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和江西省的交界处(国家明确今起实施山西一地在列)

↑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天佑峰下的九曲溪。红星新闻记者|罗丹妮任江波摄影|陶王柯弘强编辑|编辑邓朝光|李盘6月的武夷山,有15天气温超过30℃,

位于福建省和江西省的交界处(国家明确今起实施山西一地在列)插图↑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天佑峰下的九曲溪。

红星新闻记者|罗丹妮任江波摄影|陶王柯弘强

编辑|编辑邓朝光|李盘

6月的武夷山,有15天气温超过30℃,17天出现明显降水。雨后山路湿滑,陈水飞动作娴熟,跳苔涉水过溪。在他面前,是凌乱的干草枝叶,他挤过一条山路。

郑晓晓姐姐紧随其后,不亚于师哥的矫健。她踩在乱石堆上,弯下腰抓住粗大的树根往上爬。齐膝的打底裤一点都不妨碍她。那是当地用来防止蛇咬的设备。武夷山也被称为“蛇的王国”。

他们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走一条新的样品线,以前从未有人去过。陈水飞每隔半小时通过对讲机向外界报告她的安全。面对着她手机的轨迹地图,郑潇正忙着标记新发现的植物坐标。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出这条样品线上的植物资源。

2021年10月,武夷山被设立为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就在半年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陈水飞和郑潇所在的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技术支持和具体实施,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植被、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水生生物、昆虫和微生物进行调查。

按照计划,武夷山国家公园本底调查将于2023年底完成。

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说:“开展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就像一个家。如果‘家’不清,就很难进行精细化的保护管理。”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共发现14个新物种。根据这些背景资料,对一些重点物种和国家保护动植物进行相应的编目,提出保护政策建议。这也是我们后期的工作之一。”郑笑着说道。

01

第一个大规模的森林地块

有数百条观测线和观测设备。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接壤。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蜿蜒曲折的武夷山山脉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冬季削弱北方寒气空的入侵,夏季拦截东南海洋季风,从而造就了地球同纬度中亚热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大的原生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位居世界大陆植物区系前列。

在陈水飞大学毕业之前,他去过武夷山的另一个山头——铜博山,它位于江西省,属于武夷山东段北麓。早些时候,他听说这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于是选择在这里做植物区系研究,并完成了大学毕业论文。

↑2022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陈水飞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做植物调查。

后来读研究生时,陈水飞得知有“华东屋脊”之称的“六省一市”最高峰黄岗山属于武夷山,那里有很多模式标本植物,便暗暗定下目标,要亲眼看看黄岗山。毕业后,陈水飞于2015年7月来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第一次出差后回到武夷山,从事植物多样性调查。此后,他每年都要到武夷山考察几次,扎根实地调查和观察生物多样性。

201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会同南京林业大学、福建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武夷山开展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在武夷山南部和北部分别建设两块森林固定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监测示范研究。

2017年1月,原环境部批准设立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南京林业大学、福建武夷山生物研究所,开展植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大中型哺乳动物、昆虫、大型真菌等类群的观测研究,以及森林水文、土壤、气象观测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全面展开了。

↑2022年5月20日,云中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

四新综合观测场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草墩村,占地9.6公顷。是我国生态环境系统中第一个大尺度的森林样地,实现了从单一生物类群到多生物类群、多生境因子的系统观测。根据陈水飞走过的轨迹图,他走遍了四个新地块。

地块呈长方形,在地块的每个角上立界碑,划定边界。工作人员会根据界碑还原整个地块,然后进行调查。宸妃说,在建设样地之前,他们去各个山头进行了调查。如果发现这片森林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就在这里设置样地,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勘测和调查,并在样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安装水泥桩。“一个水泥桩重100公斤,样地每隔20米就有一个,20米乘20米中间会有一个中心桩。样地只是水泥堆。”

据介绍,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已建成9.6公顷森林样地、17块主要植被类型辅助样地、100多条动物观测样线和森林气象、水文、土壤观测研究设施,配备红外相机、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土壤微环境监测系统等观测仪器设备100多台,初步形成了以武夷山市为中心、辐射武夷山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网络。

↑2022年5月20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黄岗山上的一对白鹇。

“以前,我们样地中的红外相机经常拍摄黑熊、麂、野猪等动物,以及一些陆生鸟类,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样地的红外摄像头经常能看到它们。”陈水飞说。

02

查看“蛇的王国”

遭遇长蛇阵,陷入“回空转”

除了“鸟类的天堂”和“昆虫的世界”,武夷山还被称为“蛇的王国”。蛇类58种,占全国种类的27.75%。当地最著名的蛇是蝮蛇,毒性很强,背部棕黑色,头部土黄色,两种颜色分明。

六月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绿意盎然,溪水潺潺。山里气候多变,早上阳光明媚,中午蜻蜓低飞,雨水稀疏。

雨后山路湿滑,陈水飞动作娴熟,跳苔涉水过溪。在他面前,是凌乱的干草枝叶,他挤过一条山路。

郑晓晓姐姐紧随其后,不亚于师哥的矫健。她踩在乱石堆上,弯下腰抓住粗大的树根往上爬。齐膝的打底裤一点都不妨碍她。是当地用来防蛇咬的装备,连村里下地的农民都穿靴子防蛇。

↑2022年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郑潇(前)和陈水飞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植物调查。

陈水飞在踩点的时候遇到了一条蛇。“我以前在野外的时候,森林小径上有许多枯叶。五步蛇形状和颜色与枯叶相似。当时走着走着都没注意到,直到同事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你踩到五步蛇了’。我回头一看,吓了一跳。"

陈水飞咨询了一个专门研究蛇的同事。“他说我太幸运了,踩着五步蛇没被他咬到。如果被咬了,从山里出来到医院拿血清就来不及了。我可能不得不马上截肢。我听后惊呆了。”

据陈水飞介绍,研究蛇的同事也会被咬,因为经常要给蛇拍照,有的蛇可能要近距离拍照。“有些无毒的蛇可能会抓住它们的手拍一些细节,拍下来再放走。如果他们不小心,他们可能会被蛇咬。如果是毒蛇,一般不会做这么危险的动作。”

对于女生来说,不仅要有强大的体力和耐力支撑,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去年博士毕业后,郑一头扎进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背景调查。她记得去年8月,刚参加工作不久,那天下着雨,山上全是泥,很难走。她不得不用手机不停地检查线路。她经常看一眼手机就立马扔在裤子口袋里,然后爬起来。

“我真的一路跌了下去。当时是秋天,会有比人还粗的倒下的木头。我不得不翻身。有一次我在翻身的过程中摔倒了,整个人在做一个‘回空转’。我起来后,继续滑。到了山脚下掏出口袋,手机不见了,爬上山去找。它在追我。郑潇说,她们的女同事互相交流过,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回到家发现自己遍体鳞伤,不记得在哪里摔倒了。

↑2022年5月2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风景区咆哮虎岩

03

野外科学研究安全规范

很多人一定要一起走,不要走错路线。

出于安全考虑,郑潇说,每次踏上这条路线,都必须有许多人陪同。不能单独行动,也不能乱走路线。“最好能确定路线。如果你不确定路线,找个熟悉当地的人带我们,因为要避免迷路。迷路的时候出不去,很可能遇到小气候,有失温的风险,非常危险。其实野外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安全。”

中午过后,陈水飞和郑潇从后备箱里取出干粮和水,稍事休息后,他们又前往几公里外的新样线,那里以前从未被检查过。

陈水飞每隔半小时通过对讲机向外界报告她的安全。面对着手机的轨迹图,一旁的郑潇正忙着标记新发现的植物坐标。陈水飞和郑潇主要从事植物多样性的调查。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出这条样品线上的植物资源。

植物方面,根据几十年来国内外对武夷山地区的调查资料,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记录高等植物269科2799种(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苔藓植物70科345种,蕨类植物40科314种,裸子植物7科26种,被子植物152科2114种(含亚种和变种)。这些物种包括大量的亚热带物种,以及从北温带分布到这里的物种和从南热带延伸到这里的物种,植物物种丰富。

↑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的竹筏,2022年5月21日

每次出来调研,大部分团队都是6到7人以上,一个团队每天调研一到两条样本线。与动物类群不同,静态植物类群需要通过样线的长度来扩大植物的相遇率,所以植物类群的样线比较长,一般有两三个人。“动物来回移动,植物不动,所以样本线越长,遇到的物种越多。我们的样本线长度应该尽可能设定在两到十公里的范围内。出发前,我们会做一个整体规划,在国家公园内划出一条样线,在地图上大致标出哪些地方需要考察,特别是重点区域。”

经过前期的多次考察,在多组联合考察结束时,南京环科院将重点在国家公园核心区进行重点考察,人员包括各小组的考察队、后勤队、救援队等。“核心区基本上可以说是无人区。一个是很难,需要我们在野外露营。另外就是里面未知因素很多,我们的调查时间会比较长,所以也联系了救援队。郑笑着说道。

↑2022年5月23日,武夷山国家公园,云中瀑布。

突发天气、蛇、虫、蜂、蚁袭击、路线中断等突发情况,是探险队员很可能面临的风险。去年底云南哀牢山探险队员遇难,让陈水飞和郑感触颇深。

“我们特别能理解那些情况。夏天,我们白天出门,穿上外套,汗流浃背地上山。如果突然下雨,全身都湿了,下午我们就开始冷了,穿着大外套会觉得有点发抖。即使你有雨衣,你也会淋湿,你会觉得很冷,你的身体仍然会失去一些温度。”陈水飞说,如果样线调查距离不长,不需要露营,基本都是一天往返,相对安全。

上山容易下山难。当遇到陡峭的下坡时,郑潇坐在地上,双手向后撑着,慢慢地“滑”下来。除了这次样品行检查任务之外,郑潇还额外发现了几株兰花,这让他们非常惊讶。“今天,我非常幸运地看到几朵兰花盛开。这些兰花的花期以前没有被调查过。一年开一次花,有的花期特别短。”

郑潇说,在一条调查样线上能发现几种开花兰花,说明这条样线整体生物状况良好,物种非常丰富。"我们将继续在武夷山探索、研究并取得更多的成果."郑笑着说道。

按照计划,武夷山国家公园本底调查将于2023年底完成。据介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共发现新物种14个,包括多形口蘑、武夷林蛙、武夷山信夫、三齿信夫、武夷山毛尼甲、无凹带金龟子、朱老伞等。“根据这些背景资料,对一些重点物种和国家保护动植物进行相应的编目,提出保护政策和建议,这也是我们后期的工作之一。”郑笑着说道。

―结束―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276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