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社的职能是什么(人社部门是什么单位)

1922年,万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商业片《舒振东中文打字机》,正式拉开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序幕。今天,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无数中国动画人坚守在创作一线,

1922年,万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商业片《舒振东中文打字机》,正式拉开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序幕。今天,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无数中国动画人坚守在创作一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引领中国动画在技术与艺术、文化与审美的维度上呈现出原创性、进步性和多样性。积极理性地回顾过去,沉思现在,展望未来,进而引领中国动画奋进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世纪”,创造更加耀眼的“新高峰”,是每一个中国动画人的使命和责任。

回首一百年:

为什么「洋东西」会在中国生根发芽?

1988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发明的光学成像机奠定了动画的技术基础,也是最早的动画投影系统的雏形。1907年,美国人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发明了“逐帧拍摄法”,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动画电影。动画作为一种“舶来品”,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传入中国。在百年的艰辛历程中,不断实现动画的媒介和技术与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多样性的“中国风”艺术诠释。

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许多西方手工艺品得以漂洋过海,涌入中国。其中《可移动的西洋镜》引起了中国动画先驱万兄弟的极大兴趣,于是萌生了制作动画的想法。当时的一些杂志,如《皮影戏》杂志,发表了科普动画原理的文章,但具体的动画制作过程、技法和工艺处于垄断状态。万兄弟把7平米的房子改造成了集绘图、拍摄、印刷、投影于一体的简易工作室。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他们终于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基本技术。继舒振东的《中文打字机》之后,万氏兄弟在《大闹天宫》工作室进一步实现了真人与动画的结合,拓展了动画的表现形式,优化了动画的制作技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万氏兄弟并没有放弃对动画创作的坚持,试图通过动画传达民族救亡图存的精神。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他们先后制作了《同胞觉醒快》、《精忠报国》、《国殇史》、《逃亡空救国》等十几部漫画。万来明曾说,“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我们的同胞迅速觉醒,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从而形成了中国艺术电影与外国动画截然不同的特点。”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这幅耗时18个月、全长9760英尺的杰作,不仅集结了中国人物绣像、山水写意画等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而且在构思上以“牛王默”比喻“日本侵略者”,影射日军侵华,传递“团结一致,克敌制胜,迎接黎明”的抗日精神。《铁扇公主》作为中国动画萌芽发展时期的经典作品,至今仍为国人所熟悉和津津乐道,激励和鼓舞着无数动画人在民族化动画创作的道路上奋进。

20世纪50年代,国内各艺术领域相继出现了“民族化”的创作潮流。1952年,原文化部发布的《1952年工作室制作工作计划》明确了作品“大众化、民族化”的要求。在此背景下,1955年,导演特卫在《傲骨将军》剧组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敲开喜剧风格之门”的创作思路,对50-90年代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电影”正式将中国传统的工笔、水墨画、剪纸、皮影戏、年画、版画等传统艺术引入动画创作,并外化为制作工艺和视觉风格的民族性。比如以金神笔为代表的木偶片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的简约感,以及以特卫《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水墨片都是“同中有异”。在内容上,注重挖掘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章回小说等叙事题材,将东方美学与哲学思维有机结合,成功突出本土化造型、视听、叙事的民族性,以引人入胜的形式美生动直白地演绎中国文化精髓,实现东西方审美趣味的交融共生。以《三个和尚》为例,导演阿达运用喜剧语言和动画手法的结合,用看似不经意的玩笑揭示深刻的哲理,形成了一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寓言式再现。这种内敛、含蓄、独特的视觉风格,不仅让它成为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也代表着中国动画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动画史上获奖最多的动画片之一。

21世纪,中国动画人致力于通过动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和中国民族精神,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创造力。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的本土标识主要表现在高科技语境下,中国动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诠释和艺术再现。随着硬件设施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制作已经进入了无纸化时代。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作捕捉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动画在技术层面上日趋成熟。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代表的多部广受好评的国产动画片,成功为观众打造了高水准的视听体验。与此同时,在内容上,中国动画人积极自觉地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结合不同媒体的受众和传播特点,以发散性思维,探索用动画“重塑”和“再生”传统文化的创作路径,在观念上寻求“传统演绎”和“当代叙事”的联系,从经典抗日小说改编的《小兵张嘎》到聚焦“看不见的大多数”。中国动画人呼应“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需求,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努力在创作中融合技术美学与民族艺术,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的桥梁。从形式到内容,从理念到审美,他们用动画弘扬了中国本土文化之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从动画大国向动画强国迈进。

想想现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忘记反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创作层面,中国动画人可以从海外优秀动画团队的范例中学习先进经验,实现创作技法的提升和文化视野的延伸。在产业层面,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中国动漫在物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整合,有效促进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延伸和结构优化。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正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方面,由于中国动画在国际分工中的弱势地位,版权和原创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在外来价值观的冲击下,中国动画的民族认同意识有待加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需要在未来的创作中凸显。此外,以“唯票房论”、“技术迷恋”、“话题爆炸”为代表的扁平化、碎片化、情绪化的评价标准,潜移默化地将市场偏好作为判断作品好坏的关键,而对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的理性判断却长期缺席于大众认知之中。一些动漫创作者忽视作品的灵性,不仅在艺术风格和价值观上过度模仿日本、美国动漫,甚至以暴力、色情等元素吸引人们的眼球,对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些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动画题材和风格的同质化,质量上“高原”却缺少“高峰”,数据上“收视率”却缺少“回头率”。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本土文化认同的建立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展望未来:

增强文化自信,挖掘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届中国文联、第十届中国作家协会开幕式上,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大业,热情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壮丽气象;第二,坚守人民立场,书写无尽的人民史诗;第三,坚持诚信创新,以与时俱进的佳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第四,带着感情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第五,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实现人生价值。

动画作为一种聚焦儿童的文化形式,对祖国新一代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动画创作者应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们既要理性分析中国动画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又要坚守创作一线,勇于创新,放手一搏,勤于试错。提升我国动漫自主研发能力,努力实现动漫制作关键技术的自给自足,在内容上突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题材类型、审美表达、情感认同等方面实事求是地深入挖掘国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打造一个听得见、留得住、传得开的中国动画新“巅峰”。

站在中国动画百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国动画人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时刻不忘自己对人民、对时代、对民族的文化使命,携手并进,开拓创新,让未来的中国动画以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艺术品格,为国人所喜爱,为世界所瞩目,以动画为载体,实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动画在下一个世纪真正落地生根,走向成功。

(作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动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590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