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骤(简述视觉过程的流程)

来源:【中国教师报】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减负不减质,减负提质”早已成为共识。减负的主阵地在课堂。当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的价值选择还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忽视数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减负不减质,减负提质”早已成为共识。减负的主阵地在课堂。当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的价值选择还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忽视数学的教育价值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时,我们发现,结构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反思、质疑等高阶思维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为课堂教学赋能。

————————————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一个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它以一种许多其他事物与之有意义关联的方式被理解。简单来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结构化教学是根据知识形成的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将要素进行交流,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方法。结构化教学要从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在课程中体现为要素、行为、方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把握基础知识点的本质,主动建立知识,生成知识结构。

小学结构化数学教学是指教师站在系统的高度,着眼于整体的联系,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统一和形成数学知识的结构,使学生充分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构成和思维方法,从而建立相对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提高教学能力,发展数学素养的过程。

那么,如何进行结构化教学呢?

前后沟通知识,拓展思维深度。从操作层面来说,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尤其是基于数学课程的大单元设计,更重要的是需要熟悉整个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梳理单元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学习段之间的纵向联系。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探索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如何教学,设计教育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中小学生需要了解的数学知识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处于不同的阶段。只有把握其发展与整个认知链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认知发展中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听了一节教研课《分数乘除法》,不禁思考如何进行结构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一门复习课程。通常情况下,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老师会先通过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回忆在本单元中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讨论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老师会对知识点进行点拨和补充。最后,老师会让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练习。这是背诵的一般教学模式,但仔细想想,这种背诵对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什么帮助?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老师没有草草结束这节课,而是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来组织十进制乘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你认为有哪些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紧密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哪些知识点比较混乱,需要我们注意和区分?这种方法用系统的思维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根据学生知识学习的基本规律,让学生经历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过程,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

加强横向知识联系,提升思维广度。掌握数学知识的横向联系,关键在于知识点的迁移,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使零散、碎片化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认知系统,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充分探索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才有举一反三的思维主动权。因此,课堂教学也遵循学生的思维轨迹,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册,例1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0.8×3的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计算规律,将小数乘整数的内容转化为关于整数乘的知识点并求解,发现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探索和发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和算法,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有意义学习的体现。在学习0.8×3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整体知识与单元知识的关系,在整体知识感知的基础上完善知识结构。0.8×3的意思是3乘以十分之8,也就是十分之24,也就是2.4。教材中写了一个0.8×3的竖式,让学生整体识别,初步认识到小数乘以整数也可以用竖式运算。而且竖式和之前学的整数乘法竖式很像,可以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来计算。经过这个思考过程,说明十进制乘整数的算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只有充分挖掘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碎片化的知识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便于学生系统感知,进而形成系统的思维品质。

连接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思维的厚度。知识点系统内部有内在的结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通过知识点系统的内部结构联系,分层次、深层次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帮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从而优化认知结构,培养思维品质。通过构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同时作为知识和能力的共建者,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程的整体质量。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册《解题策略》中例题1的教学,强调学生在解题时要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教育问题,把数学问题变成数学方法。策略的形成也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从条件中分析思考”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读懂问题的含义,再深入思考“每天比前一天多挑五个”这个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已知条件的理解,从而走上从条件到问题的推理过程的起点。然后,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再是唯一的列举方式,也是列举方式。通过列举或列举,让学生觉得虽然已知条件的联系是固定的,但解题的策略不是唯一的。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基本步骤,交流解题经验,得出解题的一般步骤:抓住条件思维——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方法——回顾解题过程。在教学例2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结构化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上述四个步骤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反复体验运用这样的结构化模型解题的过程,在学习后期不会轻易忘记。学生在整理知识点、复习总结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结构化思维水平,走向高阶思维。

在“双减”背景下,结构化教学的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回归数学本质。结构化教学要求我们以联系、系统、结构的思想,遵循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规律,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数学本质,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结构,系统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有效地整合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个单元前后的一些教学内容相互有延伸关系,可以重组教材的全新脉络,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走向深度学习。要掌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框架,结构化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整体知识结构,从知识结构中把握核心知识点,运用核心知识点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内化,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结构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在数学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思想,充分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结构,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当结构化教学成为常态,它必将能够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思维走向自我建构的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

追求教育价值。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上,忽视了数学的教育价值和学生思维品质的高层次发展。结构化教学正是利用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结构化教学以数学知识的结构为基础,促进知识传播向教育教学的转变,有效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和系统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高层次发展。

数学是一门注重思维训练和提升的学科。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以思教”,学生“以能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教师掌握数学经验的展开结构,从结构化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结构,理清数学知识的方法结构,以体现结构化教学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善和发展。

(作者单位是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526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