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出版(书号费便宜的出版社名单)

作为一个在出版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书越来越难?为什么书越来越难卖了?大家都不学习了吗?其实在我看来,大概有几个原因:1。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变了。2.网上书店的“垄断”越来越严重,实体书店的读者越来越少。3.人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强,出版社内耗越来越严重,出版社亏本的书越来越多。4.国家对出版业的控制越来越严格。

1.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变了。

作为一个70岁的人,我对此深有感触。你想想,10年前20年前我们是怎么获取知识的?

二十年前,也就是2002年左右,我在读大学。当时我们宿舍八个人。学校让每个学生交700元,8个人一共交了5600元,给每个宿舍买了一台四处理器的电脑。宿舍的电脑还不能上网。周一至周五的晚自习时间,室友们轮流“观摩”学习和练习电脑的使用。那时候普通人根本买不起电脑,更别说昂贵的拨号上网了。当时一只56K的猫在座机电话线外连接电脑拨号上网,网费按分钟收费,很贵。很少有人买得起手机,即使BP机也很少。同学们在即将找工作的时候都会买一个BP机方便联系,而且大部分都是数码的,甚至汉县的BP机都不多。

当时信息的传递主要是书信和座机电话,偶尔会用到电子邮件。那个年代,遇到不会做的题或者不懂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吗?不要!我该怎么办?请教同学,请教老师,买相关书籍学习。那个年代,书还是打折卖的?没听说过。后来听做出版的老人说,当年印书就像印钞票。只要书出来了,根本不用卖。每次举办书展,书商和出版商从商贩那里收到的预付款,都是用纸箱子装着现金运回的。到时候谁能出书,就是上帝的存在。

十年前,2012年左右,手机刚刚进入3G时代,我花巨资买了第一部苹果4手机。当时3G网络还不完善。很多地方信号覆盖不了,也没有充电宝。在出差的火车上睡觉前你必须关掉手机。否则,第二天早上你的手机就没电了。那时候电脑基本普及,家庭上网从拨号变成了包月宽带。那时候网上已经有很多知识了。遇到问题可以谷歌或者百度。网上充斥着各种碎片化的知识,但是一些系统化的知识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想要详细了解一些知识,还是需要买书。那个年代出书,书店做活动会给98折或者95折。网上书店刚刚起步,网上买书的人很少。

现在呢?4G末5G初,座机没人装,连笔记本都懒得用。手机通话不过瘾,还要视频聊天。获取知识太容易了。几乎所有的问题在任何一百度都可以回答。想看小说,网上有的是。你可以随时用手机看,懒得看也可以听音频;我想看电影,看电影,刷视频。如今,人们不再需要买书来获取知识,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想学什么,有文字,有音频,有视频讲解。知识的获取不再只靠买书。

2.网上书店的“垄断”越来越严重,实体书店的读者越来越少。

在10多年前的图书销售中,实体书店占了50%以上的销售额,剩下不到50%的图书有20%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剩下的都是通过图书馆分销渠道或者其他特殊渠道销售的。现在的图书销售大概是:70%左右的图书通过网络销售,只有15%左右的图书通过实体书店销售,剩下的15%会通过其他特殊渠道销售。5年前,所有书籍的出版印刷价格都在1万元以上。10年前是6000左右,现在只剩不到4000了。

为什么?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人们网上购书习惯的形成。此外,由于网络上图书价格打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倒闭。在之前的实体书店模式下,所有的书都可以上架销售,也就是可以把书放在书架上供读者选择,每一本书都有可能被读者看到或者购买。在网上购书时代,读者通常只搜索自己想买的书的名字,然后网络会对畅销和评价高的书进行排名。读者的购买习惯通常是买排名靠前的书,但作为影响力不大的书,读者能看到并被展示的可能性很低,更难实现销售。

于是,卖得好的书越来越好,卖得差的书更难卖了。这使得没有大量营销的书更难卖出去,普通的书实际上失去了像实体书店一样展示给读者的机会。就像以前的手机行业,10多年前有几十个品牌,现在只剩几个了。就这样,网上书店的“垄断”造就了大鱼吃小鱼的特点。书店的生存更加艰难。

3.人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强,出版社内耗越来越严重,出版社亏本的书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国普通民众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逐渐增强,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仍然薄弱。例如,让我们检查我们自己的电脑。有多少人授权了计算机系统和软件?我们普通人的普遍想法是,如果有免费的东西,谁来买单!如果我们都能以盗版为耻,以保护作者版权为荣,人人都愿意为知识产权付费,将会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发展知识产权,繁荣知识产权市场。

据我所知,现在的侵权成本太低,而维权成本很高。就像图书出版一样,抄袭别人文字作品、图片作品的人,一般能拿到几千块钱,甚至不到一千块钱。维权成本和赔偿金额差不多,让很多侵权者肆无忌惮。这样,作为作者,很难愿意花大量的经验去创作更好的作品,没有这些,作为出版社也很难盈利。

没有更优质的作品,出版商之间会出现更多同质化的产品,竞争会更低。他们会靠营销战、价格战、折扣战来获得市场。出版商为了获得成本优势,会少付作者作品的钱,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些出版社,尤其是30元左右的图书销售公司,在网上卖书都是9.9元。一本书快递费4元,印刷费4元,毛利不到2元。除去营销费用,销售平台的提成,利润在哪里?没有利润能出好作品吗?没有好的作品,就没有利润,恶性竞争,恶性循环,会让出版社和出版公司面临亏损。

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市场上真正盈利的图书约占10%,持平的约占50%,剩下的40%是亏损的。对于一些贫困的出版社来说,图书亏本的比例更大。

4.国家对出版业的控制越来越严格。

根据图书出版的现状,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出台各种措施对市场进行规范和管理。比如,限制部分公共图书同质化产品的出版,加强图书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控制书号买卖的违法行为,减少每年按书号出版的新书数量。

其中,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是ISBN的减少。ISBN的减少造成了前几年该版的出版亏损,ISBN多的出版社工资也成了问题。比如某某出版社2021年年中没有ISBN可用。近年来,许多出版社发行的ISBN数量减少了30%-40%左右。东西隐隐约约贵,直接推动了ISBN价格的飙升。5年前,一个ISBN的价格在1.5万元左右,现在涨到了4万多元。

综上所述,读者获取知识渠道的改变,读者购买图书渠道的改变,网上书店的“垄断”,出版单位越来越多的亏损项目,出版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国家的管制行为,使得出版社既想获得高质量的作品,降低图书成本,同时又不敢在营销上花太多的钱,导致图书出版营销陷入两难境地。随着亏损的增加,出版商在选择作品时会更加谨慎,从而增加了出版公共书籍的难度。对图书编校质量的更高要求和ISBN发放数量的减少,使得图书出版的编辑成本更高,ISBN价格暴涨。所以自费出版的成本越来越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941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