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年龄范围(2022世界杯规则)

无论是从1932年开始

4月4日儿童节

还是今天的儿童节。

节日的到来总会带来孩子。

无限的期待和喜悦

这个节日

它属于在新中国长大的孩子。

集体记忆和重大节日

因此

“四月四日”是什么时候被“六一”儿童节取代的?

有什么样的故事?

有一首抗战初期在晋察冀地区广为流传的歌曲。歌词唱道,“哈哈哈,谁说我们年轻,我们有枪有刀,站岗的汉奸都逃不了!哈哈,谁说我们年轻,一边读书一边守望,要挑担救国!”儿童节,只要日本人不“扫荡”,各县区都会组织歌咏比赛。这首《儿童节歌曲》是必唱歌曲,表现好的孩子会得到铅笔作为奖励。

在艰苦的岁月里,庆祝儿童节的到来是山区孩子为数不多的期待,但那时候,他们期盼的是4月4日的儿童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出自1940年4月4日毛泽东庆祝第四个儿童节的题词。四月十二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以黑体字刊登。两年后的4月4日儿童节,毛泽东把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好好生活,关爱儿童”和“儿童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上。

看来“新中国的新主人”并不总是过儿童节。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庆祝4月4日儿童节,什么时候7月4日被儿童节取代,以至于后者逐渐成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的集体记忆和重大节日?这一切还得从一百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说起。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瑞典作家、社会活动家艾伦·基曾说,“18世纪是人的世纪,19世纪是女人的世纪,20世纪是孩子的世纪”。你什么意思?孩子的存在和社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是两回事。例如,在欧洲,直到中世纪末期,人们才意识到儿童是一个社会群体。此前由于婴儿死亡率高,儿童活到7岁左右,正式进入成人生活世界。先是17、18世纪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发现了人,然后儿童开始被视为独立的社会群体,“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19世纪末,各种儿童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出台,是对未来的一种法律希望。孩子,从父母私有财产向文明国家财产的过渡,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1925年8月,国际促进儿童幸福协会在上述共识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次会议。54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瑞士,就儿童保护原则达成一致,并签署《保障儿童日内瓦宣言》,旨在敦促与会各国在本国开展相关工作,保护儿童,提高儿童地位。首先,关注儿童事业的组织和机构在世界各地涌现。会议积极倡导设立儿童纪念日,英美日等国纷纷响应。美国儿童节在五月一日举行。在这一天,美国儿童被允许参观白宫,并从总统和他的妻子那里得到糖果、书籍和其他东西。7月14日是英国的儿童节。7月14日,国王将在皇宫举行盛大的娱乐活动。任何孩子都可以参加。

日本的儿童节很特别。分男生女生,3月3日为女生节,5月5日为男生节。说起来,这两天跟中国关系很深。3月3日由“上巳节”(明治维新前的农历三月初三)发展而来,恰好是日本桃花盛开的日子,也被称为“桃花节”。因为娃娃是女生节不可或缺的道具,所以也被命名为“娃娃日”。按照日本的习俗,女生节前一两周,父母会为女儿准备一个展示架(通常是奇数),展示穿着日本和服的娃娃和漂亮的玩偶。为了女儿的平安成长和未来幸福,陈列架上摆放着女官、宫女、乐师等玩偶,还有灯笼、梳妆台、日用品、白酒、小方饼等。都放在一些角落,伴着鲜艳的桃花。这些娃娃是女孩们的替身,也是她们的守护神。3月3日之后,它们被擦拭干净,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以备来年再用。如果你一时忘记把娃娃放好,传说女孩的婚姻会受到影响。以后你拿着它去男方家当嫁妆,只能怪它,害得真命天子来不及。

日本古代有一种习俗,将纸剪成“人形”,然后扔到河里,寓意身体的各种不适转移到纸人身上,随海浪消散。这种用纸人辟邪污、祈求健康平安的做法,就是女生节“娃娃”的雏形。它类似于中国古代人们在端午节时在门前悬挂艾蒿的形状。无独有偶,日本男孩节起源于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但明治维新后改为公历五月初五。

在屈原的故事与端午节结合之前,中国人在五月五日采摘草药、挂艾叶和菖蒲的习俗已经传到了日本。当时的祖先只把五月当作恶月,把五月五日当作“恶日”。由于蛇、蝎、蜂、蛇、蜈蚣等五种毒虫和蚊、蝇等毒虫的猖獗蔓延,5月5日是“储存和收集各种药物以杀死它们”的最佳时间。然而,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端午节在日本变得越来越本土化。由于菖蒲在日语中与“武术”和“输赢”发音相同,而且菖蒲的叶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剑,所以五月五日就成了男人们习武的节日。一些地方甚至在这一天为男性举行“成年仪式”,由长辈带领年轻男孩爬山,“作为男性长大独立的传递仪式。”渐渐地,5月5日成了男生的专属节日。这一天,有儿子的家庭会在家中展示英雄玩偶,户外会悬挂鲤鱼横幅(意为“鲤鱼跃龙门”),献上菖蒲和米酒,祈求儿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

4月4日儿童节的由来

另一方面,在中国,中国出席了1925年8月的国际儿童幸福促进大会,并签署了《保障儿童日内瓦宣言》。该代表回国后“带来了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五项原则,唤起了人们对儿童保护运动的认识”。只是由于政治失序,社会失序,中国慈幼会才于1928年4月成立,其宗旨是“发起并执行各种儿童福利事业,为全国儿童谋幸福”。在育儿协会成立的契机下,国民政府提出了“关爱儿童,建设国家”的口号,从法律上肯定了儿童的中心地位。1932年4月4日被确立为儿童节,1935年4月1日被宣布为儿童年,并专门成立了儿童年实施委员会,负责相关活动。

国民政府为什么选择“4月4日”作为儿童节?根据中华慈幼会的提议,这一天“适逢春节和植树节,气候上南北相同”,与过去的“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日”、“七七日”(中国情人节,七月七日)、“九月九,重阳节”一脉相承。

自1932年以来,每年的4月4日,幼儿园、小学、教育机构、校长、教师和家长都竭尽全力开展各种活动,庆祝儿童节纪念日。各地举办的活动大同小异,如孩子表演节目、接受礼物、参加运动会、演讲比赛或书画展等。,通过各种活动,加深人们对儿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了解,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受时代和条件的限制,当时真正能享受假期的孩子,只有少数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比如陶行知说,“幸运的孩子一年365天,天天过儿童节。4月4日只是一个强化的儿童节。倒霉的孩子,即使是4月4日,也与他们无关。六一儿童节,他们还是擦鞋,捡屎,辛苦,挨饿,受冻,挨打。饥饿、寒冷和殴打是他们的礼物。去看歌剧,看电影,吃糖果,参加娱乐聚会,没有他们的份。”只有当“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分享到儿童的快乐”时,它才能被视为一个民主的儿童节。那要等到人民解放了,当家作主了。

社会中的新儿童节

1950年6月1日,新中国的小业主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国际儿童节——6月1日,取代了之前的“4月4日儿童节”。说它是国际性的,是因为这个日期是1949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妇联)会议决定的。这个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45年12月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妇女大会上确定了其宗旨和任务:加强全世界妇女的友谊和团结;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捍卫妇女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权利;保障儿童健康。1951年1月前,总部设在巴黎,后迁至柏林。起初,包括中国在内的39个国家有全国性的妇女组织。

二战结束后,孩子们的情况并没有好转,有的饱受病痛折磨,一批批死去;一些人被迫做童工,挣扎着生存,更不用说那些死于饥饿和寒冷的儿童了。在这种背景下,1949年11月,意大利妇女联合会执行主任海伦·卡波罗佐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妇女联合会执委会上作了关于国际儿童节的报告,明确提出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命权、医疗保健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应把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以纪念1942年6月10日在特凯利被纳粹德国屠杀的88名儿童。这一提议首先得到了国际教育家联合会副主席、苏联妇女代表巴尔文·诺娃的支持。考虑到这次会议的特点“反对帝国主义对儿童的杀戮和毒害”,可以想象支持六一儿童节的国家的社会主义色彩。中国作为“打破帝国主义枷锁,像巨人一样站起来”的国家,名正言顺地取消了旧的4月4日儿童节,选择拥抱6月1日国际儿童节,以此培养中国儿童的国际主义精神,“加强和增进各国儿童之间的友谊”。

这都快70年了。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儿童节还在继续…

文|李崇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675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