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几阿哥(雍正杀了康熙几个儿子)

近年来,清宫剧一直是荧屏上的热点。有关清宫的电视剧一部接一部地拍,一部接一部地演,一部接一部地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清廷的故事本身就很精彩,或者说清史本身就有一出戏。这些历史是多方面的。男女之间有关系,但也有悲剧。爱恨情仇加上宫廷温德尔·迪金森最引人注目。

在众多清代戏剧中,改编自二月河小说《雍正帝》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清代戏剧之一。尤其是刀光剑影的斗争史,其曲折惊险,人物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喜欢里面的人物,比如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十三爷”云翔。

爱新觉罗·云香,康熙二十四子,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景民皇帝的贵妃张嘉实所生,满洲黄旗人。

云不弱,老巴云不弱,吴不逊于老,他文武双全,心地善良,忠肝义胆,侠义凛然。他是康熙皇帝20多个儿子中最得意的,见路就吼,仗义不计得失,行动鲁莽。

但是,这样一个有能力、有胆识、有威望、有人缘的王子,最后是没有机会储存的。为什么?

个人认为云翔错过存储位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母亲不值得尊敬,同时又英年早逝。

云翔的母亲张嘉实,原是一位黄旗满族画家,康熙朝。她在内务府选宫女时被选入宫。她生前没有册封的记载,贵妃死后被追封。

云翔的母亲出身于无权贵之家,早逝。作为一个儿子,他的很多王公贵族的女儿嫁给康熙帝所生的儿子的出身就大不相同了。有了这种背景,想成为皇太子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极其特殊的原因,比如皇帝没有其他儿子,或者在救亡图存方面有很大的功绩等等。,但是云翔没有这样的机会。

第二,他的性格不适合当皇帝。

云翔确实有侠义之心,有悲悯之心,但这种性格过分了,就成了软肋。比如他很冲动,眼里的沙子都揉不进去。一个想法可以举刀杀人。他意志坚强,脾气暴躁,而且有献身精神。这种不回头的性格,不是当皇帝的好材料。

第三,他有自知之明。

云翔虽然被其他兄弟欺负,却多次被康熙误会,甚至被禁在宗仁府十年。但是当所有的王子都觊觎皇太子的位置,跃跃欲试的时候,他心里除了帮助哥哥胤禛,从来没有想过争夺皇位。

这源于云翔内心的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虽然号称“侠王”,但也只是一个“侠王”。他可以为帮助别人上台做点贡献,但他要想强大,就不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借势。

但也正是因为云翔没有欺负自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胤禛坐上了皇位,所以他成了雍正朝的议事大臣,成了世袭的“铁帽子王”,一时名声大噪,死了个富贵美满的下场。

其实,云翔没有争取储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四哥胤禛太残忍了,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如果他参与其中,他必然会成为胤禛的敌人,如果他被击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后,胤禛上台成为雍正帝后,事实如其所料,参与夺权的兄弟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黄云皇帝康的第八子史载是康熙时期最杰出、最有声望的哲学家。雍正即位后,下令总理事务,成为正直亲王,并赐其政事大臣的称号。雍正四年,削其皇室爵位,封禁,并削其祖宅,改名“阿金纳”。监禁后,他被折磨,突然死在禁地。

雍正即位后,九子云韵因其依附云韵,命其留在熙宁。雍正称帝三年,被关禁闭。四年,他被剥夺了祖籍,改名“塞思·布莱克”。之后在禁地被禁,被折磨,被下毒。

师子云皇帝因为依附,雍正元年被封爵,被幽禁至死。

云禅皇帝和雍正的十四个儿子是同父同母的兄弟。由于他们对云禅的依恋,雍正下令软禁他看守竟陵。

即使没有参与夺嫡,比如康熙的第三子云知君,也是博学多闻,不问政事。雍正即位后,命云知君镇守父亲的竟陵。雍正八年,夺得爵位,囚禁于景山永安阁。死亡十年。

总之,康熙的亲生儿子,雍正的亲弟弟,除了养帝十六,以及关系密切的皇帝十三和十七,其他兄弟几乎都死了个好下场。

在《清史通俗演义》一书中,历史学家蔡东藩详细记录了雍正前后杀害其弟、弟屠棣的原因和过程,并评论道:“云云、云云等王侯,,只在康熙在日本的时候参加过夺嫡。雍正建立后,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起初以局外人自居。然后反复训斥,痛斥。只有强盗被禁止和暗杀。改名为阿奇纳,塞斯布莱克,曾轶思阿奇纳,塞斯布莱克,他们的后代是谁?为什么你是别人的后代?”

更有甚者,蔡东藩给雍正下了一个判决书:“时不时,赏罚不期”,意思是雍正是个刻薄忘恩的皇帝。

当时离清朝不远,蔡东藩敢于直言,可见一斑。

蔡东藩,清末民初人,被培养为候补知府。因为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辞去了官职,回到了老家。之后,他响应时代的号召,写了一本书《醒世救国》。

从1916年到1926年,蔡东藩致力于书写历史。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民国九年1920年,整整十年。他写了2000多年的历史,11本书,1040章,650多万字。它的总名叫《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包括上面提到的《清代通俗史》。

写历史的蔡东藩反对“历史上无根据的虚构”,严格做到“万物皆有其源”,被誉为“一代史家,千年辉煌之笔”。

小说《雍正王朝》的原作者二月河先生评价《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一书说:“国史概论无分支。”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读蔡东藩不如读二十四史!”一般的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已经出版,但似乎很少能与蔡东藩先生的这一个相比。”

也有网友评论道:“相比正史,蔡的文笔通俗,人物灵动。显赫的帝王贵族,历史辉煌的文臣武将,著名的文人文学家,默默无闻的男女主角,都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性格;对你的言行宽宏大量,侮辱你的道德,批评你的文字,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骄傲。”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精装版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共六卷,6000多页,无删节,还有蔡东藩的评论。

这套书原价408元,头条为活动,团购价165: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蔡东藩全集6卷,新版精装]

¥16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690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