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强等于多少)

教学背景本课要求学生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数值,了解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和原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不了解测量大气压

教学背景

本课要求学生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数值,了解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和原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不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学得不够透彻。那么,如何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如何在课堂上设计测量大气压力的实验,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

导入新课:

老师:鱼在水中会受到水的压力,那么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大气的压力吗?在今天的课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压力”。

讲授新课:

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老师:老师先给你表演一个魔术。

实验:在一个玻璃杯里装满水,用一块纸板盖住嘴。用手握住纸,把杯子倒过来,移开拿纸的手,观察现象。

老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纸没掉。

老师:为什么?

生:是水吸上去的。

生:支撑它的是氛围。

老师:怎么证明是被水吸收还是被大气支撑?

生:被水吸的话,大气中还有水的话,纸不会掉下来。反之,如果有大气支撑,纸就会掉下来。

2.实验:把杯子放在玻璃钟罩里,用气泵不断把空气抽出来。

现象:抽空气到一定程度,纸张脱落。

老师:现在,你知道是水还是大气?

生(合唱):是氛围支撑的。

老师:大气把纸保持在什么方向?

4:向上。

老师:同学们,下面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为大家做了示范。

实验三:用吸管吸奶盒里的奶,吸完奶继续吸,观察现象。

实验四:将一个薄膜塑料袋放入广口瓶中,让塑料袋尽量贴近瓶壁。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橡皮筋扎紧。试试看你能否把塑料袋从瓶子里拔出来。

生:牛奶盒会缩水。因为吸完奶继续吸,奶箱内压力变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箱内压力,把奶箱压平了。

生:塑料袋拉不出来。由于塑料袋紧贴瓶壁,袋口扎紧,塑料袋与瓶内壁之间的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力将塑料袋紧紧压在瓶内壁上。

老师:大气把牛奶盒和塑料袋压向哪个方向?

生:把牛奶盒往里压。

生:把塑料袋压在瓶子内壁上。

老师:大量的现象表明,大气对其中的物体施加了一个各个方向的力。大气产生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力,简称大气压。

(老师展示三张图:喝饮料、吸钩、吸墨水的自来水笔)

老师: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杯子里的饮料可以通过吸管进入嘴里?

思考与讨论二:为什么带挂钩的吸盘能牢牢贴在瓷砖表面?

思考与讨论三:自来水笔吸墨。当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会被吸入橡胶管。为什么?

生:饮用时,将吸管内的空气体吸出,使吸管内气压变小,外界气压大于吸管内压力。把饮料往下压,把饮料压到嘴里。

生:吸盘压在墙上时,挤出吸盘与墙壁之间的空空气,使吸盘内部压力变小,外部大气压力大于吸盘内部压力,从而将吸盘紧紧地压在墙上。

11:自来水笔吸墨时,按压弹簧片,使橡胶管内的空气体被挤出,橡胶管内压力变小。外界大气压力大于管内压力,所以把墨水压入橡胶管。

老师:我相信学生们现在已经确信大气压是存在的。其实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大气压的现象。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赫里希就在马德堡公开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他把两个直径30多厘米的空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气泵把球里的空气体抽出来,然后让马把两个半球往相反的方向拉。直到每边的马数增加到8匹,半球才被拉开。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老师:在实验中,需要16匹马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你经历了什么?

生12:大气压力很大。

测量大气压力。

老师:那么,大气压有多大?我们能找到一个粗略测量的方法吗?

(老师展示了一个拔了针头的注射器,演示了当注射器活塞被推到底部时,和前端是否堵塞时,拉动活塞的区别。)

老师:为什么两种情况下拉活塞不一样?

生:前端不堵塞时,活塞内外两侧都是大气压,压差为零,很容易拉开。

生:前端堵塞时,由于活塞已经被推到底部堵塞,活塞内侧的压力几乎为零,外侧的压力是从大气向内的,所以拉活塞时需要克服大气压力。

老师:我们怎样借助注射器来测量大气压力?

生:利用P=F/S,只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作用面积,就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力。

老师:如何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生:测量活塞刚拉起时所需的拉力,利用两个力的平衡得到大气压等于拉力。

老师:如何测量活塞的作用面积?

生:用刻度尺测量活塞上刻度部分的长度L,求出注射器的体积V,用S = V/L计算活塞的作用面积。

老师:根据以上方案,实验要用什么设备?

卫生: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老师:实验前需要把活塞推到底部吗?需要屏蔽前端吗?如果不推到谷底,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生:实验前需要将活塞推到底部排出空气体,前端要用胶帽堵住。如果不推到底,空气体会残留在注射器内,使得需要的拉力变小,计算的大气压也变小。

师:实验中,活塞是否只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压力?

生:还有活塞和壁面的摩擦力。

老师:如果考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生:会使所需张力过大,计算的大气压过大。

老师: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的实验只是对大气压的粗略测量。

(学生分组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并报告实验结果)

教师: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得到了1个标准大气压= 760毫米汞柱= 76厘米汞柱= 1.01×105帕= 10.3米水柱的实验结果。在我们周围,也有非常简单的仪器可以测量大气压力。

(老师介绍空箱式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课后反思

本课以实验为主要载体,突出了“科学源于生活”的特点。它以生活化的事例逐一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引入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液体压强,同时对液体压强有了切身的体会。但是,在大气中,我们感受不到大气压力,甚至忽略它的存在。这节课引入了“如果水中的鱼受到了水的压力,那么大气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大气的压力”这个问题。引入生活可以在瞬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课“盖杯实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用实验消除“纸被水吸走”的猜想。这种教学模式对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讲授知识产生兴趣。当然,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构建需要教师充分把握科学的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来建构情境、设置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促进学生的有效探究。

三是巧用生活化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充分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教学要敢于突破教材限制,立足实际加强创新。在感受眼前大气压的铺垫下,这节课的老师用学生熟悉的注射器来粗略测量大气压,不仅让学生对大气压有了更好的认识,还全面提高了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误差的能力。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金城第四初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1月27日第5版

作者:阮丽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223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