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 rip(PSP说明书)

none

编者按2月5日是王选院士的80大寿。本期《领军人物》,让我们一起回顾王选教授抓住机遇,开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研发的艰辛岁月,实现他的名言——“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人群中的笑声。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者,他的团队经过20年的努力,使这一成果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掀起了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

他的发明让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像鲤鱼一样高高跃起,跨越了计算机的“龙门”,进入了风驰电掣的信息时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以此发明为主体的“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被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数十位院士评选为25项“20世纪中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之一,排名仅次于“两弹一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甚至国家最高科技奖等20多个奖项;

但他说:“我只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一个普通的科学家。”

他的名字叫王选。

飞跃40年,精神凌云的技术飞跃

科研实践培养敏锐的嗅觉。

1975年初的一天,王选的妻子陈堃??参加了北京大学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调查。回到家,她兴高采烈地对王选说:“今天,我听说有一个汉字信息处理系统项目,它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于1974年8月立项的。因此,它也被称为’ 748工程’。有三个子项目:汉字精确排版系统、汉字信息检索系统、汉字远程通信系统……“陈堃??他还没说完,王选就激动地插话道:“汉字精确照排系统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详细说说吧。”

多年的科研实践,培养了王选敏锐的嗅觉和前瞻的眼光。当他听到“汉字精确照排系统”这几个字时,他立刻觉得这是一个价值和前景不可估量的重要项目。他和陈堃??仔细分析一下。

汉字精密排版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光学、机械技术,对中文信息进行输入、编辑、排版、输出和打印。开发该系统的目的是用现代技术彻底改造中国传统落后的印刷业。20世纪,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光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率先结束了活字印刷,采用了电子照排技术,而在中国,铅排版作业仍然是“用火熔铅,用铅铸字,用活字排版,用活版印刷”。20世纪70年代,中国有许多印刷厂,大约有一万家,其中大多数是设备落后的小厂。据统计,当时用于刻字的铅合金20万吨,铜模200万双,价值60亿元人民币。它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活字印刷的出版效率极低,一本普通的书出版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王选祥认为,如果汉字精确照排项目研制成功,不仅将彻底解放印刷工人,还将引领中国报业、出版印刷业乃至媒体传播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想到这里,王选激动得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立即开始研究。

用智慧突破汉字信息处理的难点

经过分析研究,王选得出了第一个重要结论:开发汉字照排系统,首先要解决汉字信息的存储问题。模拟存储没有前途,必须采用数字存储技术,即每个字形变成由许多小点组成的点阵,每个点对应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

而数学汉字这两个代表不同含义的学科和符号,被王选和谐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诞生了一系列世界首创的神奇发明:用轮廓加参数法描述汉字形体,用描述笔画轮廓的特征参数表示规则的笔画段;对于不规则的笔段,用虚线轮廓表示,然后改为曲线描述。这种方法不仅大大减少了信息量,而且保证了放大后字符的质量,使一套字体可以产生各种不同大小的字体。通过这种信息表示方法,汉字的存储量被压缩到原来的1/500到1/1000。

设计了一套递归算法,能够高速地将压缩后的汉字恢复成字形,并且适合硬件实现,为以后设计关键的激光照排控制器铺平了道路。更有甚者,王选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利用参数信息来控制字形变大或变小时敏感部位的质量,从而实现字形在加倍变形时的高保真。仅这项发明就比西方早了10年。1975年9月,王选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中模拟出“人”的第一个撇号,这是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38岁的王选用数学和智慧敲击,汉字进入计算机时代的大门突然被打开。

大胆决定“跳跃”发展第四代

摆在王选面前的是第二个难点——采用什么样的输出方案来高速高质量地还原输出压缩后的汉字,这是照排系统的关键。王选想到了激光照排。虽然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商品,但是这种方案的高分辨率、超宽幅面、高输出质量显示出了很大的前景。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精度扫描传真机的研究。王选记得在一次展览会上看到过原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研制的报纸传真机,质量很好,已经投入使用。他想,如果把这台传真机的视频光源改成激光光源,就不会变成激光照排机了。在咨询了光学专家并得到肯定的答案后,王选在1976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研发了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跨越了当时流行的二代机和三代机。

这是王选在开发汉字精确照排系统的过程中,最大胆、最有前瞻性的一个决定。西方从1946年发明第一代手动照排机用了40年,到1986年才普及第四代激光照排机。1976年,王提出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跨越40年。今天看来,最可贵的是这种具有崇高精神的技术飞跃。

经过几十次实验,1979年7月27日,王选和他的同事们研制出中国第一份用汉字激光排版系统输出的报纸样本《汉字信息处理》,在未名湖诞生了。1981年7月,原理样机通过部级鉴定。鉴定结论写着:“该成果解决了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主要技术难点。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上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部分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持续创新,引领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消防员”15天内消除“危险”

1985年,ⅱ计算机系统在新华社成功应用,先后获得中国十大科技成果、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面对这些荣誉,王选有一种“负债心态”,认为如果国家的投入得不到回报,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再多的奖也没用。

1985年11月,在ⅱ型系统通过鉴定仅半年后,王选和他的同事们研制成功了华光ⅲ型系统。主机由小型机改为台式机,体积更小,更稳定。陈堃??带领软件组的同事开发先进的科技排版软件。同时,大报的排版系统也在开发中。

要使系统达到最高水平,必须能够流畅地打印和印刷大报和日报。然而,有哪家报纸有勇气扔掉百年老字号去冒这个险呢?此时,位于北京王府井的《经济日报》正为无法进一步提高印刷产能而苦恼。当得知新华社试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得良好效果后,自告奋勇成为全国第一家尝试激光照排的“螃蟹”报社。

扔掉类型有点绝望。日报对限制极其严格,大家如履薄冰。因此,我们小心翼翼地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将版面从铅字排版改为激光照排。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四个版面全部用激光排版,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纸就这样诞生了,有了电脑屏幕和激光排版系统。

但是,日报一登,新制度的问题都被逼出来了。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故障和错误,报纸甚至延迟了两三个小时,持续了几天。不明原因的读者纷纷来信批评。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报社领导不得不发出最后通牒:必须在15天内排除故障,顺利出版该报,否则就退回排铅行动。

经过与科研人员的认真分析,王选认定该系统先进,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属于正常现象,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于是他决定“最后一站”,派技术人员和他一起,随时解决“火灾”。王选坚守在自己的单位,随时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成为一名技术最高的“消防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险情终于被一一排除,并成功上报。

永远不要停止科研成果的推广

不久,王选和他的同事们成功开发了更先进的华光IV系统,字形恢复速度达到每秒710个字,并具有强大而多样的字形变化功能。因为IV系统是基于微型计算机的,所以更容易推广。经济日报改装了这个系统后,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988年,《经济日报》出售其重磅型,成为中国第一份“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的报纸。这一刻足以载入中国印刷史。《经济日报》的巨大成功彻底消除了部分用户对国产系统“技术先进、效益落后”的担忧,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开始在全国推广。

此后,王选和同事们先后为方正91、方正93、方正PSP RIP设计了更先进、更稳定、更强大的专用芯片,以此为核心的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迅速占领市场。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纸、90%以上的黑白图书出版社和印刷厂都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延续百年的中国传统出版印刷业彻底转型。它被公认为是继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作者是王选教授的前秘书、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王选纪念室主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165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