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瓶枣今日价格(葫芦枣价格)

临县是“中国红枣之乡”,红枣产业是临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新疆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陆良红枣对市场的巨大冲击,红枣从“铁

临县是“中国红枣之乡”,红枣产业是临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随着新疆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陆良红枣对市场的巨大冲击,红枣从“铁杆庄稼”、“摇钱树”变成了“麻烦树”。

如何实现红枣产业的振兴,成为临县巩固扶贫成果、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带着这个课题,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枣产业振兴之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临县红枣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临县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832小时,无霜期约170天。生长出来的红枣原汁原味,野生无污染,皮薄肉厚,核小,营养价值高,是红枣生长的适宜区域。临县大枣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誉为“水果之王”。

临县也有悠久的枣文化历史,西周时期临县黄河沿岸就有大片枣园。唐朝以后,因耐旱而被称为“铁杆庄稼”的枣树逐渐移植到秋水河东岸,使临县大部分地区有了一片枣林。1995年,临县修建歧口镇至索达干村公路时,挖出了完整的枣树化石,距今已有上亿年的历史,足以说明临县悠久的枣树种植历史。

资料显示,临县是山西最大的枣树种植集中区。全县23个乡镇都种了枣树。枣林面积已超过80万亩,枣树3000多万株。枣林已覆盖17个镇、454个村的37.26万枣农。红枣产业收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近一半,农民收入的70%来自红枣产业。

由于管护粗放,产供脱节,2012-2014年临县红枣收成明显较差,产量仅为正常年份的一至两成。枣农砍伐枣树。2015年,由于临县红枣滞销现象严重,效益锐减,导致枣农种植经营枣树的积极性降低。

一是品种单一,管理粗放。临县大枣90%以上属于山西木枣品种,市场价在每公斤0.7-1.5元左右。而金昌一号、骏枣、胡平枣等部分优良品种价格在每公斤8-10元,供不应求。当大面积的枣树幼树进入结果期,临县作为枣树主产区,占全省枣树总面积的1/4,会先于其他枣区感受到枣树品种落后带来的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主要是弱劳动力,加上枣树基地伤农,枣农没有对枣树进行有效的照顾,导致部分枣林出现抛荒现象。

二是技术不成熟,抗风险能力差。近年来,枣树基础研究薄弱,对裂果、病虫害、气象因素等限制枣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不足。裂果和病虫害给枣产业造成巨大损失。2017年,80%以上在当年的秋雨中烂掉。在枣病虫害防治方面,全县90%以上的枣区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防裂果和病虫害防治(如枣疯病)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已成为决定枣产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三是深加工不发达,产业链不完善。近年来,临县红枣深加工产品发展缓慢,原料枣消化量不足总产量的1/5。干燥仍是主要的初加工方式,延伸加工的枣产品以滩枣为主,附加值仅为1: 1.5-5,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1: 5-10的附加值水平。营销相对薄弱。由于主要栽培品种和优势加工品种落后,特色鲜明的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较少,没有产品优势。红枣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份额很小,销售和流通成为制约该县红枣生产发展的瓶颈。

第二,转变思维,探索解决红枣产业发展困境的新途径。

振兴红枣产业关系到临县脱贫攻坚和巩固后续成果的大局,关系到农村产业的繁荣。但短期内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客观存在,国内枣市正在复苏,短期内难以实现临县枣的东山再起。因此,政府要积极探索枣产业转型升级的“特”与“优”之路——枣菇、蜜源农业——枣蜜、新产业——枣芽茶发展路径,以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新活力。

(1)培育枣菇产业

红枣香菇是利用临县地方特色资源红枣生长过程中修剪下来的废弃枣枝为原料,部分替代原香菇棒生产中的木屑生产的一种香菇,其中硒含量高于普通香菇。临县海拔高,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夏季相对凉爽,昼夜温差大的独特优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有62个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蘑菇2000万株,年产量2.5万吨。

以临县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协商成立了14家公司(合作社)等单位,产业链规模超过2亿元。涉及农户4657户,菌棒600万株,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该联合体依托食用菌产业规模经营,实现了龙头企业、食用菌初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合理分工和紧密合作,为枣菇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培育枣业龙头。

(2)培育枣汁产业

立足省内名优蜂蜜产品、吕梁地方土特产——“纯果汁”、“十大老农”、“蜜源”等蜂蜜品牌资源优势,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枣蜜产业不断壮大。具体包括:建设精准扶贫蜜蜂养殖项目,建设标准化蜜蜂养殖示范基地,辐射扩大蜜蜂养殖推广规模,培训推广标准化蜜蜂养殖技术,提供生产资料和蜂种,回购蜂产品,三年内带动至少3000名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蜂产品深加工基地,引进建设两条专业蜂产品生产线,占地50亩,年产蜂产品4000多吨,开展蜂产品深加工提取技术和新型保健功能性食品饮料研发。建设蜂产品品牌推广基地:围绕“蜜蜂特色小镇”,发挥大禹乡蜂产品加工销售的区域优势,建设品牌推广基地,打造物流配送核心区。今年,县政府投入100多万元,统一规划建设蜜蜂产业试点,开辟枣产业新业态,促进枣花蜜产业发展。

(3)培育枣芽茶产业

今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山西药茶”作为推进十大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全国第七大茶体系。市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临县枣芽茶产业,积极培育以杨府井集团山西岳明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为模式,辐射带动临县乃至吕梁60多万枣农增收致富。2017年以来,公司收购优质嫩枣芽叶的市场达到6-160元/斤,每天每户采摘嫩枣芽30-40kg(适宜采摘期),日收入在200元左右。枣农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就能增收致富。同时,发展枣芽红茶是临县枣林经济的综合利用,对枣农来说可谓“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2021年,公司计划在临县多个乡镇建设日消化枣芽叶110余吨的一站式枣芽茶生产线,惠及4000余人实现丰收增收,带动800余人搬迁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同时,逐步将枣芽/叶采摘基地和粗加工车间向黄三县沿线的石楼、柳林、兴县扩展。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吕梁沿黄寺县红枣主产区共同发展,惠及全市65万枣农共同致富。

(四)提升深加工能力。

利用现有的烘房加工烘焙产品,将销售周期短的生鲜食品变成一年四季都可以销售的休闲娱乐食品;进一步扶持枣福来、中英枣、满江红、万里红等现有红枣龙头企业,重启枣汁、枣酒、红枣干、红枣醋饮料、红枣浓浆、红枣膳食纤维等深加工产品。同时,在枣泥、枣泥、枣粉、枣酒、枣饮料、枣芽茶、枣木工艺品、枣叶饲料等方面下功夫,走“产品差异化”之路

枣菇、枣芽茶、枣花蜜作为临县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有效延伸了产业链,使传统枣产业在枣林贫瘠时逐步发展“立体经济”,夏天卖嫩枣芽叶,秋天卖枣成品。枣农的枣收入从一季增加到四季,增强了他们对枣林管护的积极性。

枣芽茶方面,可以依托岳明枣芽红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脱贫致富。杨府井集团电商园负责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山西岳明茶叶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加工——乡政府负责协调——合作社负责对接采购——村委会负责协调红枣种植管理指导——枣农负责采摘嫩枣芽/叶。

在红枣菇发展方面,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家企业通过合理分工进行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独特优势,有效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了食用菌种植户的专业技能,使临县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安全化、高效化转型升级。

第三,突出科技支撑,注重品牌建设。

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红枣产业的技术和品牌支撑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的带领下,与临县红枣产业局合作建设了“临县红枣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开展临县红枣历史文化挖掘、国际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红枣林下经济研究与试验示范、红枣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工作。其次,搭建展销会、博览会等宣传平台,全面宣传“临县大枣”这一公共品牌。扎实推进有机产品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全县两万亩枣林已经连续三年获得有机转换证书,今年可以获得有机认证。林县红枣远销台湾省和东南亚。

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工作队协助申报“临县枣蜜”地标品牌,协助落地大峪乡“山西省蜜蜂特色小镇”,协助申报“香菇产业联合体”项目,协助杨府井枣芽茶入选“山西六大药茶”,为打造枣产业新业态、新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促进了枣产业新业态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目前,枣花蜜和枣芽茶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临县的红枣产业已经开始同时推广多种业态,坚信会找到一条振兴之路。(李慧芳)

[责任编辑: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412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