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性质)

君主制和共和制是世界上的主要政体,但在现代社会,共和制国家占据了绝大多数。所谓共和制,即国家的统治者是选举产生的,而且是民选的民主制度,突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

法国是共和制的代表。有趣的是,法国把自己的共和史分为五段,分别称为第一至第五共和。

▲欧洲(及周边)君主制(红色)和共和制(蓝色)国家

在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用共和国取代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此后170年间,法国各派政治势力角力不断,法国的政治体制几经变迁。共和国最终战胜了君主制,成为法国制度的基石。

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曲折的过程和高昂的代价是世界罕见的。君主主义者的疯狂反击,共和党人的内部分歧,都会打断共和国的发展。那么法兰西历史上的共和国经历过怎样的危机呢?五个共和国是如何相继发生变化的?

▲法国大革命

一、共和初创——大革命的遗产

法国虽然是欧洲大陆较早的共和制国家,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法国都是绝对的封建君主制国家。欧洲君主的权力是不同的。比如英国在13世纪后开始逐渐限制王权,德国以碎片化的方式失去了中央权力。然而,历任法国国王一直在加强君主集权。16世纪后开始统治法国的波旁王朝将王权推向了顶峰,王权的过度集中成为日后大革命爆发的诱因之一。

到18世纪末,曾经繁荣的波旁王朝已经显示出衰落。连年的好战空毁了国库,连年的自然灾害和贵族对平民的剥削,让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差。

▲法国历史地图

在法国旧制度下,国王可以召集三级会议讨论税收等问题。第一层是神职人员,第二层是贵族,第三层是平民。随着法国王权的加强,三级会议演变为扩大王权的工具。

前两级是有特权的,即使不召开第三级会议,他们也能施加政治影响。然而,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平民的第三阶级的利益长期受到压制。资产阶级想要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政治地位,但实际上他们连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都很难。

▲三级会议现场

1789年,由于王室财政困难,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再次召开三级会议,准备增税。此时法国资产阶级正在壮大,启蒙运动使自由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第三个层面要求改革税制,实现一人一票;同时取消一、二年级的特权。结果一二年级不仅无视三年级的改革建议,还要求强化自己的特权。路易十六偏爱第一、第二等级,忽视第三等级的作用,封建贵族与第三等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无奈之下,第三级直接自行成立了国民议会(后改名为制宪议会),并宣称代表人民利益。路易十六调集军队镇压,支持议会的巴黎平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巴士底狱关押着政治犯,被视为旧势力的代表。

在席卷而来的革命浪潮下,路易十六被迫同意新宪法,将权力移交给法国国民议会,三级会议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1791年9月,法国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只保留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交由立法院和法院。君主们不甘被控制,试图恢复绝对王权,使得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19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揭竿而起,闯入杜伊勒里宫,逮捕了路易十六。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下,国民公会处决了路易十六,用共和制取代了君主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正式成立。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为共和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道路。这场革命的激烈程度在其他欧洲大国是前所未有的。

▲路易十六被处决

共和国成立后,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强调主权在民。权力的核心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占国民公会多数,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掌权。但是,外面有反法联盟的入侵,里面有皇党的叛乱;随着经济恶化和物价高涨,吉伦特无力解决内忧外患。持激进政治观点的雅各宾派借助民众不满推翻了吉伦特的统治。

雅各宾派上台后,大量属于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地租和苛税也被取消。然而,为了遏制中国皇室党和物价的叛乱,雅各宾派实行了严厉的高压统治。大量平民也被打上了反叛者的烙印,遭到逮捕和处决,这使得雅各宾派的民心尽失。

1994年7月,一批反对雅各宾派的政客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建立了监督政府,仍然实行集体领导。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被处死。

▲国联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场景。

督军废除激进路线,试图捍卫革命成果,但外部正面临反法联盟的二次入侵,内部因集体领导引发的权力之争,使督军统治不稳。1999年11月,军力超群的拿破仑在雾月发动政变,以执行政府取代总督政府。执行政府的建立也标志着持续了近十年的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从吉伦特到政府,所有的统治集团都坚持共和制,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具有连续性,因此统一到第一共和国的历史范畴。

拿破仑多次击败反法联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势力;他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体现了平等原则,维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02年,法国参议院授予拿破仑终身执政的称号,以表彰他的贡献。希望登上人民顶峰的拿破仑有了当皇帝的想法。他于1804年加冕为皇帝,用一个专制帝国取代了民选领导人的共和国。

▲拿破仑称帝。

法国大革命给法国带来了共和制度,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推动了欧洲革命的到来,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但是,君主制依然是欧洲大陆的主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为了一个别样的欧洲。外国封建反法势力和国内君主主义者是第一共和国不得不面对的敌人。但是,第一共和国带来了法兰西共和国的前身,资产阶级民主成为君主制的另一种替代。

二、政体钟摆

拿破仑称帝后,法国政权再次回归君主制。1812年,拿破仑在远征俄国中被击败。英、俄、奥等国趁机组织第六次反法同盟,于1814年入侵法国。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不久后,拿破仑逃回法国,重新登基,但滑铁卢的失败让拿破仑的帝国彻底灭亡。

▲滑铁卢战前情况

此时的欧洲国家大多实行君主制,尤其是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家,国内封建专制势力强大。他们认为法国必须恢复君主制,以避免共和的法国在其他国家催生革命运动。

在他们的支持下,波旁王朝得以恢复,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成为国王。由于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很强大,路易十八暂时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复辟后,波旁王朝发动反攻,禁止一切集会结社,夺回大革命时被贵族没收的土地和财产。路易十八死后,他的弟弟查理十世继位。

查理比他哥哥更反动,企图恢复法国大革命前的“旧秩序”,扼杀革命的一切成果。查理十世的行为激起了法国人民的反抗。1830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起义军占领皇宫,查理十世仓皇出逃。

▲七月革命

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政权并没有转回共和国。来自王室分支的菲利普被拥戴为国王,君主立宪制得以保留。这里有很多原因。从外部看,欧洲主要国家对法国七月革命怀有敌意,担心这是大革命的翻版。

保留君主立宪制可以减少对其他权力的刺激。对内,君主立宪制的延续具有历史惯性。比起君主制,人们更反对波旁家族的反动统治。其次,法国大资产阶级认为菲利普适合做他们的利益代言人,拥护菲利普为王。

就这样,老国王走了,新国王上台了。君主投桃报李,共和国似乎再也没有回来。

菲利普统治时期,法国工商业发展迅速。银行家、工业巨头和其他大资产阶级势力正在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农业歉收引发的经济危机也逐渐蔓延到社会和政治领域。欧洲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危机,整个欧洲都在动荡中酝酿新的革命。

▲菲利普和二月革命

1848年初,南欧的西西里王国率先爆发革命,这似乎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法国、德国、丹麦、奥地利等地的人民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和更好的生活保障,纷纷掀起革命运动。

巴黎的街头示威最终演变成武装起义,菲利普被推翻。历任君主都没有给法国人民带来任何好处。人民要求恢复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第二共和国抛弃了第一共和国的集体领导模式,采用总统制。总统掌握着最高行政权,但这使得第二共和国成为最短命的共和国,只存在了四年。它唯一的总统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利用了老百姓对拿破仑帝国的怀念和大资产阶级复辟帝制的愿望,成功获得多方支持,当选为第二共和国首任总统。

▲路易·波拿巴是第二共和国唯一的总统。

1852年,路易·波拿巴走了他叔叔拿破仑的老路,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称帝拿破仑三世。如同历史的诅咒,拿破仑的第一帝国取代了第一共和国。半个世纪后,拿破仑的侄子用第二帝国取代了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建立后,法国国力稳步上升,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大工业国。这催生了拿破仑三世的野心。他不仅剥削亚非殖民地,还准备像他的叔叔拿破仑一世一样称霸欧洲大陆。

普鲁士赢得了普奥战争,获得了统一德国的主导权。德国的分裂一度给了法国长期占据欧洲霸主地位的机会。法国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出现,更不希望其欧洲霸权受到挑战。普法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结果,法兰西在战争中战败,拿破仑三世在色丹战役中被俘,第二帝国被摧毁。

▲普法战争

惨败的消息传回巴黎,议会中的共和派人物开始蠢蠢欲动,共和派领袖甘比达带领示威者占领市政厅,宣布废除君主制,恢复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第一共和国灭亡后,第二和第三共和国并不是一脉相承的。波旁家族、奥尔良家族、拿破仑家族的君主制度是分离的,尤其是第二共和国,只维持了四年,没有发挥出共和主义的影响。法国一直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摇摆不定。这既是法国各阶层在两种政权之间不断选择的结果,也受到当时外部环境的影响。

法国的共和派虽然实力强大,但当时欧洲各强国的君主国在他们的支持下,并不逊色于法国的君主国,双方实力相当也是法国政权不断摇摆的原因之一。随着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执政的共和派逐渐打压君主派,共和制得以长期平稳运行,共和主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君主主义者的衰落,挑战共和政体的将不再是君主主义者,而是共和党人自己。

三、共和“内卷”

第三共和国成立时,普法战争尚未结束。当权的临时政府采取了投降的路线,向普鲁士支付了赔款。巴黎的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组成巴黎公社,发动起义占领巴黎,反对向蒲军投降。

临时政府逃到凡尔赛,集结兵力对巴黎公社进行疯狂反击,巴黎公社运动遭到镇压。

▲巴黎公社的斗争

第三共和国虽然名为共和,但其建立之初的实际政治制度并未建立。波旁家族和菲利普的后代都试图恢复法国的君主制,巴黎公社的出现暂时中断了君主制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之间的争吵。公社运动被镇压后,国家政体问题被提上日程。

在1875年的议会投票中,共和国仅以一票之差得以保留,以至于第三共和国被嘲讽为“偷窥窗外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建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内阁总理是政权的操作者,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内阁对议会负责。

经过共和党人的不断努力,到19世纪80年代,从总统到内阁再到议会都被共和党人控制。法国大革命后,虽然多次改朝换代,但第三共和国实现了共和党的统治地位,做“共和共和国”的目标得以实现。君主制的余烬被浇灭,再也没有出现在法国的土地上。

▲第三共和国把体现共和意识的《马赛曲》做成国歌。

一战爆发前,在第三共和国的统治下,法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钢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资本输出世界第二;航空空产业和汽车产业规模世界第一。非洲和亚洲大片地区成为法国殖民地,殖民地总面积达到法国的20倍。

随着宪法的不断完善,规定统治法国的君主家族不得担任共和国总统,从而彻底杜绝了君主主义者复兴自己的企图。政治上,要不断完善代议制民主,加强议会权力;在世界范围内实行出版、结社、言论自由,维护共和制,已成为法国主流社会的共识。

▲19世纪末的巴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损失惨重,但通过召开凡尔赛和会,从战败国德国获得战争赔款,夺回被占领土,也提高了国际地位。

君主制对共和制的挑战消失后,共和党的左右翼又哽咽了。以精英和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左翼和以农民和宗教势力为代表的右翼。因为政治理念不同,角力不断,法国政坛经常在左右翼之间摇摆。

纳粹德国于1940年入侵法国。法国政府投降,第三共和国结束。

▲德国入侵法国

第三共和国持续了70年,是五个共和国中最长的,对法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不可磨灭。

德国人在法国支持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法国维希傀儡政府。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抵抗运动在英国成立了自由法国政府,“两个法国”陷入对立。

1944年,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将德军赶出法国。戴高乐领导的临时政府接管了法国政权。二战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

▲诺曼底登陆

第四共和国采用议会制,即议会是国家权力核心,总统只是虚拟的国家元首;选民选举议会,内阁运作政权,对议会负责。由于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占据主导地位,议会中充斥着不同党派的议员,很难集中权力。不同党派的成员政见不同,导致政府难以顺利运作。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12年间,法国换了24次内阁,可见其政治不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掀起了去殖民化的浪潮。法国并不想放弃所有的殖民地,但不断变化的内阁很难实现政策的连贯性。不时出现的政治困境让法国人很难全心全意地镇压殖民起义。

▲在殖民地作战的法国军队

1958年,一批法国强硬派军人发动军事政变,要求戴高乐上台,废除议会制。否则,这些士兵将攻击巴黎。

这样,戴高乐回到了法国权力的核心。此后,法国通过了新宪法,废除了议会制的第四共和国,正式建立了总统制的第五共和国。

第五共和国仍然未能阻止殖民独立,但这个国家只延续到今天。其政治体制也形成了总统挂帅、总理挂帅的“双头制”。

▲法国虽然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却经常被“羞辱”

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大量民族君主制崩溃,走上共和之路。法国作为共和国的先驱,在第五共和国的领导下走过了冷战,进入了新世纪。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作为欧盟的政治领袖,法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法国的共和国诞生于大革命的烽火中,几经与君主制的斗争。在20世纪,它完全确立了自己的“正统地位”。无论是开创历史的第一共和国,寿命最短的第二共和国,影响深远的第三共和国,政治上无能为力的第四共和国还是活在当下的第五共和国。每个共和国都在法国历史上写下了自己的篇章。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共和国已经在法国社会深深扎根,它将推动法国历史的车轮前进。

▲马克龙是第五共和国第八任总统。

长期作者|蓝天清晰远方

资深历史爱好者

编辑| |托马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全球情报主编

—(全文结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981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