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面积的才算小厂房(厂房人均面积的规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初冬,漫步晋江,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如火如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初冬,漫步晋江,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如火如荼。年底前建成超百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两年内建成超千万平方米的工业空房...

把晋江综合产业园建设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市二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抓手,汇聚全市力量和资源,抓住逆周期投资的窗口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突破口?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晋江县面积64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占49%,但工业用地容积率只有1.07。工业用地紧张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样的选择能带来什么?晋江经开区干部告诉记者,通过规范园区建设,盘活低效用地,提高2.0容积率目标,晋江工业园预计释放土地近3万亩空。

现实的必然选择

从晋江市区出发,沿着世纪大道一路向南,20分钟就可以到达位于陵园街道的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公园。

进入园区,恒安、361度、安踏、李朗、海纳、华宇、新泰、蜡笔肖鑫、亲亲……很多熟悉的品牌不时映入眼帘。

21世纪初,晋江进入“引进利用外资,大踏步发展”阶段,晋江五里科技工业园应运而生。当时晋江在中部规划了安海、永和、罗山三镇25平方公里的土地,集中建设晋江科技产业园。“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吸引外资项目;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晋江民营企业增资扩股的需求。”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国新说。

这个始于2000年的工业园区,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制造、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纸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链和光电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集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日益显现。2021年,五里园企业295家,产值超1100亿元。

在晋江,有很多工业园区分布在农村。

晋江的民营经济起源于乡镇,民营经济成为晋江发展的背景。改革开放之初,晋江从“三闲”入手,从“三来一补”过渡,走出了一条“村村通点火、户户通烟”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安踏、361起步于陈埭,恒安、潘潘起步于安海,巴金、奇派起步于英林...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晋江逐渐形成“一镇一品”,区域经济越来越有特色。

长期以来,分散在各镇街的工业园区成为晋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晋江民营经济对税收、GDP、R&D投资、城镇就业和企业数量的贡献率超过90%。因为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晋江县的基本竞争力常年位居全国前四。

但是,高质量发展出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痛点。

无论是分布在农村的工业园区,还是连续开发的五里园,普遍存在土地利用不集约,平均亩产效益低的问题。很多厂房都是一两层楼高,利用率低。一些一两百亩的企业经营不善停产,厂房只能出租甚至闲置。与此同时,许多成长型企业需要扩大生产,但没有土地可用。

除了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不准、布局不科学、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生活服务不全、运维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也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发展后劲的现实问题。

针对痛点,我省部署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泉州还提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工业用地紧缺,土地利用效率低,晋江最能感受到“痛”。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晋江空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善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

目前,“一区十四园”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第一个区域是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更名。作为晋江首个连片开发园区,晋江科技产业园“筑巢引凤”成效显著。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晋江经开区于2009年和2011年启动了两轮扩容规划,逐步从综合性园区向特色化、专业化园区转变。

2021年11月,晋江整合全市14个工业园区,第一个持续发展的科技产业园成为晋江经济开发区五里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五里园已经成为晋江企业最集中的产业高地,从单纯的工业区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工业新城。”徐国新告诉记者。

“一区十四园”整合后,规划范围扩大至90.34平方公里,实行“全市一区加部分专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构建了“承载优势产业+培育高新产业+支撑科技创新+开放经济实验”的现代园区矩阵。

系统标准化

说到园区标准化,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建标准化厂房。

“园区标准化建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系统工程。应做到规划布局科学、基础设施完善、土地利用集约、投入产出高效、生产生活配套、管理服务高效、标准开发一流。”晋江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苑,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产业园内的4个工厂已在地面投入建设,正以“每天1000平方米”的速度“拔节生长”。

“主体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第四季度可以投入使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高端面料整理产业集聚区,弥补泉州高端面料整理工艺空不足。”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区办公室主任朱冠明告诉记者。

高端面料整理微产业园是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泉州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晋江纺织染整行业强势补链项目。产业园由晋江经济开发区规划,国企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环保设施,纺织龙头企业祥兴集团管理运营。

“这是一种制度创新。”晋江染整行业协会会长、祥兴集团董事长黄再兴告诉记者,工业园区的标准化建设对染整行业的集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正在成长的中小企业而言。

祥兴集团是晋江纺织科研、织造、印染、整理、销售的行业领导者。“后整理是提高面料功能性和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对于高端面料来说不可或缺。但目前晋江后期整理环节薄弱,跟不上市场需求。”深耕布业30多年,黄再兴对晋江布业的软肋深有感触。

据晋江市工信局调查,晋江目前有103家面料整理加工企业,但布局分散,缺乏信息沟通,缺乏捕捉全球前沿整理技术的途径,生产方式粗放,缺乏技术竞争力。很多商家只能转移到江浙一带委托整理加工。

建设高档面料整理绿色微产业园,有助于打破这种局面。“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产业园建成后,将用于发展面料研发、整理、无水印染等相关产业。预计可引进整理精品工厂15家以上,总投资12亿元,年产值6亿元以上。”黄再兴表示,这将有力推动晋江纺织染整行业提升核心R&D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纺织染整行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品牌内循环”。

把企业标准化的厂房整理完,几乎就是“量身定做”了。在建设指挥部的施工图上,记者看到,一厂、二厂跨度达到12m,三厂、四厂跨度达到14m,楼层都在7m以上。电梯可以在整层楼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入驻园区的企业不仅可以共享园区的生产、办公、生活等配套设施,还可以根据生产需求选择标准厂房的大小。两个车间之间,每层都有通道相连,同一层的车间最大面积可达10000平方米;每层按两个分区配有独立的水电、消防、供暖、电梯等设施,四个厂房最多可分成40个独立分区。

“适用性很重要。”黄再兴认为,标准化的厂房不是标准,一定要个性化。

在晋江,园区的标准化建设,除了厂房的个性化,更是为了构建产业生态,最终实现全市人民的一体化发展。朱冠明说,除了4栋5层标准化厂房、2栋10层员工公寓,还有企业办公楼、智能立体仓库、污水处理站、固废仓库等。将在园区内同步建设。这个占地100亩,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的项目,容积率为2.45。

"这个科学园区将在三年内聚集10,000人."站在集成电路科技园沙盘图前,泉州半导体高新区管委会晋江分园办公室副主任苏华伟信心满满。

位于科技园内的晋江集成电路小微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毗邻肖伟工业园区,由高档公寓、商业区、SOHO办公区、文体活动、党群服务和幼儿园、地下空房、人才公寓核心家园等组成的邻里中心也将在两年内投入使用。

“以集成电路主产业链为核心,通过产业引进,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集工业、R&D、科技、商业、居住于一体的产住科技新城。”苏华伟说,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是工业园区规划之初就坚持的原则。

高层次人才聚集,医学教育齐全便捷,5分钟到高铁站,10分钟上高速。武林古村是“后花园”...一个现代化的工业社区正在集成电路工业园区成为现实。

在晋江,园区标准化建设既是产业,也是城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共同推进,促进共同繁荣,是题中之义。

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促进

振兴重建,发展空;助力转型,推动产业升级;逆周期投资,积累发展潜力...晋江举全市之力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反应是什么?

在晋江经济开发区新塘园的“新之兆”工业园,经营一家汽车配件厂的汪聪打消了自己建厂的念头。他说,工业园区不仅有标准的厂房,还有R&D中心、仓库、员工宿舍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同时,以园区为平台,产业配套设施的供应链也可以一起引入,降低通信、物流、生产成本。

“入园后,原本用于自建工厂的部分资金可以省下来用于创新研发。”汪聪说,“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入园,打造‘隔壁工厂’的产业生态,可为企业节约2%~3%的运营成本。”

工业园区的标准化建设击中了很多中小企业的真实需求。目前,对于没有实力拿地建厂的成长型企业来说,能“拎包入驻”的标准化工厂是企业留在当地发展的“最佳方案”。

“新之兆”工业园也是由民间资本建设的。看好标准化厂房的未来,晋江361度公司创始人携手上海穗进集团共同投资建设运营。规划建设27座标准厂房及一系列生产生活配套建筑,吸引智能制造、智能轻工等上下游企业,推动相关传统产业向智能集群发展。工业园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增加年产值7.2亿元,税收2700万元。

在晋江,有许多工业园区分散在各个镇街,也吸引了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

东石镇金瓯村是制伞专业村,共有制伞企业103家,其中规范企业10家。上世纪90年代,在金瓯村北部,随着大型企业的聚集,形成了村级金瓯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已有企业36家,包括友安娜、龙符、展新等大型企业。

"公园的标准化改造迫在眉睫."福建佑安雨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说。走进优安娜工厂,700多名工人在里面生产生活。大门旁边的4层办公楼建于1996年,厂房外观有些陈旧。远处,近几年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建起了一万多平方米的锡仓库...对于一个12亿产值的高成长企业来说,20多年前的硬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以前招聘人员都是先要工资;现在我先看看宿舍。”王说,计划分三期改造建设,拆除宿舍,建家庭式套房,重建办公楼。产地锡仓利用率不高,借机升级改造,总投资约4亿元。

对于有实力、有投资意向的民营企业来说,“怕麻烦”是最大的顾虑。

为此,晋江建立了强有力的服务体系:14个园区总指挥(统筹协调)全部由市领导担任,各园区成立项目专班和工作组,“一办四组”全面下沉。全市干部、政策、指标、资金倾斜支持综合性产业园区建设,做到全要素、全链条保障。

向园区办公室派驻3名专职工作人员,设立项目审批与建设、项目审批与融资需求对接“单一窗口”。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了17个工程建设审批服务单位作为后台审批支持团队,实行“一对一”服务,促进项目快速启动、建设和投产。

同时,在“1+N”推进政策的基础上,配合阶段性推进的需求,及时出台一系列精准扶持措施,充分激发调动各级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为满足多个产业试点园区项目的建设需求,晋江经开区还成立了福建金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管委会+公司”的创新模式,为每个试点项目提供开发建设、产业金融、资产运营、综合服务等功能支持。

良好的政企互动再次成为晋江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法宝。目前,晋江市首批14个工业(产业)标准化试点园区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力争年底前建成超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两年内建成超千万平方米工业空用房,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

来源:福建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604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