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素质怎么提高(中国人素质)

作者:彭训文国家工作人员“以法治提升能力”,青少年“学法筑基”,村(社区)人员“知法懂法”,企业(单位)人员“守法守法”……近期,全国多地扎实推进提高公民法律素

作者:彭训文

国家工作人员“以法治提升能力”,青少年“学法筑基”,村(社区)人员“知法懂法”,企业(单位)人员“守法守法”……近期,全国多地扎实推进提高公民法律素养试点工作。这些来自基层的探索和实践,成为我国普法工作的生动缩影。

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们内心的支持和真诚的信仰,这需要不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在14亿多人口的中国继续普及法律,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以来,中国先后实施了七个五年普法计划。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计划(2021-2025年)。通过普法的深入宣传,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不断提高。此前,一项全国社会心理调查的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你或你的家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一方排在第一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拥护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维护者。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推动全社会尊重和运用法律。

坚持人民立场。说到底,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是为了群众。要依靠和服务群众,把群众关心和担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普法重点,从群众需求入手,讲群众听得懂的话,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这就是八五计划强调的“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含义。

加强教育引导。要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法制教育应坚持不懈,并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对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教育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定权力和法定权力等基本法治观念。聚焦“关键少数”,使尊法守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对于青少年来说,教育教学要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针对全社会不同主体,通过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提高各类群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使法治逐渐成为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促进修行的养成。提高公民法律素养不是一句口号,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需要融入法律实践。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都应该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食物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规则意识。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每一个案件公平正义的实现都是法律权威的最好证明。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正义可期、权利有保障、义务必尽。全社会将真正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理念,法治精神将深入人心。

古语有云:“世间万事不难立法,难的是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让法治素质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让法治精神铭刻在人们心中,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243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