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鲵的特点(大鲵的特点)

两栖动物是第一种从水生转变为陆生的脊椎动物。它们不仅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还与水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因素影响两栖

中国小鲵的特点(大鲵的特点)插图

两栖动物是第一种从水生转变为陆生的脊椎动物。它们不仅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还与水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因素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活。能否维持稳定的种群,栖息地质量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两栖动物也被称为环境指标。

两栖动物作为最早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不仅保留了许多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如幼年时在水中用鳃呼吸,还进化出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他们成年后用肺呼吸。根据最新的中国国家重点生物保护名录,93种两栖动物中有64种是无尾两栖动物,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见,尾状生物受威胁程度较高,大鲵安吉就是其中之一。

大鲵安吉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属于大鲵科,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200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十大濒危两栖动物之一,稀有程度堪比中国的大熊猫和短吻鳄。

它来自哪里

大鲵安吉于1991年在浙江安吉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片1300亩泥炭苔地里首次被发现,仅在其中一片低洼地和周围分布的9个水坑中。它于1992年首次命名并发布。经过我国动物学家7年的实地调查,这些坑中的大鲵平均种群数量每年只有260多只,最高时为372只,最低时为164只。这样稀有的生物,生物学家可以研究近十年。一方面说明它们的野生种群极其稀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鲵安吉面临的尴尬生存困境,急需紧急保护。收集基本的生态数据和研究是保护它们的重要前提。

2002年,在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另一种群大鲵安吉。它位于海拔1600米的沼泽水坑中,当时只发现了12种。时隔10年后的2013年,又有学者在安徽绩溪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6个水坑里发现了16条卵带,种群数量不详。

以上是目前公开的大鲵安吉发现野生种群数量的数据报告。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精心研究和保护,目前大鲵安吉种群数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保护工作有了起色。

为什么它们如此濒危?大鲵以陆生为主,主要生活在一些小水坑附近的湿草、苔藓、土洞、石洞中。它只在11月至次年3月的4个月中进入水坑进行繁殖,其余时间都隐藏在上述栖息地的腐殖质层中,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也是它们被发现较晚的原因。

两栖动物被生物学家称为“煤矿中的金丝雀”,因为它们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同时也最容易受到轻微环境变化的影响,从而威胁到它们的种群。这种有尾两栖动物对水环境要求极高。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参考一些在天然水坑中挖掘的人工水坑,在其分布的周围放养了一些人工孵化的巨型蝾螈。它们还会进入天然水坑,再也不会回到人工挖掘的水坑中生活,这让研究人员感到相当困惑。这一现象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兄弟姐妹为了有个尾巴似乎并不少见。研究人员人工孵化的安吉大鲵幼体惊奇地发现了它们独特的坏习惯——自相残杀。食人分为咬和吞两种情况。即使有足够的食物,大鲵的幼虫也喜欢互相攻击,经常导致一些幼虫失去身体的某些部分,如脚、尾巴或鳃。严重的话,弱者会被强者吞噬。说明这种现象在野外环境中普遍存在,不难理解。野生环境即使孵化率不高也会互相攻击啃食,这使得它们的野生数量更加稀少。

人工养殖放养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中国研究人员多年的努力,他们已经从最初的不了解逐渐熟悉它。在繁殖期,野生大鲵安吉的受精卵在人工条件下孵化,饲养生长成幼体,再放回野外环境,大大提高了大鲵安吉幼体的成活率。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以来,已放生娃娃鱼仔鱼近千尾。临安清凉峰的种群也放生到了100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714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