遍布世界各地,进入东亚、东南亚、南亚,进而走向世界。

据西方统计,全球约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当然,中国驯化的粮食作物不仅仅是水稻。在中国北方,我们看到与早期驯化旱地作物小米和黍有关的遗址。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距离今天至少9000年。

在中国北方驯化的旱地作物,不仅支撑了中国前半段历史的发展,还走向了世界。南方和北方最著名的两种作物不仅被纳入了世界文明体系,而且加入了世界发展的进程。

在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中,农业革命被视为人类历史上三次浪潮的第一次。这种以农业为主导的浪潮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直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其中,中国无疑是主角。

丝绸等物质文化也体现了中国对世界文明体系的贡献。中国通往世界的海上和陆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名称,都源于西方人。陆上丝绸之路的名字来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海上丝绸之路的名字来自法国汉学家沙湾。他们以丝绸命名这两条路,足以印证西方人对中国丝绸生产技艺,从养蚕到制丝,已经走向世界的认可。

公元4世纪前后,日耳曼、匈奴等“蛮族”的入侵加剧了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最后,西罗马帝国在476年被德国人摧毁。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有一个疑问。当地中海文明已经发展到繁荣时期,为什么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德国人,也就是德意志人,仍然被称为野蛮人?

地理学家关注四大文明古国。

竺可桢曾说,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基本上都起源于干旱的河流流域,包括古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甚至印度的恒河。

为什么干旱的流域可以孕育文明?在农业出现之前,人类专注于捕鱼和狩猎。随着人口的增加,干旱等地理环境限制了当地生产的动植物数量,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也许在这种背景下,人类不经意间开始关注种子的成长,捕捉猎物。于是,干旱的流域开始出现农业。随着工具的制造和水利的修建,文明之光被点燃。这种外部压力与文明的孕育直接相关,干旱的河流流域也因此成为了文明的摇篮。

至于为什么中国长江流域成为稻作文化的中心,也和环境有关,这是另一种环境压力。如今,考古界呈现的水稻种植地几乎都位于丘陵和山地上。当年的泽国水乡有着大量的湖泊、河流和沼泽,真正的水边对于古人类来说可能已经很难生存了。

至于大家比较熟悉的陶瓷。在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到的“黑石”沉没地,就在今天的印尼爪哇岛不远处。沉船的主人是一个阿拉伯人,但大部分运出水面的货物都是正宗的中国制造。

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有哪些价值?可以说,他们把中国纳入了世界文化发展的体系。指南针、罗盘等技术是关键的导航硬件。15世纪后期,地理大发现引领整个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如果没有中国的发明,所有的船只都不可能走向海洋。同时,中国的印刷也是向全世界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世界文明进程中,虽然中国人不是地理发现者,但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与中国相关的文明元素就率先加入了世界大航海时代。

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独特的文明和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把自己的发明和贡献融入了世界,影响了世界,为人类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业是根本,是中国对世界最突出的贡献,也是中国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东西方沟通:宏观与细节。

在任何一个外国博物馆,都能找到与中国相关的藏品,这并不罕见。一切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并不只是停留在中国,而是会通过各种渠道走向世界。

有一年,我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乌斯怀亚的一个小餐馆里看到了大米。当时我心里一动。这种水稻可能来自亚洲的其他国家,但其驯化的第一个地方是在一万多年前的中国。我相信,如今,无论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拿起一碗米饭,它的最初驯化是在中国。

还有一次,在俄罗斯布里亚特首府乌兰乌德参观博物馆。部分文物与内蒙古中部陶洪巴拉遗址发现的一批草原青铜器非常相似。这批草原青铜器是从中国传入乌兰乌德还是从乌兰乌德传入中国?

我还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家用品里看到过中国瓷器。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的高尔基故居里,陈列着一件阿清女士的上衣。这些足以说明,关于文物交换的细节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世界上有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无知。如何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请外国的文化进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博物馆,这无疑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包装和选择?

在牛亮遗址出土的女神像上,巨大的眼球非常引人注目。一定是眼睛上方的泥土和雕塑脱落造成的,而不是原来的样子。像这样的文物展示和文化传播,至少应该避免外国民众的误解。

去希腊旅游的时候,买了当地的文物画册。在制作这些画册的过程中,古建筑的断壁残垣将被如实呈现。根据文物修复和考古修复,会加几层塑料薄膜,告诉观众当时是什么年代,原来是什么样子。覆盖的最后一层是这些石庙的原始全景。

媒体是传播文化的工具。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态度把我们的文化介绍给国外,让他们了解和认可?通过什么方式我们可以让我们的中国年轻人,我们的孩子,甚至所有的中国人以中国文化为荣?这些都值得思考。

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技术手段和理念非常重要。就像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会用非常温暖的语气和感情讲述一个普通的故事。在对外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时,还要有挑选文物、包装文物、讲好中国故事的技巧。(完)

作者介绍:

韩,女,1955年4月出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他的研究兴趣是历史农业地理、环境变化和农村社会地理。发表学术著作6部,学术论文60余篇。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019年《中国历史地理》获国家优秀网络开放课程,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被教育部列入首批国家一级课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250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