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彩电(等离子电视工作原理)

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等新兴显示技术,液晶固有的色域窄、响应时间长等缺点是用户和电视厂商难以承受的。众所周知,被大家推下去的液晶曾经风光一时(仅2016年三星一家就出货4790万台液晶电视),杀过自己的竞争对手也不在少数。从这期开始,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被液晶杀死的老电视。

本期,我们介绍等离子电视。

液晶电视的“头号敌人”

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是一种采用等离子平板屏幕技术的显示设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1997年12月,日本先锋推出第一台家用等离子电视,使等离子电视第一次进入家庭——这是电视显示技术革新的关键时期。背投、等离子、液晶等新型电视。开始陆续普及,迅速将有70年历史的CRT电视赶下神坛;而产品理念高度重合(同样追求轻薄和画质表现力)的等离子和液晶,自然成为矛盾最尖锐的敌人。

等离子液晶的优缺点:

与液晶利用电流改变薄膜晶体管中的晶体结构来成像不同,等离子电视依靠高压激活显影单元中的特殊气体,利用其产生的紫外线激发磷光物质来成像;不同的显示原理直接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成像效果。

与液晶电视相比,等离子电视具有屏幕响应时间短、清晰度高、色彩鲜艳、对比度高、暗部细节层次好等优点。缺点是尺寸限制大(小尺寸加工困难)、功耗高、使用寿命短、容易留下图像残影(烧屏)。

与等离子电视相比,液晶电视的优势和劣势正好相反。优点是图像细腻,功耗低,亮度高(功耗相同),寿命长。缺点在于屏幕反应时间长(拖影),暗场色彩表现困难等等。

总的来说,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竞争最激烈的时期,等离子电视的画质要强于液晶电视。从当时业内流行的“外行买液晶,内行买等离子”的说法,不难看出人们对等离子电视的信心。

为什么等离子最后被“干掉”了?

事实上,对于等离子电视衰落的根本原因,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发现是这样的:

1.技术过度集中,致命缺陷未被克服: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无论是原有的液晶还是等离子,都面临着各种技术瓶颈(“液晶的拖影”和等离子的“烧屏”)。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两者获得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多家企业联合开发的液晶不断突破,而等离子技术被松下等少数公司垄断,导致技术迭代缓慢。

2.阵营过于单薄,在营销战中败给了LCD:由于等离子技术一直掌握在松下、先锋等少数企业手中,当夏普、索尼、三星、LG等LCD厂商抓住“功耗、烧屏、性价比异常”三大死角穷追不舍时,等离子厂商轻薄的传言迅速被淹没——2006年第三季度,全球37寸以上超大屏超薄电视市场,

3.移动智能时代,压垮等离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上所述,等离子的尺寸有限,这其实是等离子的致命伤(实在没办法做小)。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松下为首的等离子制造商始终无法推出尺寸低于40英寸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看看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手机,似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等离子突然退出市场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272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