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15是多少(1/15化成百分数)

碘在体内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15日是中国第29个“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智慧生活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公开

碘在体内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月15日是中国第29个“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智慧生活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公开报道显示,几十年来,碘盐一直是我国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途径。例如,1994年颁布了《消除碘缺乏危害碘盐管理条例》,明确采取以长期供应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然后进一步明确食用盐的碘含量标准。2000年,中国在国家层面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降低了食用盐含碘量上限。2011年,国家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碘盐含量》,明确了食用盐的加碘水平。

人为什么会碘缺乏,碘缺乏有什么危害?碘与某些甲状腺疾病有关吗?每个人都需要补碘吗?碘过量的危害是什么?本报采访了相关专家。

为什么是“缺碘”?

“碘缺乏病”是外界环境缺碘,导致人体碘摄入量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国家卫健委2019年5月发布的《全国饮用水碘含量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包括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碘含量偏低——全国农村水碘含量中位数为3.4微克/升,83.6%的农村水碘含量低于10.0微克/升,即使是水碘含量大于10.0微克/升的村庄,仍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官网曾刊文称,土壤地球化学和碘的生物有效性是碘缺乏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论文称,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岩石和沉积物中的碘含量很低,而陆地上的碘主要通过大气输送到生物圈和土壤圈。因此,土壤中的碘含量从海洋到内陆有降低的趋势。除海产品外,碘的来源与土壤中碘的供应和有效性密切相关,土壤中空的差异影响食物中碘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人体碘摄入量的差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所副所长沈红梅指出,人体内储存的碘一般只够维持两到三个月,而外界获取途径有限。所以,吃碘盐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补碘方式。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12月制定颁布的《地方病防治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试行》)中,“碘缺乏病”被列为我国需要重点监测的地方病之一。

文中提到,“碘化油丸”可作为边远、交通不便地区、食用盐(当地分散自产盐)不通过商业渠道的地区、暂时不能或不能有效供应碘盐的地区食盐加碘的辅助措施。

2018年,由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等机构联合制定的《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指出,目前我国普通人群处于碘营养适宜状态,但特殊需求人群仍面临碘缺乏风险——因此,碘缺乏病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下去。

碘缺乏对婴儿智力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碘被称为“智慧元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甲状腺素-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产生的必需元素。

"碘在胎儿和婴儿大脑发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二科主任王兰告诉导报记者,孕20周之前,胎儿本身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任何需求都取决于母体的供给。在胚胎阶段,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突触的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的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诱导神经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神经元骨骼的发育等。“严重缺碘会损害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加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

从怀孕开始到2岁,是胎儿和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孕妇碘缺乏可导致儿童大脑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并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重度克汀病,表现为木僵、小、聋、哑、瘫痪等症状。《中国居民补碘指南》中提到,孕妇每天应摄入150 ~ 249微克碘,哺乳期妇女和2岁以下儿童的推荐碘摄入量不应超过100微克。

王兰指出,碘缺乏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三个因素有关:碘缺乏的严重程度、碘缺乏的时期和持续时间、个体对碘缺乏的反应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碘缺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和运动发育受损),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虽然及时治疗可以减少出生后甲减的影响,但孕期甲减的后遗症会持续终生,尤其是妊娠早期。”

“我们医院缺碘的不多。主要原因是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干预措施,大部分地区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重庆也是食用碘盐的地区。同时,我院对所有孕妇和早孕妇女进行监测。如果发现甲减,及时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不需要额外补碘。”

王兰强调,“由于妊娠第12周胎儿甲状腺内碘的积累高于母亲甲状腺内碘的积累,因此孕期定期检查,进行科学合理的补碘十分必要。”

碘和甲状腺疾病

评价老百姓碘营养状况有标准。成人尿碘中位数超过300μg/L时,属于碘过量,低于100μg/L时,指碘缺乏。现实中,既要消除碘缺乏,又要防止碘过量的危害。

日前,国家卫健委表示,近年来,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还是减少,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增加,增加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症。

论文注意到,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臧家杰和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2021年发表的题为“甲状腺癌及其危险因素”的论文中提到,辐射暴露、女性激素和肥胖是目前相对明确的甲状腺癌危险因素,但大量研究表明,该病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饮食中的碘。"但是目前对这部分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结论."

例如,根据全球碘营养联盟主席迈克尔·齐默尔曼教授在201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碘缺乏是甲状腺癌,尤其是滤泡性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碘盐降低了滤泡性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指出随着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食盐加碘的科学策略已在学术界和疾病预防控制领域得到广泛讨论,迫切需要通过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来探讨和证实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沈红梅此前表示,目前已经明确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与碘过量有关联,但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与碘过量没有直接关系。她说,“甲状腺癌患者可以有正常的碘饮食。如果术后用放射性碘清除指甲或病灶,治疗前需要低碘饮食。”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饮用水碘含量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部分省份存在高碘地区——水碘含量大于100.0μg/L的县有61个,分布在8个省份,其中河北21个,山东14个,河南11个,安徽10个,江苏2个,天津、山西、湖南各1个。

根据调查结果,沈红梅指出,水碘在100.0微克/升以上地区的居民应食用碘盐。高碘地区(水碘在100.0微克/升以上,甲状腺肿大率> 5%的地区)居民改饮低碘水,以防止高碘的危害。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食品安全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王建议,您可以查看卫生部《全国碘盐和居民碘营养状况报告》中的附录区,了解您所在地区是否存在碘缺乏症。如果生活在水源高碘地区,应尽量选择无碘盐,控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的摄入,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补碘要科学配盐。

在吃碘盐补碘的同时,也要注意盐的整体摄入。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提到,根据2012年的调查,中国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为10.5克——几乎是世卫组织倡导的两倍。近日,刚刚修订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第五版明确指出,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g。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李和指出,目前我国居民食盐摄入普遍过量,之所以提出“限盐”目标,是因为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量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王对论文表示,盐摄入过多并无危害,可能导致骨钙流失加速,易患骨质疏松症;导致血压和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并增加肾脏的负担。高浓度的盐还可能损伤胃黏膜,进而诱发胃癌。

“过量的钠离子对身体的很多部位都有危害,所以一定要控制每日盐的摄入总量,限制或减少生活中‘隐形盐’的摄入,保护心脑血管和甲状腺的健康。”王思儒警告道。(记者冯)据

资料来源:报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327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