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形式(九江国庆龙舟)

none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詹舒针林本建

端午节假期期间,广东省许多地方将举行龙舟比赛。其中佛山的叠龙船以弯道漂流闻名,广州的车陂有八乡十里聚的龙舟“车北京”,阳江的江城有逆水行舟,顺德的黄连有龙虱个人赛,饶平的市有陆上龙游。

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各地不同的赛龙舟方式各有千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赛龙舟景观。

南海叠角:曲线中的龙舟赛

南海叠蛟龙舟赛久负盛名。在佛山市南海区叠滘,由于特殊的航道环境,当地的龙舟赛也与众不同。叠角河水网绵延20多公里,大部分狭窄曲折,但最窄处只有3、4米,平均宽度不到6米。于是重叠龙舟,因地制宜,衍生出独特的竞技方式,龙舟漂流成为一大特色。

每年端午节,叠蛟都会举行为期四天的龙舟赛。叠罗汉船基本都在25米以上,每船40多人,还要在狭窄的河道上做高速弯道。

根据赛道形状的不同,叠脚龙舟分为东升(S形)、潭头(C形)、唐生(L形)、岔路(直道)四个赛区。由于河道狭窄,龙舟无法并排比赛,只能单船计时,尽量避开各种障碍,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

过弯时,必须有40多人配合手、鼓手、屠夫。最有经验的人往往负责切手,整个团队要保持一致的节奏。尤其是急转弯,要控制惯性,稍有不慎就可能翻船。

叠嶂球场有句话:与其慢下来,不如“煮”。“烧”龙舟就是打龙舟。对于铁交人民来说,一定要尽全力赶龙舟。与其让龙舟慢下来,不如“烧”了它。每当龙舟“宝”出现时,观众的欢呼声往往十分热烈。

每年叠放的龙舟都会吸引很多观众和媒体到现场观看,需要提前占座。叠脚龙舟赛的气氛很浓,村民基本都会来看,为家人呐喊。

当地有句话:“看叠叠的龙舟真好,老公看老婆。”划龙舟作为全村欢庆的活动,曾经是青年男女相见的好机会。

叠角弯龙舟赛作为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早已融入叠角人的精神之中。每年端午节,当地村民都会把新装修的龙舟停放在河中,聚集在河两岸,共同享受这场文化盛宴。

广州车贝:车贝京和车贝贝。

车陂村龙舟文化是广府龙舟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目前车陂村龙舟是广州一项精彩的龙舟比赛,完整保留了游龙里传统的走亲访友、竞拍、景区景点、龙舟餐、龙舟饼、龙舟表演等内容。

车陂龙舟的发展源于车陂独特的地理条件。车涌有一条800多米长的直河,最窄的河也有30多米。另外,车陂村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是广州的大村。祠堂众多,兴盛的人口也使这一传统得以传承。

车陂龙舟赛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是车陂和车陂龙舟赛。

按照惯例,每年五月初三是车陂的“吸引”日。在广府龙舟文化习俗中,如果把龙舟柬分给兄弟村和老表村,邀请对方过来吃龙舟饭,就叫“邀景”。

这一天,不同区不同村的龙舟会在车陂相会,甚至多达200艘。那一天,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云霄,吸引了无数人,以至于民间有“不踏龙船地,不提龙船景”的美誉。

“车陂杯”龙舟赛自然是活动的高潮。“车陂杯”作为一项传统的龙舟赛,有九个姓氏,十二个龙舟俱乐部,共同争夺龙舟赛的冠军。对于第一位来说,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个宗族集体的荣誉。

号角一响,龙舟竞渡,个个奋勇争先,水面的平静瞬间被对“回龙旗”的狂热打破。

端午节当天,各大姓氏的祠堂里都有几十甚至上百桌酒席,“龙船鼎”等菜肴见证了独特的龙舟饮食文化。端午节期间,车陂文化广场还将上演粤剧、粤剧表演,延续“车陂有龙舟、戏”的传统。

一整套龙舟仪式,包括起龙、采青、赛龙、景点、借景、吃龙舟饭、唱大戏、藏龙、撒龙,阐述了车陂龙舟的文化魅力。2017年,“车皮烤龙舟”正式被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江:逆流而上

每逢端午,“夺金龙赛”成为广东阳江的热门话题。作为沿袭多年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阳江端午节最大的特点就是“逆流而上”。

江城龙舟赛自始至终沿杨沫河水域由南向北逆流而行,与其他地方的静水或河流龙舟赛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了江城龙舟赛的独特风格,故称“逆流龙舟赛”。

“逆水行舟”旨在体现一种不怕困难、争第一的龙舟精神。

江城传统龙舟由三部分组成:龙头、龙身和龙尾。船长30.6米,中间宽1.2米。它是由柚木或杨木制成的。龙头高大有力,制作工艺精湛。船上有52至54人,中舱有锣鼓,鼓舱前后各有12对和13对划手,前后各有1至2名船工。

龙舟赛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一、初三、初五持续三天。比赛前要举行“挖龙舟”和“龙腾”的仪式。龙舟在河中“摘青”后,划出了河面,出现在杨沫河的水面上。

起初,所有的龙舟都可以自发比赛,用“亮锣”(快速敲锣法)互相邀请。接受邀请后,两只龙舟在起点开始比赛,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胜利者。各路龙舟各显神通,五方决出今年最后的冠军。

后来调整了赛龙舟的方式,改革了过去单一的循环赛赛制。比赛第一阶段分组,决赛采用交叉淘汰赛和附加赛决出胜负。

江城龙舟的另一个特点是每艘龙舟都有自己的庙或祠堂,有自己的旗帜和称号。每个龙舟都隶属于一个龙舟协会,龙舟队的负责人叫“龙种”。

比赛结束后,各龙舟协会向各自地区的每家每户发放龙袋,男女老少一起吃“龙舟饭”。饭后龙种宣布“三潭”。坛散后,龙种组织壮士将龙舟掩埋保存,次年再挖。至此,今年的龙舟赛全部结束。

顺德黄连:“龙虱”个人赛

除了雄伟的大龙舟,在广东佛山顺德区还有一艘比较罕见的小龙舟。当地人把这种小龙舟称为“龙虱”,意思是船小如龙身上的虱子。

“龙虱”船只能容纳一个人。其他地方的龙舟赛都是团队制,顺德的迷你龙舟赛是单人制,对个人能力要求很高。

龙虱比较轻,如果不掌握平衡技巧,很容易翻船。所以,在学习划虱子之前,首先要学会在水上上船。另外,光有技巧是不够的,排虱需要极高的耐力,才能保证全程的完成。

龙虱的诞生源于黄连村的祥云纱。近70年前,郑智祥云纱业兴盛时,村民们自发用制作祥云纱时用来研磨薯莨的椭圆形木桶,举办龙虱划船比赛作为娱乐。

当时在黄莲举办了一场名为“通天布”的龙虱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

后来,黄连人将传统的龙虱由原来的木盆形改造成“一人龙舟”形。现在最新的龙虱和第一代龙虱(薯莨桶)相比,增加了连接船尾的踏板和转向桨。

近年来,黄连每年都会举办龙虱大赛,有数百只龙虱参加,不仅有成年组,还有未成年组。场面宏大而热闹。

为了更好地传承龙虱赛,黄连社区还成立了龙虱训练基地和赛河,经常举办活动。随着黄连龙虱娱乐入选佛山市第七批非遗名录,当地政府越来越重视龙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饶平锁城:陆地上的“旱龙之旅”

说到赛龙舟,一般都离不开开水。然而,在潮州市饶平县的城镇里,那里的龙舟既不载人也不下水,而是在陆地的上游,当地人称之为“游龙”。

从明初开始,大成所就有了“上干龙游”的习俗,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见于明代《东历志》:“五月五日端午……大城市的颜色是龙舟,或用彩纸糊成,各演一个故事,演一天戏。”

因为大成学院历史上没有小溪和河流,所以不可能在小溪上举行龙舟比赛。村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竹片、竹条做骨架,绑上厚纸,贴上彩纸,在船上插上彩旗,装上绣球,做成一只大龙舟。

农历五月初一至六月初六,粉、棕、蓝、紫、红、黄六种不同颜色的干龙相继出现,象征着不同的寓意。时至今日,“游汉龙”仍保持着传统形式,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龙舟”一般由年轻人抬着游行,前面敲锣打鼓,后面游行,威武热闹。在端午节,“龙舟游行”是最热闹的。

所到之处,村民们燃放鞭炮,欢呼雀跃。龙舟大旱游遍三街六巷后,船内彩旗箱绣球被抢为吉祥物,寓意带好运回家。

从汉龙的制作、技艺、程序到“汉龙之旅”的过程,充满了潮州木雕、音乐、潮绣等元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目前,“大城所端午游”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这一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更多新闻请关注羊城学校pai.ycwb.com)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学校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郝浩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025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