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撞地球(八大行星撞击地球)

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研究中心不断发出警告:一颗体积是帝国大厦四倍的巨大小行星,正离地球越来越近,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地球猛冲过来!预计5月27日到达离地球最近点!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

五百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上包括恐龙家族在内的许多生物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从而产生了漫长的大冰期。这种影响持续了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很多科幻大片一定对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的场景,以及由此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记忆犹新。据悉,这颗即将“降临”地球的小行星是今年造访地球的最大、质量最高、距离最近的小行星。会不会重现撞地球的“画面”?

事实上,地球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地外天体的撞击,但这些地外天体绝大多数质量都非常小,基本上都是星际尘埃、直径小于1米的岩石碎片和冰晶。这些微小的物质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基本上会在强烈的摩擦下被消融,不会降落到地球上。只有那些体积更大、密度更大的岩体,才会最终抵抗住大气层的摩擦冲击,最终撞击地球形成陨石。

在太阳系中,这些小行星和Tai 空的岩石碎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一个是海王星轨道外的柯伊伯带。这两个区域虽然存在大量的小天体,但大部分都是沿着固有轨道稳定地绕太阳运行,只有少数是因为相互碰撞或者其他天体的影响而偏离轨道。在这部分偏离轨道的小天体中,只有极小一部分朝着地球方向运行。在火星、月球或木星的强大引力影响和“挡体漏洞”的拦截下,“冲向地球”的小行星大多已经中途“死亡”。

同时,在小行星阵营中,质量越大,数量越小。所以,小行星能坚持到最后,落到地球表面的概率很小,而且个头越大,破坏力越小。据统计和预测,一颗直径20米的小行星大约每60年撞击地球一次;直径50米,需要700年左右;直径100米,约5000年一遇;直径1公里,约44万年一次;直径10公里的,至少需要2亿年。

四倍于帝国大厦的小行星向地球猛冲

为了识别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程度,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定了一个标准,将那些距离地球不到1.6亿公里的天体视为“近地小行星”,将那些质量较大、距离地球最小轨道交点不到750万公里的天体视为“潜在危险小行星”。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差不多有2200多颗,其中直径大于1公里的有160多颗。这些小行星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早在2008年,亚利桑那州莱蒙山的Sky 空中央天文台的小行星探测器就发现了这颗冲向地球的小行星。当时测得的直径在350-780米之间,命名为7335。后来经过深入观测,发现小行星的体积更大,达到1.8公里左右,这颗小行星大约每7年接近地球一次。它最近一次靠近地球是在2015年3月。

因此,这颗小行星属于定期穿越地球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在天文学上被归类为“阿波罗级”小行星。据预测,小行星7335将于5月27日再次逼近地球,其距离地球最近点约为400万公里,约为地月距离的11倍,达到“潜在威胁”级别。不过根据飞行轨迹的计算,这颗小行星只能飞近地球,撞上地球的概率很小,大家可以放心。

未来我们能够应对小行星撞击吗?

然而,一些科学家担心,当小行星非常接近地球时,它会受到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影响。此外,小行星飞行速度相对较快,约为每小时76000公里。届时,小行星的结构能否承受强大引力的影响值得怀疑。如果小行星解体,不排除会有一些岩石碎片落入地球大气层。

从目前全球科技水平来看,应对这种大质量天体“撞地”的能力还很弱。虽然近年来一些探测大国对地外小行星运行轨迹的监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对于那些冲向地球的质量较大的行星,主动防御的办法并不多。基本上主要是核弹引爆、激光冲击、大型航天器动能组合冲击,这些都是提前提出来的。但是这些方法还没有真正付诸实践,我们还不知道小行星的轨道变化有多大,小行星离地球有多远,才得以实施。

所幸的是,我们没有被动等待,而是尝试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例如,2021年11月,美国宇航局发射了一艘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的航天器,该航天器将于2022年秋季抵达目的地,与一颗直径为160m的小行星迎面相撞,从而验证改变小行星轨道路径的可行性和效果。

不久前,中国还发布了小行星探测和撞击实验计划。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人类就能真正掌握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有效方法,从而将保卫地球和人类免受小行星撞击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911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