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们是什么梗()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游戏……”在一个关于彩虹六号的视频的最后,STN说了这句话后照例停顿了一下。大家以为接下来就是熟悉的广告环节,弹幕开始刷“无敌”“来了”。结

“那么,有没有这样的游戏……”

在一个关于彩虹六号的视频的最后,STN说了这句话后照例停顿了一下。大家以为接下来就是熟悉的广告环节,弹幕开始刷“无敌”“来了”。结果stn这次没有打广告,只是慢吞吞地说:

“也许是下一个彩虹六号。”

这一幕发生在去年7月的一个战术视频里!开枪!游戏!6!“当观众意识到自己被‘戏弄’时,弹幕比以前更密集了。其中一位观众发来弹幕说:“没有广告才是真正的无敌。"

任何人

在中国的游戏行业,斯坦和他的脱口秀节目STN Express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标志。STN自己的解说和主持风格,让很多粉丝刷两遍的扯淡英文字幕,甚至无敌的广告,都构成了节目的标志性元素。斯坦很会玩梗和广告,这一直是内容创作者很头疼的问题。也成为了stn里粉丝最喜欢的部分。

从2015年4月第一期节目开始,STN Express已经做了将近三年。2017年9月5日,STN Express发布了只有几分钟的特刊,作为哔哩哔哩总播放量过亿的纪念。

在这个特别节目中,斯坦戴上了他在2015年录制第一期时戴的《我的世界》头饰,向过去致敬。

stan们是什么梗()插图

时光倒流到五年前。那时候的斯坦已经不是斯坦了。这个死去的大学生,本名曲建如,第一次踏入社会。

斯坦,广西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青春都在桂林度过。在大学里,斯坦主修软件工程,但他并不打算毕业后当一名程序员——从很小的时候,斯坦就对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玩游戏最喜欢的就是剧情,喜欢框空世界。《指环王》和《九州》系列是他的最爱。在九州,他最喜欢的作者现在在哪里,因为他的小说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空。

看多了,自然开始尝试自己的写作。我上初中的时候,斯坦就开始写以西方魔幻题材为背景的小说。他精心设定世界观,为自己的小说画了一幅世界地图。

斯坦自己画的地图。

转眼到了大学,因为课业繁忙,写作就搁置了。毕业后,斯坦原本打算读研。他英语水平不错,而且涉猎广泛,所以选择了翻译硕士。但最后考研失败,专业课没问题,政治上折了。

他当时可能没有想到,这次考研的失败,为他的人生开启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故事线。

考研失败后,斯坦把简历投入到了多玩。

他从小就爱看流行软件,一直认为游戏剪辑是理想的职业。另外,我的大部分才能都集中在写作上。我想以做笔杆为生。

但是说到找工作,文字编辑已经不吃香了,游戏平面媒体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多媒体成为网络娱乐的主流,AB站的崛起带来了原创视频内容的繁荣。

当时玩多“视频剪辑”招聘有三个要求。一是英语好,二是有过文字作品,三是喜欢打游戏。斯坦心想:“那不是我吗?”2013年,斯坦离开家乡桂林,来到广州入戏。

有一个游戏文化的视频栏目,叫“有看点”。恰逢原节目制作人离职,领导给了斯坦两个选择:一个是做一个《英雄联盟》里叫《大神一起玩》的产品,一个是做《有看点》。没有经验,不喜欢运营,斯坦很自然的选择了做内容。就这样,他一只脚正式踏入了游戏视频领域。

也是从《有看点》开始,他被称为“斯坦”。

从第四期开始,斯坦接手了《有看点》的制作。现在,与STN Express追求搞笑和抖包袱的风格完全不同,斯坦的原创视频走了一条相当清新的文艺路线。

斯坦接过第一期的视频开场白。

按他自己的话说,“有看点”的内容,其实是以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的视角,对这个世界提问的感受。这也符合斯坦当时大学刚毕业的心态。这个社会的一切都让他觉得不如意。离开象牙塔,未来的不确定,面对现实的困惑,以及他对世界的疑问和思考,都在视频中展现出来。

某种意义上,“有看点”是斯坦的个人独白。舒缓的音乐中,斯坦低沉的声音喃喃自语,没有起伏,偶尔插入一些冷幽默的梗来表达自己。经常以游戏为诱饵,讨论的核心是斯坦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浮躁?”“不忘初衷。”“为什么要高考?”总结起来就是“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很难说有多深刻,但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当时不仅玩多了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整天催着改,在AB站,每个视频最多能播放10万次。

截图自《看见并加速世界》,斯坦早期的视频充满了对世界的疑问。

《看点》之所以能这么个人化,融入这么多主观观点,也和当时领导没有给压力有关。这个专栏成了他精心经营的小后院。短的是两周一次,长的是两个月一次。虽然慢,但也有足够的时间让他投入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很多人把斯坦的视频称为“满分作文”系列,但他不这么看。他认为单篇文章实际上吸引力一般。这个东西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有些音乐和素材插入的恰到好处,能引起情绪。看他的视频,在话题之间跳来跳去,可能不太符合逻辑,但往往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意识流的状态,沉浸感很强。

对于斯坦的风格,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根本不会去戳。在他制作的第一个视频《烂片当道,谁开心》的评论里,有人问“大哥,你想表达什么?”还有人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智商焦虑吗?”还有人说,“看完了,有种久违的感觉。”

这个视频后来成了稀缺资源。可能是不尽如人意吧。斯坦没有上传到AB站。原来播放较多的页面视频已经丢失。两年过去了,还是有人在贴吧里要这个视频的资源。

斯坦花了一年零三个月玩得更多。那时候不仅纸媒已经没落,门户也开始没落,环境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火爆。

2014年底,打更多的高层变动,斯坦面临一个选择。他会去哪边?他觉得去哪都不太好,就走了,去多玩玩。

走之前,斯坦在多玩发布了《有看点》第22期,也是名义上的最后一期——有人先疯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看点》的最后一期。在离开玩了一个多月之后,斯坦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发布了第23期《有看点》——你为什么玩游戏,为这个系列真正画上了一个句号。

《有看点》第23期的结束,代表了斯坦一个阶段的结束。《成长》结尾,镜像乐队唱道:我要把握时代的节拍。

这个视频不在多玩有趣的节目里,只能在站外看。第23期结束时,镜像乐队的BGM《成长》响起,过去20个视频的标题在悲伤忧郁的音乐中一一闪现。有人问:“这是年终总结吗?”其实这是整个系列的总结,只是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最后一期。

就这样,斯坦的一个阶段结束了。正如酋长李所唱,斯坦开始离开他的青春,进入他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斯坦又在找工作了。

他给腾讯、网易等大公司投过简历,但玩多了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公司给个人的自由度很低,腾讯和网易都不是内容公司。毕竟他们要围绕产品。他还是更喜欢有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

当时有个叫小卡的朋友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觉得在创业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2015年3月,斯坦从广州搬到武汉,加入了当时刚刚创业的武汉沃达。

武汉沃达的前身是wodota视频网站,以dota视频起家。2014年年中,沃达文化正式成立。其主营业务分为两部分,一是视频后期业务,二是培训平台主播。

斯坦加入后,首先经历了一段迷茫期。

我刚加入沃达的时候,公司也在努力拓展各种业务。斯坦最初的任务是做一个手机游戏节目。2015年,是手游发展的黄金期,整个游戏行业的热情汇聚于此。玩游戏的赚了钱,身边送水的也拿到了行业发展的红利。每个人都打算投身其中。

但是,手游节目让斯坦痛苦地做了。“那时候觉得做手游很辛苦。你说玩家打完手游之后,他还有什么理由看我的手游节目?”斯坦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当时的手游缺乏沉淀,也缺乏相应的玩家文化。同时期的爆款游戏是刀塔传奇,阴阳师后期版本和王者荣耀。这种带有一定热门话题的游戏当时还没有诞生。尝试做了一个手机游戏程序后,斯坦觉得自己做不下去了。

他做了一个决定,放弃手机游戏方向,尝试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一个游戏美国脱口秀。

这个项目后来被广泛称为斯坦利快递。

经过三四天的简单准备,《赤柱快递》第一期开拍。

斯坦在为第一期做准备

第一个程序的配置很简单,可以用寒酸来形容。拍摄时,没有像样的桌子,只有一个绿屏和一把椅子。后来在屏幕下方加了一个标题栏把它盖住,掩盖了表格的效果。不合身的衬衫和领带是临时借来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外表不自信,并参考了当时“疫情”的形式,希望制造一点神秘感,斯坦还戴上了一个头饰——《我的世界》的傻瓜。

没有任何演戏经验,第一期节目效果并不出色。略显尴尬的棍读和一点东拼西凑的台语书籍,让迟到的参与者笑声显得十分突兀。后来斯坦回忆说“第一期果然做得不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差评。

2014年最后一期《有看点》之后,斯坦已经沉默了半年。失踪人员的回归让一些老粉大吃一惊,但谁也没想到他会以这种形式回归。很多人在弹幕里评论,“妈的,我们回去做点什么看。”

当时《赤柱速递》第一期在哔哩哔哩的播放量约为5万,还不到前一期的一半。斯坦有点受打击,他打算试一试,再做两期。如果三期没有好转,可能意味着他真的不适合回家卖橘子了。

于是第二期,斯坦摘下头套,露出了脸。

虽然观众已经不再熟悉斯坦的脸,而且因为他与众不同的鼻孔,很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温斯顿”或“沙赫马”,但在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斯坦长什么样。

对于斯坦来说,当时就是个破罐子破摔,想着再烂也不会比第一期差,于是脱下头套,买了套衣服,继续前行。有人劝他,你摘掉头套不合适,但斯坦还是决定摘掉。最后,他没想到脸上会化点妆遮住痘痘。节目发布后,弹幕全是“这个帅哥是谁?”,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从第二期开始,观众逐渐接受了他。第三期发生了大转折。

当时一个台湾省女生吐槽男友打游戏的视频很火。斯坦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拍了一个短片,题目是《女朋友不让你玩游戏的时候,你应该说出来》,从男生的角度做了反击。第三期节目本身点击量并不高,但那部短片单独上映后很受欢迎。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视频里这个一脸傲娇,台湾省口音,戴着飞机假发的陌生男人,在做一个游戏脱口秀。

在这个视频中,斯坦第一次展现了他搞笑的一面。

也是从第三期开始,桌子有了,已经适应了镜头的斯坦慢慢在镜头前变得游刃有余。节目质量靠肉眼提升,观众口碑逐渐稳定。史丹利快递已经进入快速上升期。

从第二季开始,斯坦利快递有了独立的场地。斯坦租了一个200平米的写字楼空,一分为二,一半作为工作室,另一半作为办公区。有了新的演播室,节目的质感上了一个台阶。

全盛时期,stan约有20名员工,Stanley Express成为沃达文化的核心项目。请老板斯坦多开几个程序,这样他就可以卖了。最多有五个节目以史丹利快线的名义同时制作。

商业化是所有内容创作者都需要面对的难题。尤其是和拥有类似粉丝的哔哩哔哩UPs相比,很多单个UPs只需要养活自己,而斯坦却需要养活整个团队。

虽然以广告的形式,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瓶颈也很明显。第一期节目的广告容量非常有限,同样的梗用太多观众会腻。国内厂商和玩家割裂的现状也导致国产游戏做广告存在一定的舆论风险。

斯坦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节目广告投放的频率。他们还要把商业化的压力转移到“屎观察”“屎O说”等相对简单的栏目上。但是其中一些项目后来被停止了。斯坦觉得团队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大量的程序,他还是希望保持质量。

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提升,武汉的地域劣势体现出来。斯坦喜欢美国的脱口秀风格,希望在节目中加入访谈,但这里远离北京上海的互联网中心,采访极为不便,这让他时常感到与圈子的距离,一种边缘感油然而生。

2016年3月,斯坦开始计划将工作室搬到上海,但由于场地的装修进度,一直拖到10月。

上海新工作室成为史丹利快线的第三个工作室。《赤柱快递》第三季最后几期就是在这里录制的。在上海录制的第三期节目中,他邀请游戏媒体人火狼来节目做采访。两个新老游戏媒体人聚在一起,斯坦得以实现自己理想的节目形式。他可以邀请一些嘉宾,聊一些行业内的话题。他没想到的是,这成了《斯坦利快报》的最后一期。

《斯坦利快报》第三季第十一期搬到了上海,斯坦如愿以偿地开始加入节目中的采访。

就在那个节目播出后,斯坦得到一个消息,沃达要破产了,公司也要破产了。

我采访了斯坦两次,第一次是在那个时候。他刚和公司分手,过得很不愉快。

当时他刚到上海,住在宝山区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区。因为和公司的矛盾,上海新租的摄影棚有一半用不上,他就在公寓的客厅里自己搭了摄像机和灯光板,然后传给武汉的团队伙伴进行后期制作。这些问题被称为低版本斯坦利快递。

在这个客厅里,斯坦制作了4个低价版的《斯坦利快递》。

面试那天是星期五,我来拜访他。他正忙着影评,点的外卖到了。他放在一边,没有吃。天气变冷了。前一天,他在镜头前跳了一段天堂,放在这段视频的最后,作为对给他钱支持支付宝的股东的奖励。

他此前曾在微博宣传自己的支付宝,和粉丝一起发起众筹活动。感谢粉丝的支持,他们有了重新开始的资本。斯坦不会跳舞,笨手笨脚的,但是节目的效果达到了,粉丝看的很开心。

从一开始,斯坦和公司就走了两条独立的路线。斯坦没有使用公司的太多资源。度过了前期,他招人,找场地,谈合作。整个团队总是收支平衡。

沃达一直希望在直播流经济方面发力,公司也招聘了大量主播。评论部最高峰的时候有七八十人,但是没有什么成就。当时沃达丰在沃多塔时期后期的老业务和斯坦领导的栏目部虽然辉煌,但却无力支撑公司庞大的体量。

在前两轮5000万融资烧完之后,沃达在第三轮融资中遇到了困难。找到老板stan,希望拆分Stanley Express和Voda的后期业务,成立新公司。经过一番思考,斯坦做出了一个并不太难的决定。他不想玩复杂的资本游戏,于是决定退出,独立,脱离沃达。

就这样,经过4期低价斯坦利快递的转场,STN快递正式诞生了。从“史丹利”到“STN”,改名是为了和沃达划清界限,避免商标纠纷。

2017年3月8日,上海史丹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我第二次接受stn的采访是在2017年底,距离我们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里,斯坦有了自己的公司和独立的办公室。新的办公场所刚刚装修过。空房间宽敞,团队成员扩充到20多人。

在VGL的合影

面试的日子仍然是星期五。他们刚刚拍摄完新一期的STN Express。我推开他办公室的门,看到电脑上列出了一些新闻。他在为下一期节目寻找主题。

周更大的压力经常让斯坦感到疲劳。《STN快递》每周二拍摄,然后转入后期制作,最后周四查理发店,周五出门。当时早期《斯坦利快报》的节目组有六个人,包括两个编辑,每周刚录完最后一期。编辑们交了下一期的初稿,斯坦必须在周二开拍前定稿。

每周一往往是他最焦虑的时候,尤其是他觉得自己交的稿子太烂,需要重大修改的时候。后期有肖德做左膀右臂,播稿压力减轻。

每次视频播出后,斯坦都会逐一浏览所有弹幕和评论。他是一个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人。有时候,他看到负面反馈会很沮丧,看到正面反馈和支持会很兴奋。偶尔他也有过灵光一闪的念头,但他不想回到那种日子——就像那种你可以过上安稳安稳生活,没有任何压力的日子,但你想要的却总是遥遥无期。斯坦说:“我还没有得到我想要的。”

你想要什么?

斯坦雄心勃勃。他希望他的小伙伴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的事业能成长,他希望创造自己的国家。他开始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思考问题,但这往往让他矛盾。他是脱口秀主持人,也是站在台前的内容创作者。这种状态消耗了太多的精力,让他很难兼顾公司层面的发展。

有人建议斯坦去看看郭敬明的家族史,他照做了。如果他对观众说“我要做京m .郭”可能会被喷到地上,但是他感觉京m .郭确实有些地方和自己有点像。郭敬明创造了一个相当成功的商业模式。斯坦还认为,如果公司想要更长远的发展,就不能永远只做一个STN快递。他也希望以自我为中心,孵化更多的艺人。

这一步骤已经实施。公司的旭仓和水蛭,还有一个新来的小姐姐,都各自带了新项目来做,已经出了Demo。他希望这些新程序能在3月推出。

不过,与stan不同的是,新项目将不再局限于游戏,而是扩展到动画、电影甚至一些亚文化。尽管他们在哔哩哔哩的粉丝数量在过去一年翻了一番,接近100万,在哔哩哔哩的播放量也超过了1.4亿,但stan知道,与其他文化领域相比,游戏对于内容创业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边界清晰的小众领域。

十一

一直以来,国内游戏行业都有非常明确的玩家等级划分。

声音最大、社交网络最活跃的群体往往是核心玩家。虽然这个群体可能是人数最少的,但却拥有最大的话语权。真正的大众玩家都是沉默的。他们是中国十亿级游戏市场的基石,却几乎没有话语权。

在他们之间,有不少中级玩家。这些玩家往往在一个又一个小圈子里,游戏不是最核心的环节,但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游戏经验,也有关于游戏的基本审美和常识。

玩家的现状决定了为核心受众制作的内容,虽然可能叫好,口碑也不错,但是很难播放。

最早的STN Express其实是一个面向核心玩家的节目,吸引了一部分忠实观众,但是stan很快就找到了瓶颈。

为了吸引更多受欢迎的玩家,STN Express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向更娱乐化、更接地气的方向发展。在原有的单机内容之外,加入了受众更广的网游和电竞内容,让没玩过的人也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再加上一点游戏常识知识,就能看懂大部分包袱和笑话。

这给他带来了一些核心玩家的鄙视,“人气烂梗”是最常见的评价。在游戏论坛中,有人认为节目的受众是“非游戏玩家”(non-gamer),“连谁都不认识的人”。在社交网络上,过去一年围绕斯坦发生了两起舆论事件,一起是令人讨厌的任天堂粉丝,另一起是令人讨厌的育碧粉丝,这进一步加深了一些核心玩家的看法。

有人认为斯坦不够专业,他自己也承认,作为节目的代言人,在理想的状态下,所有的内容和观点都和他自己是平等的。兼顾专业性和娱乐性不是不可以,但这对于内容制作者的要求极高,精力的分散也让他无法完全掌控内容,难免出现失误。

斯坦最近迷上了射箭,这项运动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解脱。

斯坦看好国内玩家的现状。他认为一个好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人为单机游戏和游戏机付费。经历了漫长的沙漠时代,这样一群单机游戏玩家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又迎来了开门红。

STN Express也是这个过程的推动者之一。这个节目吸引了大量对游戏文化感兴趣的轻观众,让他们对单机游戏产生了了解和接触的欲望,让非玩家也能成为玩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吸引新鲜血液比在论坛上争论更实际。

但是,一个以游戏行业的新闻、科普为核心,搞笑顺带的美国脱口秀,再怎么接地气,也注定辐射区域有限,无法超越这个以单机为核心的圈子。

斯坦是矛盾的。他不满足于现状,想要追求更大的东西。他清楚地看到了当前的问题,不想贬低自己。“现在王者荣耀很受欢迎。现在很多人跟我说,如果你进去做王者荣耀的内容,也许你就是下一个肖智,但是我不想做。我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何选择商业化,如何限制内容,如何扩大受众,这三个现实冲突摆在他面前。

“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但在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前进的动力之一。让这个东西暂时存在吧。”斯坦说。

十二

斯坦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格。从节目到社交网络,观众眼中的斯坦是一个擅长黑掉喜欢吐槽的大逗比。他自称“傻蛋”,以节目中鼻孔大的表情包为头像。STN快递每期封面都会有他搞笑的头像。如果要用一个合适的名词来形容,大概就是“屌丝流氓”了。这种亲民的气质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

从“有看点”时期的“文艺青年”到“STN快车”的流氓转型,极其突兀和自然,但无论哪一个都不是真正的斯坦。

真正的斯坦是一个普通人,有一点男人味。“有看点”时期的“我就是世界”的感觉,对他来说代表了一个舞台。在STN Express的制作中更多的国外经验让他的性格得到了补充和成长。平日里,他一般不会表现出太多的情绪,不太活泼。社交对他来说不是放松,而是消耗自己的精力。做脱口秀主持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消耗情感能量的事情,他更愿意把能量储存起来,在镜头前展现出来。

生活中的斯坦,没有眨眼这种夸张的表现。

他也是一家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公司的老板。2017年年中,一个跟了他很久的老员工走了,是个女生。斯坦没能留住她。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让他意识到自己过于情绪化的一面。他应该开始学会从一个公司经营者的角度去面对很多事情。他知道过度情绪化的人不会在商业上走得很远。

从四年前一个默默无闻的视频写手到现在播放量过亿的视频,成为国内游戏视频领域的头部节目,这是时代大潮的推动,也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

他有一只名叫“基金会”的狗。他说他喜欢回家有人等你的感觉。你玩《守望先锋》就知道这个名字有多骨感了。

你仍然可以在哔哩哔哩找到那一年的“看见的东西”的集合,但标题上标有“小心”,这代表了斯坦对过去的态度。对于斯坦来说,这个时期早就过去了,但还是有人对曾经的“看点”情有独钟。

有趣节目最后一期的页面上,早已停播的多看,还有一条9个月前的评论静静地躺着。苏州的网友说:

“13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14年Stan走了玩多了,然后有个有趣的事情变成了STANley Express,STAN变成了屎蛋。然后史丹利快线就变成了STN快线,但是我舍不得删掉这个网页。斯坦做了我想做的事,但我不敢做。每天搬砖之后,我总幻想着,如果自己多一点勇气,现在会有一点不同。可是没有结果,人生的博弈没有SL解,时间很匆忙,感觉自己的选择越来越少,只能用眼睛默默的追寻。”

但是,你现在找不到这个评论了。这两天玩多了“有看点”栏目,剩下的只有一堆乱码,成了互联网世界失落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080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