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上甘岭(上甘岭战役纪录片视频)

近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官网宣布,中国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岭》近日获得“新生”。《4K》精致还原后,将重现荧屏,未来有望在全国多个城市专场放映。记者了解到,《上甘岭》上映于1956年12月1日,豆瓣评分仍高达8.0。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英雄们的功绩却已载入史册。一时间,这段历史以及相关影片背后的故事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以小见大”聚焦一条隧道、一家公司

电影《上甘岭》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为数不多的战争片,上映后立即引起轰动,是一代人看电影的记忆。记者看到,在豆瓣上,电影《上甘岭》的词条下,已经有1.9万人看过,评分8.0。

历史上,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美军调集了6万多兵力、300多门大炮、170多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向志愿军两个连的阵地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炸弹,覆盖面积约3.7平方公里。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火炮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二战的最高水平。双方苦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59次。我军击退了敌人900多次进攻。

但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使“上甘岭”成为勇敢顽强的代名词,从此成为人民军队乃至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高地。

1956年,以这次战役为题材,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岭》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电影。该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法的带领下,坚守阵地,与敌浴血奋战的故事。

据悉,为了体验生活,在拍摄前,导演带领摄制组前往朝鲜对上甘岭战役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又两次前往上甘岭,采访了100多名当年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战士,记录了数十万字。

影片没有将上甘岭战役全景式地“还原”给观众,而是突破了传统战争类型片的框架,将视角投向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个隧道、一个连队,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了志愿军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无线电通话、抓松鼠等桥段依然经典。

如今上甘岭的很多经典片段依然是重头戏。比如当时阵地之间的无线电通话,全部换成了“张庄”和“李庄”。这里放露天电影的时候,孩子们最开心,一遍遍跟着模仿。

除此之外,上甘岭的松鼠之意,是至今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经典。影片中,在我军地下坑道的休息场景中,一只小松鼠跑了进来,战士们抓住了它,保护了它。有影评人表示,这只松鼠的桥段极具电影意图价值。最终,上甘岭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松鼠们被送回了森林,通过抓松鼠来表现革命乐观主义。这种创作风格后来被很多电影继承。

事实上,在电影拍摄之前,并没有用松鼠来演戏的想法。在最初的剧本中,设计是抓麻雀,麻雀飞进了山洞,引起了士兵们的兴趣。大家都抢着抓麻雀。但在当时的韩国,由于刚战后环境的影响,麻雀受到惊吓,很难找到。当时战争摧毁了松鼠的家园,大量松鼠无处可去。他们在拍摄现场跑来跑去的时候,创作团队灵机一动,直接把他们变成了松鼠。

唯一的女性角色是战争中的一缕暖阳。

王兰是《上甘岭》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由刘玉茹扮演。影片基调确定后,编剧林杉进入创作,很快完成初稿,但仍不满意。当他看到一篇关于上甘岭战役中女志愿军战士王庆珍事迹的报道时,他决定在剧本中加入女护士王兰的形象。就这样,整个故事立刻活了过来。

据悉,王庆珍是战场上众多女护士之一。在上甘岭战役中,她负责三条坑道20多名重伤员。她每天的职责就是给伤员打水喂饭,打针换药,有时还会帮伤员大小便。她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然而,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王庆珍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为残酷的战争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每一个人的一缕温暖阳光。

王兰在片中演唱《我的祖国》也是经典瞬间。

“一条大河浪阔,风吹稻花两岸……”女高音郭演唱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至今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成为每一代中国人心中的情感记忆。2020年央视春晚上,90岁的郭再次演唱《我的祖国》,感动了所有观众,这是今年因疫情而变得特别的大年三十。

22岁的刘玉茹在片中饰演王兰,他还演唱了许多经典歌曲,如《南泥湾》、《解放区的日子》等。,尤其是在食物和药品匮乏、水源被切断的隧道里。重伤的指导员在弥留之际,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护士王兰说:“小王,请你再给我唱一遍我的祖国!”……望着教官干裂的嘴唇和热切的眼神,王眼里含着泪水唱起了《我的祖国》,和战士们也一起唱了起来…这一幕,加上王兰美丽的身影,成为电影《上甘岭》中的经典镜头。

精制版上甘岭,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海外抗美援朝70周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今年组织修缮队对4K上甘岭进行修缮,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据报道,修复膜的质量相当高,没有脏点、划痕、抖动和闪烁。另外,由于早期录音技术的限制,原声是单声道的,数字化后失真严重。所以在声音还原上,团队重置了5.1声道的声音,特别是在一些战争场景中,飞机的滑翔声和炸弹的爆炸声都是用现代配音技术重置的,让影片有了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我的祖国》的歌曲片段复原中,采用了传统复原技术和人工智能着色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黑白图像到彩色图像的转换。为了高度还原,修复小组从道具组租了一些当时志愿者的服装,调色师在最后时刻一帧一帧的调整颜色。短短6分钟的视频耗时三周。此外,他们还通过相机从不同的光比和角度拍摄军装,并为AI技术制作了训练集,使训练后的上色结果好了很多。

【延伸阅读】

纪录片《保家卫国》正在热映。

第一次呈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历史影像和原声。

在等待《上甘岭到南京》专场放映的同时,其实近期你可以去电影院看抗美援朝系列电影,甚至可以看到抗美援朝战场的真实影像,听到战场的原声。

记者了解到,近期,中国电影人携手创作了一系列抗美援朝电影,包括《牺牲》、《英雄连队》、《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纪实》、《最可爱的男人》。四部电影以更加生动丰富的方式向新时代的观众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传承不朽的民族精神,以接力的方式向祖国和英雄们呈现中国电影。继23日牺牲的《最可爱的男人》上映后,纪录片《保家卫国——光影抗美援朝纪实》也于25日上映。

其中《保家卫国——光影抗美援朝纪实》很特别。电影制作团队不仅首次独家解密了真实影像,还修复和再现了国内外多部原创纪录片的珍贵纪实影像,全景还原了抗美援朝战场。除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太阳的第一眼》,影片还保留了中美韩等多国20世纪50年代纪录片中的经典配乐,让观众沉浸在电影中,走进70年前真实的血腥战场,聆听人们对过去这场战争的独特解读。

此外,《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光影纪实》还特别采访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摄影队的老兵。作为战场上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盛玉增、王玉本、王忠立、李德润、杨忠尧、李永杰,这些年过八旬的老人追忆往事,激情讲述志愿军的热情和信念。

韩国电影队的摄影助理杨忠耀说,“当时我们想保护我们的国家,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义不容辞地去前线记录志愿军,用胶片记录战场。”作为韩国摄影队摄影助理的李德润老人也分享了自己在战场上战斗的经历。“志愿军士兵每晚至少要走80英里,更多时候要走120英里。你小的时候,没有人想过遇到危险该怎么办。大家都不怕牺牲。”

来源:扬子晚报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542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