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个班应该怎么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国家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冯恩洪教授的文章《一堂好课的三个维度、三个要素、两种

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插图

“一个班应该怎么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国家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冯恩洪教授的文章《一堂好课的三个维度、三个要素、两种方式》,希望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有所帮助。

这是一个教师职前准备不足,职后发展偏颇的命题。坦白说,我们的师范教育不够接地气,给了学生很多教育原则。师范院校注重“上好课”的实践能力,注重方向指导,缺乏能力培养。

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进入了“教无定法”的误区。有“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得法重要”的逻辑顺序。“教无定法”在完整的语言环境中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在一个师范生从自然人转变为专业人士的过程中,并不是跳过“教有常法”,探索“教无定法”的过程,而是进入“教有常法”,然后淡出“常法”,再进入“教无定法”的境界的过程。当教学的“常规方法”与个人特点相结合时,这样的教师就有了成长为当代教育家的基础和潜力。

只有深入探究课堂“常规方法”的本质,才能避免在如何教好一堂课的问题上陷入苦恼的深渊。

三个维度决定了一堂课应该怎么教。

教科书,学习情况,时代特征

第一个维度是教材。教材承载了教学内容,决定了这门课应该怎么教。

第二个维度是学习情境。教学的目的指向学生。要达到教学的目的,就要摸清学习情况,不知道学生在哪里,只追求学生去哪里。怎样才能谈得上有效教学?

第三个维度是教育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间教同样的内容和同龄的学生。教学方法应该相同还是不同?相比工业经济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农耕经济时代如何教好一节课,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同样是教材内容,不同的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接班人的不同要求。

中国的课堂教学有强烈的图书中心的味道。从目前的课堂呈现来看,三个维度中,比较明确的是教材决定了一节课怎么教,学生在哪里,时代特征要求在哪里。这两个维度被忽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是教而不是用书本教。

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教师研究教科书的结果,它来源于教师的主体性。进入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问题是教学的起点,问题体现的是“学生在哪里”。教学设计不应源于教师的主观性,而应基于学生的客观性。好课堂的美不是完美,而是缺美。这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却被很多老师忽视的维度。实践证明,这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

现在回想起来,几年前,美国人在教育网站上问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出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孩子就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孩子退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想让孩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过上幸福的生活,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时代相同还是不同?数千万美国家庭卷入了这场讨论。他们选择的结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时代。

美国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自我管理、信息处理、有效表达、沟通合作、正确思维、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力。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这些能力,美国人是无法幸福生活的。中国不也是这样吗?这一论述启示我们: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优秀的教育属于时代。

只有了解了大道理,才能做好小事:一堂好课是由三个维度决定的,只有明确了三个维度的坐标,才能上好具体的一课。从这个角度出发,边肖理解为重视教育就是重视课堂,重视教育就是重视课堂,领导教育就是领导课堂。知识越高离课堂越远,职位越高离课堂越远,这是对教育发展的误解。

三个因素决定一堂课好不好。

问题、合作和适当性

中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正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承担着把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任。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国民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口众多但人力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陷入了一个误区。

承担人力资源教育,首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入问题元素。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变革能力,说到底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应该来自课堂。课堂不可能没有问题。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在没有疑问时引导,在有疑问时引入的过程。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并不意味着老师要全部教给他们。通过有效的预习,新知识可以分为两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的新知识和学生阅读后产生怀疑的新知识。读完之后存疑的新知识就是问题,问题是有效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高效的课堂。老师不知道学生在哪里的原因是不知道学生的提问。课堂只能是演绎推理的教学。当一个老师重复学生已经学过的东西时,这个课堂的效率就会受到质疑。

全国很多老师问我,“我也想让学生提问。我给了他们时间,他们问不出问题,就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否依赖于遗传?发现问题的能力在于后天的训练。没有有效的训练怎么能发现更好的问题?

从我在全国11个省市的实践来看,值得我们关注的不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教师的理论准备、专业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不足,面对学生的诸多问题,无法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以前听司马光的《砸缸》,海南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到上课第13分钟,生词教学结束后,孩子们主动提问。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孩子掉进罐子里后,其他孩子都慌了。司马光也是个孩子。司马光为什么不慌张?”那天是10月21日,6岁的孩子,入学不到两个月,已经可以发现最有价值的问题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那天的指导老师是一个海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他对孩子们感到不解,因为大学从来没有说过“司马光为什么不慌张”。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不怀疑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如何向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是对教师专业教学质量的有力挑战。

课堂上要注入的第二个元素是合作。边肖了解到,新加坡政府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并让500万新加坡人学会合作,这是新加坡持续繁荣的基础。当新加坡把发现合作的价值作为立国之本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似乎不应该再把合作放在教技能的低层次了。集体智慧永远高于个人智慧。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代表四六个人也解决不了。让学生从小在老师的指导下,诱发合作的需要,参与合作的过程,享受合作的成果,养成合作的习惯。

课堂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教材、教师和学生。老师不能选择教材,但学生不一样。同一个教室,有差异的学生拿着无差别的课本,形成了一对矛盾。教材是标准的,标准很重要;学生需要合适的学习内容,合适比标准更重要。

面对同样的教材和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发展,课堂需要第三个要素——恰当性。

常识告诉我们,所有有差异的学生,都是在最近的发展区才能得到发展。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是“教”,就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如果是“以书施教”,一切就另当别论了。要结束课堂上的“教”,进入“用书教”,为每一个不同的学生设定“伸手可及,伸手可及”的目标。如果能控制得当,上课就不会有厌学情绪。说到底,厌学是学习目标不合适造成的。

从实践出发,同意冯教授的观点:好课是问题引领的课,是合作探究的课,是控制得当的课,是从“教”到“书教”的课。

帮助教师进入好课堂的两种方法。

二次准备、合作与适当组合的研究

要改变教育,就要改变课堂,而改变课堂首先就是改变教师。要换老师,全世界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从人民群众提高教育质量的热切愿望来看,改变和帮助教师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学生。

改变课堂的方式是短期的,着眼于当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长期的,长期着眼于未来。有效的继续教育应着眼于长期和短期。

十多年来,我在中国践行“中国好课堂”,成功帮助1400所中小学改教室。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老师想教好学生,这是我们评价现在的教师队伍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相信大部分老师都有教育理想,有道德良知,有实验精神,这是我们帮助老师的出发点。尊重人,学习人,满足人,才能提高人。所以,帮助老师也应该是老师喜爱的形式。

老师们一致认为,他们不是生活在概念和理论中。他们每天接受的都是具体的。应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改变课堂行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评价抽象而不具体:学完之后热血沸腾,迷茫地回到讲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释放潜能的有效继续教育是合适的,也是有意义的。

中国教育界重视继续教育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对什么是合适的继续教育方式研究不够。这种适宜性应该由抽象和具体的指导来指导;不仅要有思想的引导,更要有教学行为的帮助。针对教师在课堂上想达到教学目的,却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哪里,卡在“教”上却进不去“用书教”的现状,我们必须有所突破。

一种方式:通过有效的教研,帮助老师养成第二节课备课的习惯。第一次备课,准备教材,引导学生有效备课。目前有指导方案、10分钟微视频、发现问题方法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的手段。

在对重点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后,教师应该可以通过有效预习的考核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其结果无疑分为三部分:第一,整堂课都是对的,整堂课不需要老师讲,如果老师非要讲全会上的问题,那就不是高效课堂。第二,有的人看错了别人,有的人看错了别人。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索,让学生自我教育,改正错误,拥抱成功。第三,全班对个别问题的看法完全错误,合作讨论的基础不存在。教师应以引导和启发为前提进行教学。

基于对学习情况的掌握,教师进行第二次备课,根据学习目的导出最佳问题,设定解题路线图。这种课堂不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而是高效率的好课堂。当然,第二次备课“帮老师,成就学生”是一个过程,会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但好的课堂从不追求完美。中国好课堂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缺陷之美。

第二条路:“合适”结合的研究。基于合作,课堂需要实现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如今的课堂,老师上课。以后能不能从教学班转到教学组?教师要组织学生,引导有领导力的学生成为学习小组组长,形成小组文化,在课堂上植入即时评价和有效激励的元素,让我们的教师结束教学课,进入教学小组。

基于适当性,有必要提高教师阅读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能力。一门学科有多少个知识点,能力要求是什么?这是国标,国标是一样的;学生的起点不一样,知识点不等于合适点,哪里是合适点?这是学校的标准,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以国标、知识点、适当点为基础,围绕每个适当知识点,有几类题型要研究。问题是无穷无尽的,但问题却是有限的。

农业经济时代,由于信息闭塞,向大海学习,努力工作,也许是正确的。在当今云平台大数据时代,强调学海无涯是错误的。大学教育认同冯教授的说法:学海无涯,但需要良师指导。适当的控制本质上是提高教师阅读教材的能力。备课两遍,看过课本,知道学生在哪里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甚至是老师。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深度学习+什么值得教+教育大变革+重新思考技术时代的教育与学习科学

¥34.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385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