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支教(支教发生的恐怖事情)

2011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退休教师孙宁生带着多年的支教梦想,来到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茨营中学。他捐出退休工资建图书馆,用书籍点亮山区孩子的希望之灯,联系

2011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退休教师孙宁生带着多年的支教梦想,来到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茨营中学。他捐出退休工资建图书馆,用书籍点亮山区孩子的希望之灯,联系爱心人士,帮助贫困学生共同完成学业,用爱的力量指引学生的未来。2021年,孙宁生获得“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

孙宁生老师在阅览室看书供图。

孙老师说,他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来到云南教书的。孙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期间,一直利用假期到农村支教,与基层教师交流、传授教学经验。但是,用孙的话来说,这叫“空健康教学”,并不能真正了解和帮助学生。在看到农村学校简陋的校舍、简陋的教具,知道农村学生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迫切心情后,他决定做“接地气的教学”,扎根基层学校,与学生相处了解基层教育的真实情况,给学生实际的帮助,真正做好基层教学。于是,在假期支教的同时,孙老师带着爱人去落后的农村走访学校,最终决定退休,到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茨营中学任教。

孙宁生老师为学生讲解知识。

2011年退休后,孙老师从南京出发,来到慈营中学。让他没想到的是,经过颠簸的42小时旅程,他被拦在了校门外。即使他向门卫说明来意,拿出工作证和身份证证明自己,他也不能进去,因为这个山村学校从来没有来过外地的支教老师,但是推销传销的骗子屡屡找上门来,学校里任何人都会对这个不请自来的支教老师产生影响。后来几经周折,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孙老师成功留下来,并与慈营中学校长达成三项协议,承诺一年内做三件事:一是为学校建一个图书馆,收藏一批电脑,他本人自愿当图书管理员;二是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寻找“一对一”的资助人;三是给学生上地理、语文、政治课。

孙宁生老师为学生办理借书供图。

孙一参加工作,就立即联系以前的学生同事、亲戚朋友,向慈营中学捐书,并拿出退休工资38000元,修建了52平方米的图书馆。虽然只是用活动板房搭建的平房,但也给了农村孩子更多读书的机会。孙老师知道让学生有书读只是第一步,育人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所以孙老师要求学生坚持读书,学会写读书心得,学会思考。在业余时间,孙老师还会对学生进行家访。山区交通不便,有些地方只能步行到达。他还坚持家访,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困难,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自2011年以来,孙宁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4万多册图书,联系了400多名爱心人士和一家社会组织,资助了322名慈营贫困学生和孤儿完成初中学业。一些学生考上了大学或研究生,另一些学生成为了教师或医生。到目前为止,孙宁生已经筹集了30多万元的助学款,向贫困家庭的农村学生发放了约1500册新华字典、英汉词典、书包、练习本等文具。

学生们正在用知识交换图片

“南师大附中的校训是嚼菜根,做大事。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坚持下去,给更多的同学带来希望。”孙老师一直抱着这个信念,七十岁依然保持教书育人的初心,坚守教师岗位,奉献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云南网记者杨远通讯员戴黄瑞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484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