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的格式(清代八股文是什么意思)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直到清末才退出历史舞台。从出现到鼎盛再到衰落,历时一千多年。这种由朝廷设置科目,统一考试,士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直到清末才退出历史舞台。从出现到鼎盛再到衰落,历时一千多年。

这种由朝廷设置科目,统一考试,士人自由应试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僵化腐朽,最终被更加现代化的学校所取代。但说到“科举”,往往有一个词是人们一起提到的,那就是“八股文选士”。事实上,中国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选士”始于明代。

早在元代,当时的人们就认为唐代的科举考试,再加上诗词赋,会使士人弃书追末,而宋代的人则大力“文治”、“专科”,进而造成文风“卑弱”,士人风气越来越萎靡。同时,他们也认为科举太浮华,太现实。所以元朝政府并没有特别认可科举。明朝建立后,由于急需人才,推荐在早期一度非常兴盛。但随着政局的稳定,朱元璋开始高度重视科举,推荐“恐开私事之门,必引竞争”的说法没落,科举正式成为帝国的重要制度。

明朝的科举考试是用“四书”“五经”的命题设计的,士子的答卷只能“代圣人说”,也就是用圣人的口吻写。所以题的范围,答题的标准,试卷的风格都成了公式。在“以儒治国”的时代,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我们掌握了这些儒家经典和文史知识,走上政治后,就能彻底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儒家为中心的思想,而统治阶级就不会担心知识分子反对孔孟之道,同时又能压制异端。

将科举考试的范围限定在“四书”和“五经”,需要以朱成学派的注释为准。除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还要防范“无政之治”和“众议之异”,还要考虑考试制度。因为参加考试的考生时间精力有限,面对漫无边际的经典,几乎无法备考。从汉代开始,儒家经典开始成为学校的主要教材。明朝永乐年间,明太祖朱迪命胡光等人编纂了《四书五经》,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作为各级官学和科举的法定教科书,他们排斥一切学派,只以朱成的理学为基础,士子应试。据明慧选,“秦汉以后的书,不能引。”当时人们指出:“国家以经选士,除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自然之书不列为学官外,经注以宋儒所订为准。这就是古人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目的。”有人尖锐地把这种做法比作“秦始皇焚书”,说“以义取士之法,与秦焚书之法无异。他聪明伶俐,秦耳拙,欲愚天下也”。这些评论很有道理。可以说,明代“八股文”借鉴汉武帝“废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政策,将文化专制政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八股文选”的制度虽然“统一了思想”,“愚民天下”,但在防止作弊上却是“意见之树”。因为自古以来就没有考试作弊,到了宋代,就有人勾结考官,在试卷内容中或首尾使用虚词作弊。明代根据历代防止作弊的经验教训,认识到除了采取贴名、抄写等措施外,还必须对文章的内容和格式作出规定,才能杜绝作弊行为。

八股文结构对主题有特殊限制。从“破题”入手,即破题意,有显破、隐破、顺破、逆破、正破、反破、分破、对仗,多为对仗句。“继承一个问题”就是继承一个问题,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意义。可分为正承、负承、顺承、负承,但一定是破一个题的反面。一般用四五句。要求干脆、切题;“开始谈”也是讨论的开始。这里要用圣贤的口吻,一般三四句或十句,或对仗或散文。要求对整个题目进行总结,简明扼要;“进入正题”,也叫“入门”,用三五句话把上面的带入这个正题;然后是“首发股”、“中签股”、“回签股”、“捆绑股”,都要详细规定,禁止擅自做任何事情,最后“倒签”完成。

在这样一丝不苟的标准下,学者必须严格按照格式书写,作弊难度很大。清朝乾隆四十七年,朝廷下令:“考官事先拟好一篇关于虚字的演讲稿,送学者们遵照执行”,即每一个考生都必须使用同一个虚字,如果违反,卷子无效。这将进一步防止作弊的可能性。

八股文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知识分子宁愿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接受僵化的考试,也不愿接受不公平的考试。八股文虽然在防止作弊方面有所进步,但也将考试的刚性发挥到了极致。顾在《日知录》中写道:“考试之弊,求才之道不足,防奸之道有余。”

由于“八股文选”的不良后果远大于其实际效果,这种考试制度越来越不受学者欢迎,也越来越阻碍真正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部门。

南宋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李导曾说:“考诗赋之音易,知策之汗难。”自科举产生以来,如何将阅卷标准化、客观化一直是考试制度最难的要求。范艳指责当时的考生“给或写800字,讨论或写千余字,提出假建议或问题,铺开其他东西,赶走粉丝,重雅轻俗”。宋代《公举令》规定有360字的限制,500字的限制,但学者们往往不遵守规定。

《容斋随笔》作者洪迈也说,“今义、理、策三千字,单篇随笔就有几百字。一寸之下,你贪,累,精致?宜循体质而归。”所以明代对八股文的字数有严格的限制。取得省考后,一起试“五经”,限500字;“四书”的意思限定在300字以内。

清朝康熙年间,需要550字。乾隆以后以700字为准,否则试卷无效。因此,八股文阅卷过程变得比以前更加客观、规范和高效。当然,这个“标准”和“客观”在它的弊端面前已经失去了积极意义。

清末,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变革”,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完善制度,以改变积弱破碎的局面,“八足选士”首当其冲。戊戌变法期间,八股文先于科举制度被废除。虽然后来又恢复了,但从光绪二十七年开始,八股文就变得可有可无,与为官无关了。

光绪三十一年,八股文正式全面废止,退出了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891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