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备用金人人8000 – 超级黑户严重逾期借钱2021年(征信不好,哪里可以借500备用金)

(2015年4月24日,苹果在浙江杭州的零售店开业。许多“果粉”从23日晚开始就在商场一楼通宵守候。图/视觉中国)

陷入消费贷款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黄

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1月11日第980期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26岁的小英终于想通了自己所有的债务:22万元。

“我是外企员工,税后月收入8000多。在外人看来,我的生活还是很好的。但是,没有人知道我负债22万。”通过微信好友后,小英给记者发来了这段自我介绍。她收集了近20个平台的借款信息,惊呆了:“我以为我只欠了十万块钱。”

这是一笔糊涂账。小英还不明白,没有明显的大额消费,为什么会欠这么多钱。从2020年12月开始,她停止还贷,贷款接二连三逾期,随之而来的是每天不下20个电话的轰炸。对她的一个小时的采访被讨债电话连续打断了四次。“如果我不还钱,我就只能去找你家了,”一家名为玖富万卡的贷款平台崇小英说。

小英的经历是年轻人借贷消费的一个缩影。如果说70后、80后的压力来自房贷、车贷,那么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则背负着消费贷款。“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90后、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在未来5~10年主导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格局”。尼尔森2019年发布的《中国年轻人债务状况报告》提到,在18-29岁的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消费信贷。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逾期半年的信贷总额已飙升至854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以上;在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后占了近一半。

在过去的几年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直在迅速改变。无论校园贷、租房贷、培训贷、美容贷、网购、游戏充值、直播打赏,几乎所有的生活场景都衍生出了相应的借贷消费模式。“在新金融技术的帮助下,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其中一些过度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和借钱。这不仅是一种经济和金融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和人口现象,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看来,年轻人通过借贷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现状令人担忧。

在这个“触手可及”的时代,借款人设计陷阱,暴力催收,出借人以贷养贷,恶意逃废债务,导致乱象丛生。这种风险不仅存在于金融机构,也存在于每个家庭的周围。

“精致贫穷”一代

“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从小一起成长的工具和娱乐生活方式。因此,年轻人对各种形式的触网接受度较高,同时具有前卫、新潮、求新的消费意识”。《中国青年负债状况报告》显示,信贷产品在青年中的渗透率为86.6%,其中实际负债群体占青年总数的44.5%。

2017年毕业前夕,小英第一次接触到信用贷款。当时校园贷比较流行,很多网贷公司都雇佣学生在学校发传单。“有个阶段性的活动,注册送水果,我就冲水果去了。结果他们当场给了我一万块的名额”。这笔钱很快就会派上用场。她听说很多白领都会去健身房,所以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办张健身卡。当时她的月工资刚2000多,但是想办的健身卡要5000多,于是想到了分期乐。“借了5000元,分36期,一共还了六七千元”。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支付方式的创新、网络借贷的宽松,小英的购物欲望迅速膨胀。她第一个月的工资还完之后,剩下的用来买化妆品和包包,分期乐的剩余金额很快就转化成了购物订单。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小英收支平衡被打破。“我觉得我是一个社会人。我邀请人们在家吃饭。我很奢侈,但手里没多少钱。”毕业第二年,小英的债务累积到14万,没钱买票回家过年。“机票600多元,我觉得太贵了。火车要一天一夜,400多块钱,还是信用卡”。

(2018年3月25日,四川成都,全新配色AIR JORDAN 1复刻球鞋发售,吸引了众多球鞋迷深夜排队等待抽奖。图/IC)

“你在生活中失去的越多,你在消费中就越失控。越陷越深,越像结束前的狂欢。”比小英小一岁的李启元是个北漂。在电话里,他向《中国新闻周刊》总结了自己这几年的消费状态——“他是个无产者,但他养成了中产阶级的消费习惯。”

在过去的几年里,李启元一个人逛遍了北京所有的大型商场。“国茂,三里屯,SKP,和生会…经常在别人上班时间出去溜达,去的时候总是被店员围着。一旦你用客户的心态去看,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你很好。”李启元的消费始于模仿。他根据自己关注的网络名人发布的照片,分析他们的衣食住行,然后“用同样的消费满足自己”。“一双潮鞋要六七百多元,一件单t恤要四五百元。买一千块以下的衣服也无妨。”李远说。他也喜欢食品店。“例如,我听说SKP的‘梦里园’是北京最好的淮扬菜餐馆,所以我专程去那里消费。金陵烤鸭,素烧鹅,一盘红烧肉,一碗水饺,花了我200多块钱。”

最大的开销是在美容院。2019年元旦过后不久,李启元在购物时收到了一张按摩体验券。在工作人员的话影响下,当天他花了1280元买了一张体验卡。半年后,他沉迷于这家店的按摩、面部护理等项目,疯狂地砸下2万元。

美好生活的背后是失落空。2013年,李启元从北京的一所大学辍学,随后搬到了南昌、成都、重庆和北京。他做过炸鸡店的店员,顺丰快递的日工,医院的药检员,垃圾处理厂的保安,酒店服务员。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管家。现在失业快一年了,负债近10万,欠了很多银行的钱,比如支付宝花呗和借呗,JD.COM白条和金条,美团生活费,微博借钱,百度钱花,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

“为什么人们必须向信贷公司借钱或用信用卡购物,而不管他们的还款能力?这不仅仅是表面的虚荣心在作祟,而是人们在困境中努力证明自己的一种心理,证明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证明自己并不落后,证明自己并不低人一等。”日本作家斋藤茂(Shigeru Saito)的著作《苦难的穷人》将那些在泡沫经济时代不再为温饱担忧,但仍陷入贫穷和债务状态的日本人,描述为“饿死穷人”。

“日常生活平淡无奇,有时间就想花。借钱来得太容易,花钱变得肆无忌惮。”李远很难算出他一个月花了多少钱。相比之下,他说父母“根本不花钱”:“他们一天挣100多块钱,凌晨3点去批发市场进货,晚上5、6点回家,日复一日,几十年如一日。我小时候也曾经跟着他们,但心里其实很讨厌这种生活。”

不同于长辈的精打细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精致穷”的消费理念。“一个是你得花多少钱买,一个是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是一种根本性的代际差异。”网友刘翔认为。他对豆瓣集团“债务人联盟”2020年11月的1105条帖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超前消费”和“网贷”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镇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新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人,而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的性格,他们对家庭产生了更大的依赖。当他们缺乏资金时,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转向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的消费贷款。

偶尔李启元会感到无聊。《一个精彩的故事》参赛选手詹青云的一段话曾经困扰过他:“我们过着表面上喜欢的光鲜亮丽的生活,靠透支未来的贷款和消费分期付款来维持表面的精致。但我们每天早上醒来,都是焦虑地醒来,脑子里有一串数字。我们真的感到幸福吗?”

常规贷款以年轻人为目标

对于年轻人来说,毕业后无论是在学校读书、培训、求职还是租房,不同的消费场景交织成一张大网。很多商家或者平台主动设置借款消费陷阱,稍有不慎就容易踩坑。

小美,高二,喜欢动漫。2019年11月,她在哔哩哔哩看到了原画课程的广告,承诺为学生提供一个接单赚钱的平台。小美被其吸引,报名贷款一万元,很快陷入维权困境。

课程提供方为湖南省坦洲教育。很容易在各大社交平台看到他们的广告——“小白风景摄影实习,学配音,用声音做副业,或者零基础教绘画、播音、配音”。“这几年二次元文化兴起,他们抓住了喜欢动漫,对配音好奇的年轻人。”坦洲教育维权群的一名管理员向《中国新闻周刊》总结了她所知道的课程套路:前期虚假宣传,承诺高薪,兼职;当学生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就会以优惠名额有限为由,诱导其支付贷款。大部分课程费用在万元以上,而贷款利率一般在10%以上;一旦课程受到质疑,机构会设置很多障碍阻止学生退款。

(基于整容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美容贷应运而生。图/中新)

“原价9000多元,现在报名减2000元。名额有限,只有前五名。”听完公开课的第二天,小美在坦洲教育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了JD.COM白条。“填写7000元到8000元的收入,用学历在Xuexin.com上注册一个账号,然后截图上传。”工作人员告诉她,“填资料的时候可以自己打包申请更高的额度。”

2020年刚大学毕业的李丹,陷入了丹科公寓的“租贷陷阱”。采取蛋壳长租公寓“高租低租”的模式——高价向房东收取房源,然后低价租给租客,租房时用租金贷款获取现金流。在与租客签约时,蛋壳会为租客提供更便宜的年付价格;如果租客缺钱,可以选择与蛋壳合作的金融机构,申请每月分期付款。

李丹在北京海淀区北沙滩租了一套26平米的主卧。“租房子的时候说好的,一赔一。最后签完合同才知道我要贷款。房租贷款我不了解,但是听说容易出问题,所以不太愿意收。”丹科公寓,管家向他解释,租房贷款是公司毕业生的第一种方式,价格更优惠,并提供了他人的贷款合同供参考。当时李丹已经搬离了借款的同学,匆忙同意了房租贷款方案——将2万多元的房租分成12期,每月向微众银行还款。

背后的故事众所周知。2020年11月,丹科公寓遭雷劈,全国各地的租客都面临着被房东驱逐的窘境,李丹也不例外。11月21日,李丹的房东贴出纸条,要求他限期搬出。11月29日,李丹前往蛋壳总部维权,但未果。第二天他上班的时候,卧室门锁被房东换了。事故发生后,各地租客维权出现转机。12月3日,广州一租客坠楼身亡。次日,微众银行发布新方案,称蛋壳租房贷款客户退租后无需继续还款即可结清贷款。12月12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李丹已经申请了剩余贷款的免息延期,但他与房东的对峙仍在继续。

维权难是陷入借贷消费陷阱的人普遍面临的困境。有律师提到,无论房租贷还是培训贷,过程中通常不会出现问题,很难通过法律维权。2020年9月,刚上大学的小源带着家人申请了坦洲教育的课程贷款。签约几个小时后,她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意外发现了5000多条对坦洲教育的投诉,于是当天就申请解除合同。此后,她与坦洲教育协商三个月未果,无奈发微博求助。12月2日,央视财经采访了她,曝光了坦洲教育的前述问题,坦洲教育同意全额退款。

坦洲教育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在高昂的培训成本下,培训机构为了让消费者掏钱,往往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诱导学员降低报名门槛,混淆概念,掩盖贷款本质”。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提到,网络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相继倒闭,涉及消费者众多,且类似情况愈演愈烈。

如坦洲教育、丹科公寓等。都是基于真实消费场景的过度诱导,而一些虚构的消费场景和有骗贷意图的贷款却滑向了套路贷的违法境地。

“招聘总经理助理,月薪八万。如果你想得到这份工作,你得先做整形手术。来到指定的医美诊所,求职者需要申请几万的贷款。术后求职者发现不仅就业成了空谈资,整容贷款也需要自己承担”。据中新社报道,2020年8月,北京警方抓获“求职美容贷”诈骗团伙十余人,突击检查涉案医疗美容机构9家。在作案过程中,招聘团伙与美容医院相互配合,在招聘、整容、贷款等环节设套,形成了完整的犯罪链条。美国医疗诊所标价近10万元的全面整形,实际花费不过4000元。

美容贷通过延长犯罪链条来转移风险,但这并不是一种新方法,而是传统美容贷的变种。2014年美容贷款市场开放,伴随着整容行业。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2014年刚刚起步的中国整容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2019年扩大至8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整容市场。随着整形费用的高昂,美容贷款应运而生。高峰时期,国内有上千家美妆贷款平台。

“所谓美容贷款,贷款平台直接把钱打到医院而不是我的账户上。医院收手术费,中介拿提成,借贷平台赚利息。”刚上大学的李,因为割双眼皮、隆鼻,负债6.4万元。与其他消费场景类似,她也在一家美容院遇到了诱导贷款环节。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能顺利贷款,工作人员要求她隐瞒学籍,填写虚假的工作和收入信息。手术费用46000元,李贷款24笔,本息合计64000元,年利率18%左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不少美女贷款通过息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设置连环套,部分女生陷入债务陷阱,甚至成为套路贷团伙长期赚钱的工具;在利益驱动下,套路贷团伙采取非法催收措施,不担心逾期和坏账。

各地套路贷引发的悲剧屡见不鲜。2020年12月,公安部披露了全国首例纯网络套路贷涉黑案,以王某涛为首的犯罪组织通过“借新还旧”、“以贷还贷”等方式恶意举债,债台高筑。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以近2亿元的投资获利28亿余元,尚有约98亿元未收回的非法债务。为了提高催收率,该团伙先后与24家催收公司签订合同,将部分逾期债务外包,通过电话辱骂、威胁、发PS裸照等方式催收。4.5万名遇难者中,四川成都吴某因无力偿还,与丈夫烧炭自杀;青海西宁蒋某瑞,因轮流领取的精神折磨上吊自杀。

深渊凝视

前不久,京东金融因为一个借贷广告视频被称为热搜。广告里,一个打扮的农民工因为妈妈晕机要求换座位,我姐空给她推荐了升舱服务。坐在后排的人帮他从JD.COM金条申请了15万元的贷款。

这种广告不是京东金融首创的。在“微博借钱”的广告中,一对中年夫妇去酒店办理入住。男子付款时发现余额不足,灵机一动,开通了微博备用金。“360借条”的广告里,一个衣衫褴褛身材矮小的男人说要让空妹子过上好日子;空大姐表示怀疑,当场要求男子开360欠条。看到给他15万的额度,他爽快的答应了。“年轻的话,想花就花,还可以分期还。”蚂蚁花呗系列广告中,情侣借钱买家具,“群居动物”借钱请他们吃饭,学生借钱环游世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镇认为,此类广告所展示的扭曲的价值观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我们一直在倡导普惠金融,但全民覆盖到一定程度后,诱导过度消费就成了问题”。黄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基金供应商尝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适应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服务更多的人,是一个积极的进步。但是,资金的供给不是简单的商业活动,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相关平台考虑不充分。

消费通常是指除房贷、车贷之外的银行消费贷款,加上消费金融公司和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的现金贷和消费分期业务。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逐步起步,2015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中国个人整体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18.95万亿上升至2019年的43.97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3.42%。

过去几年,从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到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消费贷、现金贷遍地开花。年轻人不管资质如何,都能轻松贷到高额贷款。“一旦你开始关注网贷,你会发现随便打开一个App都是在催你借钱。”21岁的Lesu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她的一个室友因为没有在网上借款而被迫退学。“那时候我就觉得网贷很可怕,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这样。”而现在即将毕业的乐苏,因为超前消费和偶像化,负债近2万元。

豆瓣集团“欠债人联盟”11月刘发帖统计,有362人提及欠债原因及数额,欠债总额达13454万元。其中,比例最大的是那些因超前消费和游戏氪石而负债的人。共158人,总负债2718万元,平均每人负债近17万元。“所有平台都在洪水灌溉中借钱,最后暴力催还。对于没有做好信用消费准备的人来说,这是一场灾难。”刘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很多年轻人急功近利,却不知道借钱只是开始而不是完成,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据黄镇介绍,目前网贷平台的运营和推广存在一些潜规则:一是捆绑销售或场景植入销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借款;二是掠夺性贷款,在低利息的宣传下,以信用评估费、服务费、手续费等名义虚增费用,收取更高的罚息和滞纳金。“在强监管的大背景下,持牌金融机构有所收敛,但无牌小贷公司在合规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黄镇指出。

一位“你我贷”平台前员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高于商业银行,选择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的往往资质不够;在这种背景下,小贷公司往往需要通过高息来覆盖高成本和高风险。

“这是一个盯着你的深渊,”债务人联盟的一名成员写道。根据规则,只要用户按时还款,就会鼓励他们借更多的钱。如果不能一次性还款,系统还会贴心的提供分期还款服务。这种分期还款会进一步麻痹借款人的判断力,误以为还款很容易。但通过增加手续费、分期服务费、变相盈利等方式,很容易将缺乏自制力的借款人拖入深渊。

把贷款支持贷款和负债当作互为因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迷宫。“以前信用卡是有免息期的,可能可以用贷款周转贷款。目前各种消费贷款都没有免息期,窟窿会越来越大,肯定翻不下来,甚至崩盘。”黄镇说。

唐龙今年28岁。因为过度消费,最高的时候欠下了8万多元的贷款。他深陷网贷多年。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了转贷的操作逻辑:“某平台还款后会收回一定的金额,比如还1000元,扣利息,然后你的800元金额会被退回,你可以用这800的金额去偿还其他平台。这样下去,总量会继续下降,你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平台。”

“规则复杂,借贷方便,让你觉得无伤大雅。”唐龙说,在“还贷”的过程中,他形成了一种错觉:“最后拿到钱后,他会认为那是自己的血汗钱,所以他不用还。为什么有钱还要去上班?”

毕业那年,小英的一万块分期音乐的额度很快就用完了。为了避免逾期,她陆续办理了几张银行卡,金额累计到3万元,开始以贷养贷。小英的借贷平台一度积累到二十多家,现在很多都倒闭了。“如果后期没得选,就不会在意利息高低,哪个平台放贷。”最关键的时候,她发现自己连300多块钱都交不出来。情急之下,她以1000元的价格将手机转卖,并冒险借用了“714高射炮”。

“高射炮”是债务人的行话,意思是7、14天期限的网贷,包含高额“斩首利息”和逾期费。“比如借2000,实际拿到1500,七天后需要还2500。逾期一个月,逾期费可能高达5000。”唐龙也摸了摸“高射炮”,说道。此时,债务人已是山穷水尽,无钱可贷。

2019年2月,Xi一名21岁的女演员从17楼跳下。当她父亲收拾东西的时候看到账单,才知道女儿一个人已经还清了三年的网贷,死前还欠着十几万的贷款。2019年8月,南京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也选择了跳楼自杀。前一年,他从10家持牌金融机构贷款36笔,共获得贷款72000余元。在他去世后的日子里,他的家人不断接到催款电话。“我们希望他是最后一个因为校园贷款而死去的孩子。”他爷爷向媒体哭诉。2020年10月,一对大学生情侣在南京实习期间烧炭自杀。警方调查发现,两人均来自甘肃白银贫困家庭,生前都卷入了网贷纠纷…搜索发现,年轻人因负债过多而自杀的悲剧近年来在各地不断上演。

高利贷、套路贷、校园贷、“高射炮”、砍头、暴力催收……这几年暴露出来的种种乱象,让网贷的行业形象和声誉一落千丈。被采访的你我前员工并不否认上述乱象,但他认为这些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贷款公司:“供需两端并没有完全分离。在需求端,有一群人专门偷工减料。大部分都是信用黑户,一个人可能借几十、几百,研究如何不还平台贷款,直接导致催收暴力,平台坏账率上升。”

落地有多难?

“对我来说,花钱是孤独的,还钱也是孤独的。有一种深深的空空虚感。”李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次面临逾期危机,他都四处筹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然后一旦危机暂时解除,他又会恢复平时的花钱习惯。现在,面对贷款逾期和“社会死亡”,他释然了,承认自己暂时放弃了还款。

同样放弃还贷的徐守成和李启元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从2015年大学毕业至今,断断续续做过8份工作,月薪3000元左右,累计失业时间长达3年。“我没有网络赌博,没有投资,纯个人提前消费。”加了微信后,徐守成不等问题就开始自言自语:“住免费房,月租1500元。每天点外卖,从来不看价格,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一天吃三四十顿,一天两顿,经常吃宵夜。算下来,吃住一个月5000左右,三年就是18万。”多年后,徐守成的债务现在已达41万元。

徐守成说,他目前处于“溺水”状态——在经历了以贷养贷的乱象后,他开始凭直觉行动。债务人习惯将还清贷款描述为“上岸”。对于徐守成这样的溺水者来说,利息不断滚动,登陆遥遥无期。据媒体报道,90后从“网贷”泥潭中成功落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或者在自己工作稳定的基础上做好理财规划,一次性还清所有网贷;或者靠父母“帮忙”然后强行与网贷一刀两断。

2018年,因一笔贷款逾期,催收人员给小英母亲打电话。“我妈也没钱,给了我两万多,以为我转了。”小英没有坦白真实的债务数额。为了还债,次年7月,她辞职从老家大连来到上海。在上海,小英白天上班,接单,晚上熬夜写论文。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还贷。2019年底,小英接近收支平衡,家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因为我妈帮我还钱,收支平衡出了问题,她去借钱。把我那点积蓄给她还不够,我又借了。”母女俩于是陷入了循环贷款的怪圈。

小英提到,豆瓣集团“欠债人联盟”中有很多充当“债务摆渡人”的诈骗分子。“只要有人伸手,债务人就很容易冲上医生,从一个深渊掉到另一个深渊。”小英说。“债务人联盟”贴出了一个举报帖,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诈骗债务人的招数:晒收入“钓鱼”、私信借钱、提供协商还贷、帮忙提征信、防爆通讯录等有偿服务。一位知乎网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小债缠身后,别无选择,只能误打误撞赚钱。她从网贷平台借了20万元“补单”,最后却血本无归。现在她打三份工来还债。

目睹前面提到的团内乱象,刘翔强调,上岸没有捷径,上岸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戒除“花钱瘾”,抵制网贷平台的各种诱惑。

无法控制的游戏瘾一次又一次把迎海的男朋友拖回债务泥潭。“我们刚在一起一年多,他在梦幻西游充值了20万左右,一直用信用卡和网贷。后来他父母帮他还了10万左右。半年后,他偶然登上自己的支付宝,发现还在继续充值,又充了20万、30万。”迎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的男朋友实际上生活非常节俭,但她痴迷于主宰游戏世界的乐趣。后来在她的要求下,男友以两万多元的价格将游戏账号转卖。

为了打破债务循环,2020年10月,小英的母亲来到上海,向女儿分享了自己的还贷经验——不再用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贷款,转而采用“存够一家的钱,还另一家的钱”的方式。“现在她还在付钱,但精神状态很好”。在母亲的鼓励下,小英重组债务,从12月起暂停所有网贷还款,全力以赴还信用卡。“我现在一个月挣8000多,一个月还掉6000多,剩下2000块过日子。这样算下来,差不多要三年才能还清所有债务。”为了戒瘾,她解绑了所有网购平台的银行卡,要求自己从此只消费现金。

对于每月生活费只有1500元的大学生李来说,6.4万元的美容贷款是一笔巨款。分24期后,每月还款额2600多元。她需要兼职做家教,周末不定时上课,累死了。李小心地克制着自己的消费欲望。化妆品只用了眉笔,口红,面霜,彩妆粉,洗面奶换成了3元多一瓶的美肤宝。买衣服的时候,他只去拼多多。“今年冬天,我买了两条裤子,每条十几块钱。”

她把自己的欠债经历写在网上,有网友对她印象深刻。一封私人信件提出帮助偿还债务,但她拒绝了。半年后,李已还款14837元,尚欠5万余元。她打算寒假出去工作。“我还是想走看起来最辛苦,其实最实际的路,一点点省钱。”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债务人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321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