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和蚂蚱的区别(巨型蚂蚱)

蝗虫,俗称蚂蚱、草蜢等。我们非常熟悉昆虫。你知道这些常见的蝗虫吗?佳能百微,快优:1/100(f/9)拍摄,棉蝗若虫佳能百威,快友:1/100(f/9)拍摄,棉

蝗虫,俗称蚂蚱、草蜢等。我们非常熟悉昆虫。你知道这些常见的蝗虫吗?

蝗虫和蚂蚱的区别(巨型蚂蚱)

佳能百微,快优:1/100(f/9)拍摄,棉蝗若虫佳能百威,快友:1/100(f/9)拍摄,棉蝗若虫

最大的蝗虫:棉蝗(直翅目/蝗总科),俗称:大绿蝗、登山岛。

棉蝗,可以说是最大的蝗虫,雌性体长75-87mm(雄性体长50-65mm)。棉蝗虽然大,但是温顺,不会咬人。不过据说它的后腿很强壮,有时候会伤到皮肤。

外观:体色鲜绿色带黄色,触角呈丝状。前脚最短,中脚略长,后脚胫腓骨关节细长,紫红色,向外有两排尖刺,非常容易辨认。

棉蝗一年只发生一代。成虫在秋季大量出现(7-10月是棉蝗交配产卵高峰期)。这也是棉蝗(成虫)在秋季容易见到的原因。

最奇特的蝗虫:蝗总科(蝗总科),体长约18-35mm。

我想很多人遇到这种像外生植物一样的外生植物的时候,大概都没有想到会是蝗虫吧。

外貌:雌性和雄性成虫大小和体色不同(雌性为棕色,体型较大。雄虫绿)。复眼呈椭圆形,深褐色,两眼之间有一锥形突起。上翅细长,后足长。腿关节粗。

蝗虫的若虫就像一根枯枝。若虫和成虫外形相似,只是翅膀还没有长出来,有些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

最意想不到的蚂蚱:蝗虫(蝗虫)。有些蚱蜢的外形和我们熟悉的蚱蜢太不一样了。当我第一次见到蝗虫(长着翅膀)的时候,我真的不认为它是蝗虫。

外观:胸背板扁平,呈有角状或菱形,故称东亚飞蝗、东亚飞蝗。蝗虫是一只小蚱蜢。不同的种类,体色、斑纹和其他外观特征会有所不同。从外形特征来看,根据飞蝗翅膀的长短,可分为长翅形和短翅形(仅个人想法)。

长翅蝗虫,翅膀狭长,比腹尾还长。

短翅蝗虫。在外形上,会更接近常见的蝗虫。

不时在查昆虫名称时发现,与其他科属蝗虫的触角相比,东亚飞蝗的触角细如丝线,给人一种随风摇曳的感觉(包括长翅和短翅东亚飞蝗)。

最熟悉的蚱蜢。

富有鲜明特色:红蝗(负蝗科),俗称锥头蝗、尖角蝗。

又名:中华负蝗,短额负蝗。雄虫体长20-25毫米,雌虫体长34-42毫米。

外观:体色为绿色或棕褐色。头部长而尖,触角短,末端尖。每只脚的颜色都和身体的颜色一样。后腿关节较粗。翅长而窄,超过腹部,翅尖。

我们所熟悉的蝗虫大多体形较窄,复眼突出,触角较短。它们在外观上看起来都非常相似,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比如标记)。但正是这种细节上的差异,往往让我们这些跨界昆虫的“爱好者”傻傻的,难以分辨清楚。

青竹蝗(蝗总科/蝗总科),体长约33-40mm。

外观:体背绿色,触角细长,末端白色或浅色。

白头蝗(蝗总科/蝗总科)。体长约35-46mm。

外观:触角短而丝状。头部椭圆形,棕褐色,复眼有纵向黑褐色条纹。前胸和后板呈黄褐色,下缘侧面有一条白色斜线。内侧后躯和胫腓骨关节是红色的。

短角异足蝗(蝗科),又称短角异足蝗。体长17-28m。

外观:体色黄褐色或深褐色,触角短。前胸板后缘侧边有黄白色斜纹。后腿有两个平行于黄色和白色的宽斜点,腿和胫腓骨关节的外侧边缘为橙红色。

体长22-35mm的蝗总科(蝗总科)。

外观:复眼为褐色,从复眼后部到翅前部有一条黑色纵带。触角的短端有黑点。体狭长,前翅长于腹部,体色绿褐。

疑似:条纹蝗(蝗总科),雄性60mm长,雌性67-75mm长。

外观:体色为棕褐色,复眼下有黑色斑纹。从后脑勺到胸后有一条黄褐色条纹,条纹两侧为黑色和棕色。从背部到翅尾有一条狭窄的黄色条纹,上翅有网状脉,有数个黑点。

某种蚱蜢。棕色身体,短触角。从后脑勺到胸后有一条深黑色的条纹。

疣(蝗总科),长25-30毫米。

外观:体色为灰褐色或褐色,会随环境变化。背部有小的瘤样突起。后腿有宽的黑色条纹,身体侧面有绒毛。

蝗虫是直翅目蚱蜢的总称。蝗虫是不完全变态昆虫(无化蛹),生活史为卵-若虫-成虫。也就是说,蝗虫卵(不完全变态昆虫中对幼虫的称呼)孵化出的若虫,经过多次蜕皮长成成虫。

地点:福建三明

昆虫搜索名称:嘎嘎虫网

(原创摄影图文,分享昆虫摄影的乐趣。如有错误,请指正,见谅。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尊重原创,不要夹带抄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287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