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老炮)

六先生剧照(图片来自网络编辑)

只听说过《关于大炮》,没听说过《六先生》。上周微信朋友圈就为这样一个老家伙刷屏了。我问广州同事“六先生”是什么,她也不知道。她认为这是冯小刚在电影中的角色的名字。可见南方人和外地人差不多,对老北京文化和北方术语都不太了解。

凭借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老六》上映第五天票房突破3亿元(6500万新元)。我走进电影院,看着周围的人。大多数都是年轻的面孔。当我叫不出名字的帅哥出现在影片中时,小女孩们非常兴奋。

至于“六先生”冯小刚,笑话更多地在于他不合时宜和愚蠢的性质。年轻人飙车,他下车在后座呕吐,自称“三环十三少”;拿着几千块钱赎回被官二代绑架的儿子,却发现修一辆法拉利跑车上的划痕要花十万;一时冲动,想上一个女的,脱了裤子发现提不起来。

剧情讲述了冯小刚饰演的“老六”的故事,他的父亲为了救出被官二代绑架的儿子,历尽艰险。其实揭开了一个与时代脱节的老人的生存困境。六先生到底是什么意思?给新加坡的朋友介绍的时候,可以说是私会,香港的朋友说是旺角的混混,台湾省的朋友说是monga的混混。不同的地方有特殊的背景,但意义大概就是这样。

中国新闻网给出的介绍是:六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人,忠诚、坦诚、执着、有经验、真性情、守纪律。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抱笼遛鸟,住在低洼处,是行业老手,有技术,有尊严;要勇敢无畏,敢于担当。

长篇大论的介绍,但核心就是两个字:规则。

六先生的世界都是规则。规则是什么?在胡同里怎么问路,怎么称呼老人,怎么打群架,都是规矩。不要报警,事情一件一件处理,喝酒敬酒,有小辈的杯子一定在下面。六先生的规则基本不谈文明社会的法治,也不谈公序良俗的法律,只谈他对伦理、仁义、底线的理解。

和哥哥的城管发生争执,他上前解决问题,帮哥哥交了罚款,承认了错误,但还是要给城管两个耳光,因为城管先给了哥哥一巴掌,看起来合情合理,但问题是哥哥先抗拒执法,把城管推开了。当他看到小偷在偷东西时,他没有当场制止。他只是警告小偷把别人的证件送回去。偷东西是对的,但证件应该物归原主。这是《六先生》里的骑士精神还是道德混乱?

至于六先生的规则是谁制定的,又是怎么制定的,片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六先生只说:“这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习俗”。

听着,这些规矩好像最早起源于家规。在一个家庭中,长辈们从小就规定了对晚辈应该如何称呼和对待。人多了,熟人圈子就一层一层向外扩展,变成了胡同规则,最后变成了江湖规则。不管这些规则是好是坏,只要你在六先生里面,就要遵守六先生的规则,没有规则就做不了方圆。

然而,当六先生离开后海胡同,去和官二代谈判时,发现世道变了,感叹晚辈不守规矩。六先生在城里人脉很广,骑自行车,养八哥。官二代有的是权力,开跑车,养大鸵鸟。新旧江湖之间,谁强谁弱,一清二楚。社会水平已成定局。如果不遵循法治,刘老六再有能力也赢不了官二代。在官二代面前,刘老六发现:“我只是个小市民”。最终,刘老六没有报警。而是选择以“胡茬”的方式与颐和园野湖关二代那帮人和解,各自带着兄弟和武器大打出手。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50周年。六先生的暴力解决问题方式被舆论视为无政府主义下的文革产物。搜狐文化的一篇文章指出,文革是六先生的根源。文革时期政权瘫痪,也就是整个社会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红院子弟可以倾其所有无法无天。而下胡同里的平民和北京流氓突然发现自己处于被欺负的状态,只好自我管理,自我拯救。于是,一些彪悍的胡同少年开始和大院里的红卫兵斗争,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秩序和世界观。

这种世界观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对政府的不信任,所以六先生文化基本上是无政府主义。所以,即使文革过去三四十年,刘老六还是不信任政府。他扇了城管一巴掌,宁愿拼了命也不报警。

电影最后一战,老炮们为了寻找存在感而战。他们的精神世界仍然是叛逆英雄们想象的天堂。他们想象中的江湖,是被旧规则束缚的聚会大厅,而实际上他们已经身处一个金钱和权力主导的社会。老枪的老规矩早就过时了,官二代背靠家庭背景,在新时代玩新游戏。

最终,不信国法的刘老六向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举报了这位官二代父亲的腐败行为。六先生的价值观从江湖规矩提升到党纪,是“政治正确”态度的体现。但是,现代国家治理讲的是“依法治国”,而不是“依规治国”。无论是刘老六还是小棍儿,迟早都要讲国法,否则只会被新江湖的新规则不断淘汰,就像鸵鸟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奔跑一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659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