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会议(苟坝会议)

毛主席和刘伯承的合影。

刘伯承非常崇拜毛主席,曾说:“如果我这辈子有一点成绩,就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给我。”

但在红军时期的宁都会议上,刘伯承同意免去毛主席的军权。发生了什么事?

宁都会议

一九三二年六月,蒋介石集结六十三万军队,对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时,我军歼灭皖西敌军三万余人,直接威胁武汉。为此,在这次围剿中,蒋介石的计划是率先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对中央苏区实行防御进攻,准备在鄂豫皖三省得手后,大规模围攻中央苏区。

中央红军得知蒋介石调动兵力后,开始准备“反围剿”。

中央红军奉命从漳州北上千里。8月初,苏区中央局在兴国召开会议,讨论红军的行动计划。

涂,毛主席

在这次会议上,决定任命毛主席为红军总政委,前方形成了以周总理、毛主席、朱老板、王稼祥为核心的“军事最高会议”。

在周、毛、朱、王等领导下,红军北进取得了伟大胜利。8月17日以来,我军先后拿下乐安、宜黄、南丰、宁化四城。

8月24日,我军到达程楠郊区后,中央局与前方领导人就是否进攻程楠发生了分歧,争论相当激烈。

前方领导的意见是:程楠被敌人重兵把守,城内工事坚固,不利强攻。而是命令红军到程楠、南丰、宜黄工作几天,分兵筹款,发动群众。

中央的意见是,红军主力迂回到乐安、宜黄等地迎敌,然后威胁和夺取吉安、福州等中心城市。

关于中央局的意见,毛主席等人于9月23日和25日联名致电中央局:在现有条件下,不确定攻城和增援部队。

图为毛主席、周总理、薄谷开来、朱德从左起。

但是,中央局仍然不同意他们的建议:红军主力应积极进攻敌人。二十六日,周、毛、朱、王再次致电中央,说明中央的计划不能实行。

同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总经理、总政委毛主席对敌第四次“围剿”作出了一系列军事部署。

其实从未来人的角度来看,毛主席等人做出的部署是没有问题的。

但指挥官认为他们的部署违反了临时中央攻击中心城市和敌军主力的“主动进攻线”,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为了执行临时中央政府的“左”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解决上述日益激化的分歧。为此,1932年10月初,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并确定了第四次反“围剿”中对敌作战的方针。

在这次会议上,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前线部队的作战方针。

当时毛主席的观点是不同意红军无条件离开苏区去攻打强敌。

根据《毛泽东传》中的记载:

在这次会议上,有人指责毛泽东“放松”了“夺取中心城市”的政策,在“爬山”。

毛主席的照片。

毛主席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在这种针锋相对的形势下,留在后方的中央局同志提出,要毛主席离开军队,回到后方主持中央工作。

这种观点无疑意在去除毛主席的“军权”。

在毛主席是否继续留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问题上,双方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当时,周总理、朱总经理等人坚持要毛留下,而“左”倾领导人则坚持要把调到后方去做政府工作。

当时,刘伯承以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的身份出席了会议。

刘伯承在当时的地位虽然不算太高,但他最特别的地方是,1927年至1930年在苏联沃龙茨军事学院系统学习。

正因为如此,刘伯承也被当时的左倾中央称为“党内孙吴”。

在对此投票时,宁都会议的领导征求了刘伯承的意见。当时刘伯承刚到苏区不到一年,对毛主席的工作并不全部了解。就算有,也是共产国际理解下的毛主席。

因此,刘伯承支持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毛主席应该离开军队,到后方去主持政府工作。

图2前排右刘伯承

宁都会议后,刘伯承调任红军参谋长,开始协助朱老总和周总理在前线指挥作战。

这次会议后,毛主席离开了他的军队和他熟悉的红军。

对于这段历史,毛主席曾经回忆说:

我是木菩萨,过去还活着,后来没活了…直到遵义会议,他们又把我搬出来了,然后我就开始好闻了。幸运的是,我的头骨没有被切掉。

刘伯承思想的转变

刘伯承出任红军参谋长后,面对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在周总理、朱总经理的指示下,主持起草了作战计划,决定采用前三次反“围剿”中总结的战略战术。

但由于这些战略战术是基于毛主席军事路线提出的,自然遭到“左倾”人士的不满。

为此,他们不顾敌我力量的悬殊,公然提出要敢于勇敢地进攻敌人占领的城镇,威胁福州、南昌等中心城市,以调动敌人,破坏敌人的进攻部署。

对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决定,刘伯承曾多次向中央、中央军委说明,结果无济于事。

中央仍力劝他们“突破城防”,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南丰城。

作为党领导下的军队干部,他们必须执行中央的决定。为此红军向南丰发起了强攻,伤亡惨重。

图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这时,敌人的援军也迅速来到南丰地区,红军即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危机。在这紧急关头,刘伯承、朱总经理等人商量后,决定打一个埋伏,就是黄陂战役!

黄陂战役的胜利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造成被我优势兵力包围,最终使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破产。

国民党军队第四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于一九三三年九月调集军队,对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关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计划和将要采取的战略战术的情报,很快收集到刘伯承手里。

为了制定第五次“反围剿”的计划,他建议尽快召开军事会议。

于是,10月中旬,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这次会议就在共产国际派来的刚到中央根据地的军事顾问李德的住处召开了。

涂丽德的老照片

李德也进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因此,他毕业后被派往中国,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

当初刘伯承对李德是很欢迎的。当时很多人相信共产国际,认为既然是共产国际派来帮助中国革命的军事顾问,那他一定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但在与李德合作的过程中,刘伯承越来越感到他军事上的不切实际。

当时敌人采取的战术是:稳扎稳打,试图通过堡垒战和持久战消灭红军,消耗红军有生力量。

尽管刘伯承等人当时一再强调,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要采取我们所擅长的游击战和运动战,避免正面交锋。

但在博古和李德看来,我们现在必须摆脱那些过时的东西,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原则”。正因如此,李德提出要敢于和敌人打阵地战,消灭阵地前方的敌人。

图博古

最终,李德的意见被采纳。但是,当时我们和国军正面交锋,吃亏的总是我们自己。

由于军事上的错误决策,也导致我们很艰难地抵御了敌人的进攻。眼看着根据地面积一天天缩小,部队一天天缩编。

刘伯承能够看到这种情况,于是找到李德,提出了改变作战策略的意见。

“如果我们继续这种争消耗的战术,而不采取灵活的政策,那么我们的根据地就要丧失,我们的红军就要消耗殆尽!”刘伯承如实说道。

然而军师李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认为刘伯承的言论有动摇军心之嫌。

因此,他多次向薄谷开来建议,免去刘伯承的参谋长职务。

毛主席和周总理合影。

期间,毛主席也多次提出自己的主张,但都被李德等人拒绝。这也让我们在当时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五次反“围剿”进行了一年,我们始终没有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为此,刘伯承再次找到李德,提出必须尽快改变现状,否则革命将遭受重大挫折,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

这一公开指责激怒了李德,于是与刘伯承争论起来。这件事发生后,很快被博古知道了,于是解除了刘伯承的参谋长职务,让他担任第五军团参谋长。

因为刘伯承的亲身经历,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战争中,他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毛主席命题的正确性:可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如刘伯承所料,在薄谷开来等人的错误领导下,我们的革命又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

图图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

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战斗,红军自身的力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于是,干部战士对王明的军事路线产生了怀疑和不满,要求更换错误的领导。

同时,长征中毛主席对一些贯彻王明路线的领导同志进行了耐心的工作,使他们很快醒悟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博古和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受到批评。在这次至关重要的会议上,刘伯承不再是那个不了解中国革命形势的人了。经过多年的战争,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我对毛主席的观点有系统深刻的理解。为此,轮到他发言时,他几次批评王明在军事上的“左”倾冒险主义,拥护毛主席的正确军事路线和领导地位。

土当七大礼堂

虽然刘伯承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但他并没有选择原谅自己当初的错误。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刘伯承对自己在宁都会议上的错误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摘自《刘伯承传》:

至于我自己,我反思我的历史。从入党那天起,我就因为是从旧部队出来的,所以被人叫“打招呼”。我自己知道,我不是那种既不会发号施令,也不会被人命令的人。……我入党近二十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就是宁都会议。因为我政治上落后,纯军事上战术上,对当时的中央局负责同志起辅助作用…这个错误促使我反思自己。

不得不说,面对自己的错误,刘伯承敢于面对自省,接受别人的指正,令人钦佩。

毛主席对他的态度

因为宁都会议,刘伯承后来向毛主席道歉。然而,当主席明白了他的目的后,他笑着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再提了。你是我军的人才,要充分发挥你的军事才能。”

对于刘伯承,毛主席还是很看重的,不怨天尤人。

之前,刘伯承因为和李德吵架,被免去了红军总参谋部的职务。长征途中,刘伯承改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员,参与了长征的指挥工作。

图刘伯承

这期间,毛主席非常信任他,多次委托刘伯承指挥关键战役。其中,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役是由毛主席和刘伯承亲自组织指挥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宁都会议而对刘伯承产生偏见!

此后,刘伯承一直是我军的高级领导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被任命为第129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建国后,毛主席想让他当解放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婉言谢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考虑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陆军军官的训练质量极大地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办军校,要选优秀的军事将领来主持。

当时在毛主席心目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将军是:刘伯承!

1950年,毛主席给刘伯承写了亲笔信,要他回京筹办陆军大学。刘伯承接到毛主席的信后,立即移交工作,赶回北京。

照片:毛主席在办公室。

关于创办陆军大学,按照毛主席的想法,本来是打算在北京创办的。

但当时刘伯承是考虑到国家正处于经济复苏时期,新建一所大学给国家造成一定负担是必然的。另外,外宿舍等工程完工后,还得拖一段时间。为此,他建议:“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校园可作为陆军大学校园。”

刘伯承的建议自然得到毛主席的认可。

在大学筹建期间,刘伯承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指示和意见,对建立陆军大学作出了较为成熟和系统的规划。

11月13日,刘伯承向毛主席提交了创办军校的意见,将陆军大学的校名确立为解放军军事学院。

毛主席仔细阅读后,对刘伯承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并批准了他的建议。

刘伯承元帅。

1950年11月,刘伯承告别毛主席,带着创办军校的重任赶赴南京。

建校后,刘伯承担任院长兼政委长达七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对于他的所作所为,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刘伯承为我国建设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党内,许多将军对他评价很高。

邓小平曾说:“伯承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尊敬的长辈。”

朱先生曾说:“一个军人,具有仁、智、勇、严的品质,又有古代名将的风范,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大将。”

图刘帅在办公室。

当然,对于这些赞美,刘伯承元帅非常谦虚:

“如果说我这辈子有一点成绩,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给我的。离开党,我们这种人什么都不会做。因此,在党的领导下,我愿做毛主席的学生,为中国人民尽我最大的努力。如果我死了,在我的墓碑上写下‘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这十二个大字,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纵观刘伯承元帅一生,这些赞誉当之无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349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