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安妮宝贝的个人经历)

《芙蓉》是安妮宝贝(现名青山)2006年出版的小说。小说中的文字充满了自省和力量。作者似乎写了一切,包括疾病、死亡、出身家庭、爱情、婚姻、命运…什么都没有。小说

《芙蓉》是安妮宝贝(现名青山)2006年出版的小说。

小说中的文字充满了自省和力量。作者似乎写了一切,包括疾病、死亡、出身家庭、爱情、婚姻、命运…什么都没有。

小说以清照和山生穿越大山峡谷进入墨脱、离开墨脱为主线故事,贯穿了清照短暂的过往,山生和内陆河从童年到“现在”的人生故事交织在一起,又相距甚远。

墨脱,被称为西藏的“莲花”,是一个神圣而神秘的象征之地。两个人深入墨脱的旅程,象征着内心探索、跋涉、试炼的旅程。

在一些回忆的故事中,美好生活和内河的故事占了大多数。他们从小就是他们唯一的朋友。美好的生活走的是向外的路,内河走的是向内的路。第二次离婚后,单生终于决定进入墨脱,确认内陆河死亡。

两个人的人生,在青春里短暂交织之后,就像平行宇宙一样彼此分离。但他们永远是彼此的镜子。他们在不同于世俗的关系中保持着生命核心的深层联系。

也许美好生活和内河的外向和内向路径分别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好,心里都有一条内陆河。

一、向外的道路是否是逃避真实自己的道路?

几乎不可避免的是,我们生而为人。我们从小到大,缺少父母、爷爷奶奶、亲戚、社会以及自己的身体、经济、情感等方面。

从小无意识形成的对自己和世界的负面认知,早已根深蒂固。

这些匮乏感所带来的自卑感、羞耻感、负罪感,让我们一次次逃离,一次次盲目地追随外界的标准,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为别人眼中“活得好的人”。

我们希望拥有财富和权力,并努力在教育、家庭和事业上取得成功。

按照社会有限的标准,目的是让自己看起来成功,符合标准,满足可以掩盖想要感的虚荣和自尊。

在这条路上花大半辈子精力去追求卡罗拉当然不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受到指责和批评。没有人可以去要求和评判别人的人生选择和道路。

我以前也走这条路。

但是在我生命中的一些黑暗时刻之后,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

这条路是我们逃避真实自我的方式吗?

当我们得到这些外在的东西时,根深蒂固的匮乏感真的会因为拥有这些东西而彻底永久消失吗?

当我们面对自身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和痛苦时,它们除了外在的用处,真的能在我们内心最深处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安宁吗?

小说中的美好生活一直遵循着这样的路径。而且他很幸运,靠着自己的理智和努力,考上了清华,毕业后进入高层,成为高管,很快娶了董事长的女儿。他的妻子很快生了一双儿女,财富、家庭、事业大丰收,成为中产阶级羡慕的对象。

三十一岁时,妻子出人意料地提出离婚。并不是因为他有了别的外遇,或者他没有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责任和义务。相反,他对妻子和孩子极其体贴和照顾。

第一次离婚,他失去了大部分经济来源,离职,孩子和妻子一起生活。似乎一夜之间,曾经由野心所拥有的家庭和事业的美好和繁荣崩塌了。

他三十四岁时又结婚了。半年后,怀孕的妻子吞下安眠药结束了生命。不久他们离婚了。

他对妻子还是一个体贴、善解人意的丈夫。

为什么他看起来什么都有,什么都很完美,却不断失去?他的两个妻子都想离开他?

当山九岁时,他的父亲死于癌症。从那时起,他和他的母亲住在一起。我妈是中学物理老师,性格理性内敛。她一直用自己的意志对他高度严格。

他不喜欢按照母亲的意愿生活,但又不能不生活。他对母亲百依百顺,却又充满叛逆。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关注他的学术工作,并积累了许多荣誉。身边一直没有很多女生追求他,但是在他结婚之前,他从来没有谈过恋爱。

这样一个野心家,他和那个桀骜不驯的女孩,内河,是彼此唯一的朋友。

内河不守校规,不追求分数。她喜欢蝴蝶,植物,动物,看各种书,学画画,去海边探险,玩耍。她探索各种各样的事情,一切都被原谅了。

这是一条内陆河流。和大多数女生不一样的女生,一次次被她吸引。

她经常带他去海边玩,去森林探险,在河边看日出,把他带进她的世界。

他被母亲吸引又禁止,充满恐惧。

从那以后,他们一直保持着一种可以在镜子里互相照应的友谊。

一方面,他一直是一个有抱负,听话的好学生,好孩子。直到你获得所有外在的成功。

另一方面,他从小缺乏父爱,母亲唯一的生存希望也被他压抑。

理智和野心所获得的一切终究掩盖不了这种根深蒂固的匮乏感。

他没有爱。他不停地包扎伤口,假装伤口不存在。他所有的追求都是为了逃离真实的自己。

所以他不爱自己也不爱别人。

所以他娶的两个女人都不能和他长期生活在一起。

二、向内的道路为何如此艰难?

向内的道路有着美丽、珍贵、宁静、和谐的质感,却难以用左脑的逻辑量化,充满不确定性。

面对生存的焦虑,往往被归类为无用甚至不可能。也常用来追求外在的欲望。只是已经偏离了本质。

要进入其中,首先需要穿越所有从童年开始积累的内心缺失和黑暗幻想。实话实说,就事论事,放下一切逃避、压抑、对抗的心理。治愈你自己,治愈你与他人的关系。

看到生命最初的真诚、热情、和谐与安宁出现。然后用它们去创造,工作,与外界互动。

内河的生活就有这样的质感倾向。她走了一辈子同样的路,像花一样绽放,热烈而真诚。从来不怕枯萎。

她从小没有父亲,母亲在国外生活,被亲戚寄养。一个孩子的情感需求,亲戚是满足不了的。

年轻时,她喜欢探索植物和动物的世界,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从不遵守身边的规则。

在高中,她像飞蛾扑火一样探索爱情的世界。对感情的强烈需求,注定了她陷入了情欲的幻觉。跳进去,和一个已婚不快乐的美术老师恋爱私奔。

很快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对恋人无法承受自己的生命。美术老师逃回原生家庭,想恢复原来的生活。她跑到他家去追他。执着于这种幻想,不愿面对现实的幻灭。

他们的事件被社会报道为负面新闻。被内河学校开除。她去医院堕胎。后来,他甚至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对这种幻觉的追求,让她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代价。

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堕落。相反,她从小保持的自我成长动力,让她在这些动荡中保持清醒,自我疗愈。后来,她离开了精神病院,去了国外生活。

从那以后,她一直在走一条内向的人生道路。她探索自己,认识自己,不逃避内心的欲望,哪怕有时候会把这种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体验爱情带来的短暂虚幻的人生。

但她不逃避,不压抑,即使付出惨重代价也不退缩。她把它作为经验的素材,从中学习,获得了理解内在道路的启迪。

她从事面料设计、摄影和诗歌创作。凭着她的兴趣、直觉和灵感,她经常能得到好的结果。帮助她满足谋生的需要。而且,她也不依靠他们得到更多多余的东西。她没有滥用自己的才华。

她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后,又去探索另一件事。不,留下,继续走。

她是一个不需要归属的流浪汉或者流浪的和尚。可以到处扎根,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后,她进入墨脱当了一名支教老师,在护送学生回家的路上死于泥石流。尸体没有找到。

在一次纯洁而温暖的绽放之后,她的生命无声无息地逝去了。太美了。

三、疾病和死亡是生命在叫醒你向内看吗?

疾病和死亡总是伴随着生命。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空。他们不会因为害怕而离开别人。

曾经的我不懂,只是跟着别人,勉强用这样的话安慰自己:“苦难是生命的恩典。”

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我还是想逃避,想和他们对抗,想让他们消失。有时候你要假装坚强,让对抗堆积成一堵墙。满足自己不想放下的无用自尊。

直到这种痛苦一次又一次的回到我身边。直到我发现老办法已经无法应对,我被逼死了。去寻找新的方法。

后来,在脱去层层外壳后,我才稍稍体会到“苦难即恩典”的深刻含义:痛苦是生活在召唤我向内看。

逃避和对抗是没有用的。那些一直坚持的东西,只是在加重痛苦。内心的煎熬、累积的缺失和空空虚都在激荡,被不断的逃避和对抗放大,试图吞噬唯一的清醒。

在小说中,对赵卿的病情、手术和内心心理有清醒而真实的描述。她面对疾病的恐惧,思考死亡,回忆父亲去世的场景,似乎在提醒我回到生活本身,活下去。

书上写着:

“一具尸体被打开,放进仪器,用手和道具操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珍贵和重要,放弃保存,坚强自律。不需要美味的食物,不需要按摩和装饰,不需要芳香珍贵的护肤品…..它的自我重要性被摧毁,身体的脆弱和现实感被恢复。她的心一点一点地平静下来,就像大雪后孤独的袁野。所有的幻想和错觉都在退缩和消失。

是的在这一刻,我发现我曾经执着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人死了,心里会经历什么?

怎样才能在生活中活得从容不迫,不动声色的接受死亡?

患病前,赵卿是一名作家,一个工作狂,流动性和占有欲极强,试图通过工作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空洞。手术后,她不再写作,住在大理,养花草,生孩子。

回归现实生活。

四、或许向内和向外的道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有些人就像好学生一样,走一条完全向外的路,顺从父母的要求,追求家庭和事业成功的世俗标准,获得权力、地位和荣誉。但内心部分一直在放弃,压抑向内的欲望。

有些人,像内陆河,走的是完全向内的路。起初,他们跳入爱情的幻觉中,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他们积极寻找逃避的方法。他们按照生命本性的光和爱生活,不向世俗生活屈服,真诚、温暖、清醒地生活。

也许大多数普通人,因为种种原因,在生活中只能走向外的路。认为向外的路径可以填补内空洞。

偶尔瞥见内心深处的渴望,在深夜听到这些种子的呼唤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沮丧而麻木。或者觉得左右为难,不喜欢现状,没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或者清醒过来,开始重新开始生活。……

也有很幸运的人,他们以内在为导向,内外平衡,能够安于现状,享受生活的美好,或者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积极应对。

在写的那一瞬间,突然想起来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有兴趣班,有绘画班,舞蹈班,音乐班。同学们觉得新奇,兴奋,忙着报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时我报了一个绘画班,包括我的三个同学。数学老师教我们画简单的中国画。舞蹈班有很多学生。他们需要排练一场舞蹈表演,最后还需要参加一场其他学校的戏剧表演。因为人不够,女舞蹈老师把我叫过去。

但需要多少人永远是个模糊的数字,有时候需要我,有时候不需要。我犹豫了一下,觉得舞蹈课太忙,要求多,应该更喜欢画画这种安静的事情。那时候我十岁左右,在一个乡镇的中心小学读书。我仍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

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选择内向还是外向的问题,我倾向于内向,但生活中很多时候无法独立,盲目的向外走。

十几年来,这个选择题我遇到过很多次。幸运的是,我现在终于可以绝对肯定地走在这条路上了,即使有时候这条路充满了黑暗和曲折,即使本能的反应仍然导致无意识的闪避和对抗。

但我知道,这些心灵最黑暗的时刻是自我成长的绝佳机会。我愿意经历我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一切。

文/杨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510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