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是什么东西怎么吃(槟榔吃的是仁还是皮)

作者: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陈明9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视听节目宣传销售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称,国家广电总局和互联网视

作者: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陈明

9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视听节目宣传销售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称,国家广电总局和互联网视听节目管理部门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视听节目宣传销售槟榔及其制品。

槟榔是什么东西怎么吃(槟榔吃的是仁还是皮)插图

此前,8月12日,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宣布,中国同胞请勿携带槟榔进入土耳其。根据土耳其法律,槟榔所含的槟榔碱被认定为毒品,因为它具有致幻的特性。

一时间,槟榔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槟榔致癌,槟榔是药的说法不绝于耳。其实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此外,除土耳其外,澳大利亚还将槟榔碱列为第四类药物和处方药,禁止将槟榔碱运入澳大利亚。槟榔真的会致癌吗?槟榔这种中药不能吃吗?让药剂师来回答这些问题。

槟榔真的是致癌物质吗?

槟榔是亚热带和热带植物,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在中国湖南、海南和台湾省广泛种植。嚼槟榔致癌,来源于流行病学。当时口腔癌在东南亚高发,医学专家发现患者的共同特点是“嚼槟榔”。

目前槟榔致癌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槟榔中的粗纤维容易摩擦口腔黏膜,对黏膜造成反复创伤,形成局部慢性损伤,进而导致癌变。

槟榔中所含的生物碱槟榔碱能促进上皮细胞凋亡。人们嚼槟榔时,常加入烟草、槟榔叶、槟榔叶、花序、熟石灰(氢氧化钙)和一些特殊的调味剂等。这些辅料或调味剂具有很强的碱性和刺激性,会增加其毒性和致癌性,进而导致癌症。

嚼槟榔的人往往同时有吸烟的习惯。槟榔和烟草一起吃更容易促癌。

药用槟榔还能用吗?

嚼槟榔致癌。药用槟榔呢?“嚼槟榔”和“用槟榔入药”区别很大。

首先,槟榔在中国有1800多年的药用历史,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杀虫消食、行气利尿、止疟的功效。为“南药四绝”(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之首。

药用槟榔部位

槟榔入药时,不仅经过炮制、提取、除杂等达到减毒的目的,而且服用时是中药煎剂,不会对局部口腔造成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不会引起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癌。其安全性不应与长期咀嚼槟榔所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相混淆。

药用槟榔 VS 食用槟榔

食用槟榔又称“嚼槟榔”,一般由槟榔(仁或壳)、烟草、槟榔叶、槟榔叶、花序和熟石灰(氢氧化钙)以及一些特殊的调味剂组成。这些辅料或调味剂具有强碱性和刺激性,会增加其毒性和致癌性,进而导致癌症。

市面上常见的食用槟榔

药用槟榔与嚼食的槟榔存在根本区别:

1.所用原材料的不同部分:

嚼槟榔用的槟榔是“幼果”,包括皮和壳。药用槟榔用成熟的坚果;

2.不同的处理:

咬过的槟榔用石灰水浸泡,再加强碱性和刺激性的香精香料。这些佐剂有致癌物质,容易造成口腔黏膜损伤。药用槟榔必须经过炮制、加工、提取、提纯,具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3.入口方法不同:

有的人嚼几个小时槟榔,对口腔黏膜产生化学刺激和机械损伤,导致黏膜下纤维化、白斑和苔藓病变,进一步恶化就是口腔癌。药用槟榔作为汤剂口服,长期服用不会刺激口腔黏膜;

4.不同剂量:

嚼槟榔没有时间限制,属于大量无限使用。药用槟榔在国家药典里是有限制的,一般一天3到5克,杀虫的药只有30到50克。比如中药口服液“四磨汤”一天只服用2.25g,剂量非常安全;

5.疗程不同:
嚼槟榔是一种生活习惯,容易造成慢性损伤和累积损伤。药用槟榔疗程短,如“汉森四磨汤”,需3至5天。疗程短、剂量小,不会引起血液中毒、慢性损伤和癌前病变。

6.卫生习惯不同:
咬槟榔常加入一些有毒物质调味,起到兴奋作用。而药用槟榔绝对不会添加这些东西;

7.安全性是不同的:

嚼槟榔诱发口腔癌涉及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剂量、疗程和用法,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病率。在多个环节采取了有效的脱毒措施,保证了药用槟榔的安全性。

可见,药用槟榔作为中药,应该和食用槟榔区别对待。嚼槟榔致癌不等于药用槟榔致癌,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药用槟榔及其复方制剂能致癌。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往往容易听风吹雨打。他们一听说药物有致癌作用,马上就有了负面印象。众所周知,“你的砒霜就是你的蜂蜜”,安全是相对的。以正确的方式和正确的剂量使用药物,将对人体有益无害。

近年来,随着槟榔文化的大力传播,也因为嚼槟榔能让人产生欣快、兴奋、提神、上瘾的感觉,所以嚼槟榔的人越来越多,年龄分布也越来越广。但长期咀嚼槟榔会产生致癌等各种毒副作用。为了健康,最好不要碰!

口腔癌公益图片

声明:本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文章及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145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