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加一笔可以变成什么新字(三字加一笔有哪些字)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时俱进,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有不同的要求,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70年来,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时俱进,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有不同的要求,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70年来,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许多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学素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新中国教学大纲识字教学科学化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分四个阶段回顾了70年来的小学识字教学。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学识字教学。

从建国到1958年,我国小学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在阅读中坚持素养

这一时期的小学识字教学基本遵循解放前边读边读,随课文散识字的方法。课文的编写从句子或整个故事开始,将识字教学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注意每课生词的均匀分布,多次重复,保证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改变了我国古代传统识字教学从单字开始,识字教学脱离语言实际的局面。

(2)强调“以词制词,以词制句,以句制文”的原则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识字教学纳入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课本和词汇教学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初,要让孩子知道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语。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绝不应该离开文字去说文字。比如教“饱腹感”这个生词,教师联系课文内容,出示“饱腹感”这个词,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朗读:

吃饱了。

狼吃饱了。

狼总是吃饱的。

夏天,狼总是很饱。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词,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和运用词汇。

(3)提出识字教学中“四项技能”的要求。

“四项技能”是读(指看到字形就能读出正确的读音)、说(指能在语言中解释单词的意思)、写(指能识别字形并正确书写)和用(指能在语言环境中使用,如造句和说话)。“四会”的要求是陕甘宁解放区针对当时识字教学中“学用脱节”的现象,即学新字不能用而提出的。解放初期,东北编写的《初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明确规定,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正确地读、说、写,而且要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文字。”“四会”要求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教师理解和掌握。它有助于提高和保证识字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生词,为进一步阅读、写作和发展语言、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逐步形成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重点的观点。

建国初期,低年级语文课本也是选读作品,识字教学纳入阅读教学。教课文时,除了识字教学外,还应花大量时间进行其他教学活动,如思想教育、常识教育、语言教育等。这样一来,就很难展现识字的重点,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规定:“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识字。这两年集中教孩子认识必要数量的常用汉字。”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的,这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很大,以至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重申:“识字和写字是读写的基础,是第一学习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1958年后的识字教学

1960年秋,随着《全日制小学暂行条例》的实施,中国教育界开始审视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和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研究语文的科学属性、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颁布,使用新编的语文教材。小学识字教学又走上了正轨。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仍使用1918年出版的“国家形式”音标。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语音教学必须依靠拼音字母。识字教学之初,教拼音字母,教孩子掌握拼音字母的发音、拼音、声调。在识字教学中,用拼音字母来记录和纠正发音,让孩子一遇到生词就能读出来,读得正确。”

1958年3月13日,教育部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发布了《关于在各级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授汉语拼音的通知》。《通知》说:“自1958年秋季起,小学一年级应尽可能教授拼音字母,并用拼音字母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国家级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在汉字之前先编成汉语拼音。同时,人教社还出版了小学二至四年级的《汉语拼音字母》教材和小学五、六年级的《汉语拼音字母》教材。这是历史上汉语拼音第一次进入小学语文课本,为识字教学奠定了基础。

“集中识字”实验

1958年秋,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小学进行了“集中识字”实验。1960年春,北京景山学校在中科院心理所的帮助下,也开始实验黑山北关小学创造的这一经验。本实验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汉字识字教学法,并根据汉字的构词规律和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而创设。

专心识字,就是专心汉字学。先识字,再读书;专心教学,分散练习;学一批单词,读一些课文巩固识字;然后学一批单词,读一些课文。主要采用按形、音、义分类的方法,变一一识字为一一识字。用这种方法,一、二年级大约能有2500人识字。

识字集中教学法主要采用图画识字、基本字带字、谐音分类识字等方法。它的优点是重在解决字体,体现了汉字音、形、义相统一的规律。

集中识字并不意味着把课文中所有的生词都收集起来,学会了。有些词很难归类,或者脱离课文有些词不太好学,这样集中识字的格局就不会改变。

"分散扫盲"实验

去中心化也叫带文识字。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不离词,词不离句”,即新词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被感知、理解和掌握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司夏老师在1958年首创了这种识字方法。她对新学校兴起以来每篇课文只教几个汉字进行了改革实验。首先,她教学生汉语拼音和一些独立的字,然后她教他们查字典。掌握这些识字工具后,她让他们跟着课文读。

分散识字将识字与阅读、识字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避免了孤立识字的现象,突出了字与字、句与句、句与文的语言规律,体现了汉字音、形、义、词、句与语篇、听、说、读、写、学、用相结合的精神。分散识字的好处主要有:(1)有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形、义;(2)有助于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语言发展;(4)阅读过程中的识字也会帮助孩子翻过两个陡坡,即从识字到阅读,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

(4)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两套教材

1961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指示,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全日制小学暂行条例(草案)》。1963年5月,根据《条例》精神,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大纲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生打好这个基础。”而且规定“将3500个常用汉字中的一半左右教给一、二年级学生,其余一半的教学在今后四年内完成。”此时正在进行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教改实验。因此,关于识字教学方法,大纲规定:“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可采用集中识字或随课文分散识字。”“拼音字母是辅助识字的工具,要充分利用。”“写作教学应该认真进行。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书写方法、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和常用偏旁部首。要求学生书写正确、无误、熟练、工整,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保持整洁。”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颁布前后,教育部先后编写了两套小学语文教材。一种是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的小学课本语言,另一种是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的小学课本语言。

1961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材》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编写识字教材,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200个安排在一、二年级。此时,辽宁黑山县北关小学和北京景山学校正在进行集中识字实验。这套教材借鉴了集中识字实验的经验,采用的方法是:适当集中,方法多样,掌握规律,反复练习。教汉字之前,先教汉语拼音字母,作为识字的工具。然后,重点看两遍讲稿和阅读课文中的生词,每次大约可以读到200~300个单词。

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以识字教学为主要任务,共识3800字。其中一年级识字800人左右,五六年级识字400人左右。一二年级集中识字,安排练习复习生词。新词的出现和排列讲究词的共同频率,从单一到组合,从简单到复杂。

三。1978年后的识字教学

(a)三个教学大纲中识字教学的要求和变化

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稿)》。《纲要》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习3000个左右的常用词。一二年级以识字为主。之前三年建立了2500所左右的学校,为四五年级快速提高读写能力奠定了基础。在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读出准确的发音,识别字形,理解词义。大部分学过的单词都会用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部首和框架结构。识字教学应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汉语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汉字的声、形、义,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字形。学过的汉字要在读写实践中频繁使用,反复使用,学用结合。"

1978年的大纲总结了解放以来我国识字教学的经验,提出了“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传授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是现代教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体现,是小学识字教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当学生有了识字能力,就能主动去读,识字的潜力就能发挥出来,就能改变老师教多少字,学生认识多少字;没有老师的教导,学生无法知道的被动识字情况。

1987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大纲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要求2500个左右。前三年,我完成了大部分的识字任务(大约2400人知道,其中80%要求掌握)。在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读音,认识字形,理解含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部首和框架结构。学过的单词要能正确读写,理解意思,大部分都会用。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素质,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要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经常使用学过的单词,做到学用结合。”

1987年大纲的识字教学有三大变化:一是将“学习3000个常用字”改为“认识3000个常用字”;二是将“一、二年级集中扫盲教学”改为“前三年完成大部分扫盲任务”;三是强调“语言环境中的教学素养”。这既避免了低年级强调识字而造成的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也削弱了识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为改进识字教学方法,保证识字质量,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条件。

1993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大纲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学习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要能读准读音,认识字形,理解词义,正确书写和使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扫盲任务。识字教学要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汉字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框架结构。”

建国以来,五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识字,最高的是1963年大纲,规定识字3500,最低的是义务教育大纲,规定识字2500。识字量调整这么大的原因是:第一,2500个常用字占各类书报期刊用字的98%~99%。学生掌握了2500个常用词,基本可以满足阅读和写作的需要;其次,大纲强调教学生读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可以在课内外主动读写,完全可以突破教学大纲规定的识字量。再次,适当减少识字量,可以减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扫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活跃期

据统计,改革开放前20年,全国有30多个命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其中效果好、影响大的有:注音识字、押韵识字、字管识字、字家识字、四合一识字等。

1.语音素养。

语音识字是“语音识字,读写先行”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识字以发展儿童语言为目标,重在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解决认识汉字和学习汉语的矛盾。其特点是,本着发展语言,把识字融入读写的原则,采用“边读边读”的方法,对汉字的音、形、义、认、写、用逐步提出要求,即该认就认,该写就写。读得快,走“快车道”,写得慢,走“慢车道”。量化的“老师指导”和量化的“无师自通”(自主识字)相结合。识字的教学要求是“上不封顶,下保底”,不允许“一刀切”、“急行军”。实验表明,儿童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到三年级结束时,平均识字率为3000,平均识字率约为2400。

2.押韵识字。

1987年,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校长姜开始了识字实验,随后由中央教科所和辽宁省东港市教育局推广实施。押韵识字根据快速记忆的原则,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倡“三前三”的识字原则,即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先形象后抽象。主要特点是:(1)先认识1000个常用高频词,让学生尽快读懂;(2)发挥语音和语义场的优势,把常用词做成常用词,再做成句式整齐、押韵一脉相承、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便于幼儿联想和记忆;(3)尽量避免文中单词的重复,尽量用最短的篇幅呈现尽可能多的生词,突出意思组块和整体输入的特点,分批识字;(4)识字不要求“四技”一步到位,以先读为主,在大量阅读中逐步达到说、写、用的要求;(5)以韵的形式学习汉语拼音,充分发挥其“注音”功能,帮助学生识读汉字,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为书写打好基础。

3.人物素养。

汉字素养是湖南岳阳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基础和构成规律。识字是根据汉字的构词规律,利用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物体形状、指称物、意义、形声、转述等造字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用直观和联想的手段来记忆字形,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以揭示和分析词的原理为核心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牢固地建立起词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是一种基本而有效的方法。识字的一般程序是:读准读音,分析字理,记忆字形,指导书写。使用的基本方法有:举例、点拨、联想、示范、押韵、猜测等。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加强孩子对汉字形、音、义的记忆,有效防止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4.语言素养。

民族扫盲是20世纪60年代由严文俊等人在四川井研县创立的,1980年开始试点。后来被乐山市教委和四川省科委推广试验。按照这种方法,汉字中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派生能力的“母字”,母字加上偏旁部首可以派生出大量的“子字”,几乎占到常用汉字的90%。由“母字”带出的一组音形相近的“子字”,可以组成一个“字族”,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写出来的文字就成了“字族文字”。用编好的民族语言来读,是识字的基本方式。例如,在以“清”为母词的词族中,选取常见的“精、清、请、清、精”等词,编制以下词族:“曹景精、水清、请过来做点事。太阳出来的时候是晴天。看东西要用眼睛。”学生边读边学文学,根据词族特点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民族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分散识字、语言环境、注音识字的经验,强调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家族,体现了“字形联想”、“读音聚合”、“字义类比”的特点。

5.识字四结合。

结合识字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认知学习理论改革传统识字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实验研究。它将识字教学、查字典、汉字编码、汉字打字有机融合,实现了“识字、查词、编码、打字”四结合,既通过识字教学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框架结构、笔顺、读音、字义的理解。自1994年以来,四结合识字发展成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革小学读写教学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康教授。

四。2001年后的识字教学

1999年6月,《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这一任务。因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始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比较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可以发现识字和写字教学目标的变化。

(一)注意兴趣和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提出学习目标,是全面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学习习惯。第一段:“我喜欢学汉字,有主动阅读的欲望。”"对汉字形体美的初步感受.""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期:“我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段:“体验汉字书写之美。”这个目标不同于原来只关注识字和写作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态度和情感,学习汉字的价值是极其重要的,而不仅仅是解决学习汉字的动机问题。

(二)“知识”与“写作”分流

《语文课程标准》分别要求“识字”和“写字”,这是很科学的。以第一个学习期为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 ~ 1800个,其中800 ~ 1000个会写字。”这一要求清楚地表明,认、说、用、写并不是同步发展的,而是重要的是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字,使学生在二年级末能够独立阅读。

(三)低年级应“多认少写”

经过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检验,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定稿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识字数由“1600 ~ 1800”降为“1600左右”。此外,附录中增加了两个新字表:《识字和写字教学用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教材和教学用字提供依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适当降低了《实验稿》对第一、二节写作量的要求。第一学段写的字数从“800~1000”下降到“800左右”,第二学段写的字数从“2000左右”下降到“1600左右”。

某种程度上,“量”的减少为“质”的获得提供了保障。根据写作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在写作之初,要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和写作质量的提高。可写汉字数量的减少,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学生可以摆脱疲惫,学会写新字,把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写字的基本功上。

此外,与“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仅提出“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不同,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什么强调1到9年级都要这样?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课程标准》强调这一方面是为了引起教师的重视。

翻看以往的教材可以看到,在初级阶段,很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先学拼音,再学汉字。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放在一边,拼音归拼音,汉字归汉字。他们之间没有联系。教材编在高一上册,开头有字。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前,我学了40个汉字,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又学了37个汉字。这样就不再把拼音作为唯一的学习内容,而是把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积累词汇、发展语言、培养观察能力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刚入学时就能接受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也是兴趣和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时俱进的小学识字教学,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生启蒙教育的开始,是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初级阶段,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探索识字教学的科学之路,大踏步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818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