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唐诗登黄鹤楼)

李白《黄鹤楼去扬州送别孟浩然》诗中说: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缭绕、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去扬州旅游。帆远,影蓝空,天上只看得见长江。这首诗不是从小就

故人西辞黄鹤楼(唐诗登黄鹤楼)

李白《黄鹤楼去扬州送别孟浩然》诗中说:

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缭绕、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去扬州旅游。

帆远,影蓝空,天上只看得见长江。

这首诗不是从小就背的吗?它还能有什么秘密?

其中一个秘密就在于诗的题目和第二首诗中扬州的不同名称。题目说孟浩然的目的地是广陵,但第二首诗说孟浩然将顺流而下到扬州。虽然教我们背这首诗的老师可能会说扬州的“古名”是广陵,但李白用古今名写作,不仅仅是为了避免重复。

“扬州”这个名字是汉武帝时期最富有的。汉武帝在全国设置了十三个刺史部,其中扬州刺史部高于现在的各省,而今天的扬州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叫“广陵”。历经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隋朝,这个超大型的扬州基本存在,但它的大部分所设在建邺、建康、丹阳,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唐高祖唐元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广陵开始被称为“扬州”,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今天扬州老城区的广陵区从此被命名为“扬州”,拥有了超大扬州的原始地名——类似的情况还在山东青州、兖州(Y m: n)、江苏徐州三市上演过,如今都是汉武帝历史上获得超省辖区专名的城市。

说了这么多,清楚了吗?李白就是在黄鹤楼把孟浩然送到广陵的,广陵已经叫扬州了。

这种情况下,李白如果只追求简洁准确,应该只用一个地名。

然而李白写诗送别爱豆。“简洁准确”显然不是第一标准。送别诗要感伤,要抒情,要深情。事实上,李白确定这首诗题目中的“广陵”与诗中的“扬州”在历史上是不平等的。但是,很明显他这样把它们混在一起是有特殊目的的。目的是甚麽?可能是看了第二个秘密就猜到了。

李白诗《故人黄鹤楼西词》背后的第二个文化秘密,是一个著名的典故。

南北朝时,南朝梁朝的殷芸写的《兀术人小说》:

有客相随,各有所愿。或者我愿意做扬州刺史,或者我愿意多赚钱,或者我愿意骑鹤上升。其中一个说:“我发财了,骑鹤去商州。”三者皆欲。

段子的大致意思是几个嘉宾聚在一起,说出自己的人生梦想。有的说要当扬州刺史,有的说要比家里有矿的有钱人更有钱,有的说要骑鹤成仙。其中一个说,好吧,我要的是“富贵骑鹤到州”,富贵长生,在扬州做刺史,做大官。

这就是“骑鹤登州”的典故。后来的成语有“骑鹤登州”、“骑鹤到扬州”、“骑鹤看扬州”、“骑鹤登州”,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现在想想,太贪心了。梦想当官发财成仙,或多或少是一厢情愿。但古人觉得这简直太潇洒了,太潇洒了,就不要了。再想想李白风流豪放的活动,比如修仙、交友、求官等等。李白无疑是认同“有很多钱,骑鹤到更高境界”的。

“黄鹤楼”一般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传说,当时费祎去仙,骑着黄鹤,但事实上,武汉黄鹤楼的神奇起源要比三国时期早得多。但是,无论如何,其实这只“黄鹤”是一只货真价实的鹤。请参考本专栏↓↓

诗不能说鹤舞飘流,天上闻。仙鹤文化解读

回到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扬州》中,我刚才说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能没有用到“有许多钱,骑着鹤上扬州”的典故。但是,把“故人辞西黄鹤楼,烟花三月去扬州”这两句话直接和“腰缠万贯,骑鹤去扬州”相提并论,仙鹤也曾提及,扬州也曾指出。李白这里确实是偷偷用了这个著名的封建文人最喜欢的下雨的典故,讲的是他如何祝愿孟浩然去扬州做大官,发财,成仙,美梦都成真。

李白《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扬州行》这首诗的第三个文化秘密是,这首诗可能最初出自一首民歌。

李白《江夏之行》诗云:“忆我昔日娇小姿,我也自持。为了嫁给一个丈夫,你必须避免长相思。谁知道嫁给一个商人,却很悲哀。自从做了夫妻,你去过农村吗?去年,我去扬州为黄鹤楼送行。眼看扬帆远航,心却奔向大江。虽然只有一年,但这是三秋。搞得我肠子都要断了,恨你很久了。董家西社同时送,走南闯北不超过一个月。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行李要去哪里,你可以通过制作有声读物来切断它。往返南浦,想问西江船。我是一个年轻的女孩,为2008年化红妆。一个是老婆,一个人很难过。对着镜子哭,却在所有人面前哭。轻佻不如轻佻,一直跟着。如果你后悔做了商人的妻子,你的青春也就离开了。现在也是一样的乐趣。你去荣华谁知道?”

李白《江夏之行》这首诗的内容很简单。指的是一个商人的妻子空方思福,回忆当年结婚分离的场景,叙述看到卖酒的夫妇恩爱有加,越来越后悔做了商人的妻子,渐渐老去空。其中有四句:“去年,我去扬州为黄鹤楼送行。眼见帆远,心奔江。”怎么样?这四句话和黄鹤楼里李白的《去扬州的路上告别孟浩然》一模一样吗?

标题“江夏之旅”中的“江夏”,其实与“黄鹤楼”有直接关系。唐朝开元年间,鄂州府设在江夏县,即现在的湖北省五常市江夏区。“兴”字指的是“唱腔”。《江夏之行》载于宋代郭茂谦《乐府诗》卷九十。认为是李白创作的新乐府诗,但很可能不完全是李白自创,而是受到江夏民歌的启发。在李白生活的时代,江夏沿江已经有了便捷的交通,商业氛围比其他地区更加繁荣。再加上李白家是经商的,大概熟悉《商人之妻》这种哀怨的民谣。于是,这部相对简单而深刻的《江夏之旅》应运而生。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以致最后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商人”和“谁先把钱看了,才不管他怎样离开了她”的描写相比,李白《江夏行》中的“青年”和“商人的妻子”还是很深情的。

李白的《黄鹤楼去扬州途中与孟浩然告别》乍一看,似乎是一首普通的诗,很多诗人都在用。然而,随着我们的探索,它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明显和迷人。

即李白“十年太平”期间的诗酒情谊,黄鹤楼、神仙、商人之妻、离别等意象的叠加。,以及江夏民歌的启发,促成了《江夏游记》等作品。黄鹤楼《去扬州途中的孟浩然》是对人生偶像孟浩然的一次隆重告别。27岁的李白在他的告别诗中对孟夫子的浪漫风格和对成功的期望增加了赞扬。这是盛唐的样子,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也是那个整个时代的自信、激进、昂扬。

作者:孙秀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939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