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

1958年10月28日,一座标志性建筑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破土动工。仅仅十个月后,宏伟的人民大会堂正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得知毛主席后,欣然前来视察。当他看到宏伟的大厅

1958年10月28日,一座标志性建筑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破土动工。仅仅十个月后,宏伟的人民大会堂正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得知毛主席后,欣然前来视察。当他看到宏伟的大厅时,不禁点头赞叹,笑容充满了整个大厅。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

当他抬头看到大厅的天花板时,他更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他笑了:这是谁设计的?这么好的主意?

天花板上有什么?为什么能让主席笑?它的设计者是谁?

14年前的夙愿

1959年8月,离国庆十周年庆典不到两个月。此时,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也进入了收尾阶段。中央领导人不时来视察大会堂,看看它的真实面貌。

8月28日,周总理、陈毅元帅视察人民大会堂建设进度并作出指示。9月3日,刘少奇副主席也来到人民大会堂,从里到外看了一遍。

毛主席作为人民大会堂的主要发起人,自然关注这座伟大建筑的建设进度。在10个月的大礼堂建设过程中,他全程监督,多次请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汇报工作。每次遇到重大问题,毛主席都会亲自参与讨论。

因此,当得知9月10日人民大会堂举行竣工表彰会时,毛主席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于9月9日凌晨2时30分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领导人一起来到人民大会堂。

参观过程中,毛主席情不自禁地点头,脸上洋溢着激动,频频向工人们挥手致意,露出满意的笑容。

人民大会堂()

主席之所以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是因为他14年前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早在1945年4月23日,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755名干部聚集在杨嘉玲中央礼堂。

在党中央进驻杨嘉玲之前,这里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全村只有十多户人家。人们生活艰难,吃饭也很困难。

同时,当时日伪军对我党根据地烧杀抢掠,国民党当局对陕甘宁边区长期敌视,使延安生活困难。

到达杨嘉玲后,毛主席再次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在全体共产党人和八路军的努力下,粮食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中共七大召开前,为了让代表们坐在一起,党中央决定在杨嘉玲修建大礼堂,并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杰出的建筑师杨作才。

杨作才是一位建筑高材生,他主持了延安时期党的许多建筑的设计,如中央办公厅、王家屏军委礼堂等。

杨作才临危不惧,积极进行礼堂建设。虽然当时物资匮乏,要建一个标准化、现代化的礼堂不现实,但杨作才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共中央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朱先生激动地说:“今天,我们终于坐在了自己建造的礼堂里。”

人民大会堂()

杨家岭大礼堂杨嘉玲礼堂

虽然是礼堂,但是特殊时期礼堂里面的情况还是很寒酸的。桌椅很简陋,需要昏暗的煤油灯照明。代表们挤在长长的木椅上,没有一点伸展的空间空。有些代表只能站着听。

看到这一幕,毛主席感慨万千。他铿锵有力地说:“同志们,目前我们的条件还很简单。革命成功后,一定要建一个能容纳一万人的大礼堂,让大家都能轻松入座。”

后来,党中央在西柏坡小礼堂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看着简陋的大礼堂,心中感触颇深,建设万人大礼堂的决心更加坚定。

中国成立后,所有的国家部门都聚集在中南海,这使得中南海显得非常拥挤。然后,人大常委在这里落座,显得紧凑。

一五期间,毛主席曾问建设部部长刘秀凤:“凭我们的力量,能建一个万人大礼堂吗?”

刘秀凤肯定地点点头。

但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恢复,所以暂时没有钱修建人民大会堂。

直到1958年3月,毛主席在成都开会,提到重建北京城,明确指出要尽快建成万人大礼堂。

人民大会堂()

主席观看建造方案主席看了建筑计划。

此时,我国已经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已经富裕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足够的条件修建礼堂。

为此,北京市规划局很快积极响应,派人到莫斯科考察,准备修建一个能容纳一万人的礼堂。

同时,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中央设想在北京建设一批重大工程建筑,包括万人大礼堂、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等“十大建筑”,应在1959年前投入使用。

就这样,万人大礼堂的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被提了出来,并迅速实施,仅10个月后工期就结束了。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看到如此宏伟的建筑非常激动。

然而,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可谓异常艰难险阻。

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个国家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时间都需要几年。

例如,日内瓦万国宫花了八年时间;悉尼歌剧院花了14年才完成;联合国总部大楼花了七年时间。

不要说什么“十大建筑”。仅仅在十个月内不可能建成一个宏伟而高质量的人民大会堂。设计师和建筑工程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人民大会堂()

设计方案难敲定

根据中央指示,周恩来任“十大建筑”总指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万里任副总指挥。

1958年9月,万里专门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的指示,要求同志们以极大的精力,争取在十周年庆典前完成这项工作。

同时也要保证建筑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文化。

但是,一些同志担心,在距离十周年庆典不到400天的时候,大会堂的规划和准备将是零。真的能如期完成吗?

万里说,“总有一些国家不相信我们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认为我们什么也做不了。那样的话,我们就得争口气,用事实去面对。”

为了尽快实现目标,北京市委发出“紧急邀请函”,集合全国优秀建筑师,让大家出谋划策,拿出最理想的方案。

当时大会堂的建筑用地规模已经确定:长270米,宽140米,建筑师和设计师只能在37,800 m2的空房间里想象设计。

但是,因为建筑师从来没有设计过这么巨大的大厅,所以他们的思路无法打开。最初上报的150多个设计方案,经过7轮评选,全部被刷掉。

人民大会堂()

与此同时,梁思成、杨延宝等30余位顶级建筑师也齐聚北京,为大会堂建设提供解决方案。这些专家绞尽脑汁、集思广益的解决方案被一一否决。

至于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是沿袭旧的设计思路,打不开思路,对万人大礼堂的高度、屋顶设计、选址都有很大的分歧。

直到10月份,建筑师们仍然没有拿出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副总指挥万里很担心。

周总理得知后,提出了“中不古,西不洋”的设计理念,即中西合璧,取长补短。

在随后的日子里,周总理多次亲临现场,与建筑学者亲切交流,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还说:“你不能限制你的思维。可以动员更多的人,让年轻的建筑学者参与设计。还有机构和单位不仅可以审核,还可以参与设计。”

周总理讲话后,北京规划局的年轻设计师大胆提出了一个建筑面积为17.18万平方米的设计方案,打破了原有的禁锢,参照西式结构,使大会堂呈现“凸”字形。

但当时新中国最大的建筑也不过5万平方米,万人大礼堂最大面积也有7万平方米。这个方案比紫禁城建筑面积的总和还多10万平方米。不是严重超标吗?而且工期要延长?

为了尽快确定方案,10月14日,刚出差回来的周总理顾不上休息,把各方送来的设计方案拿到了办公桌上。

人民大会堂()

周总理参与讨论周总理参加了讨论。

经过反复比较思考,他征求了设计专家的意见,最终决定采用规划局17.18万平方米的设计方案。

原来这个节目突出了大会堂的政治地位,设置了中央大厅,可以让参与者休息,也可以举行纪念活动。同时,中央大厅置于东西、南北轴线的交汇处,显得富丽堂皇。

这个方案除了注重艺术美,还考虑了北京的气候,在楼顶做了防雷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十个月创造奇迹

几经修改,方案终于正式确立。10月28日,距离第十届国庆庆典仅10个月,万人大礼堂正式开工。

周总理曾语重心长地说:“人民大会堂是我们欠北京人的债!”

首相为什么这么说?

原来万人大会堂占地13.73公顷,需要拆迁4000多间。

这些居民世世代代住在紫禁城的脚下。一旦拆迁,就意味着从繁华地区搬到未开发的郊区。

起初,政府部门的同志们准备打一场“攻坚战”。他们本以为拆迁不会这么顺利,但没想到自始至终都这么顺利。

人民大会堂()

大礼堂正式开工礼堂正式开始了。

参与拆迁的人,听说要建万人大礼堂,都支持这项工作,主动腾地方。为了给人们一个住的地方,政府机关和单位也腾出了大量的房间。

但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有人主动提出自己找房子。而那些手头宽裕的居民,也为有困难的拆迁户提供房间。

由于北京市民的共同努力,拆迁工作进展迅速。原计划一个月的拆除任务只用了十天就完成了,为紧张的工期提供了时间。

10月28日,天刚蒙蒙亮,大会堂施工队4000多人就已经就位。他们铲起第一铲土来建造大会堂,并努力工作。

为了给政府省钱,很多人听说修建大会堂后自发来到工地做志愿者,缓解了用工荒问题。

例如,钢铁工人张百发在报纸上看到修建礼堂的消息,立即和他的兄弟们来到北京寻求支持。一群工匠在福建铺设花岗岩,木匠在湖南雕刻...聚集在北京为礼堂的建设出一份力。

因为参与劳动的工人干部太多,需要排队登记才能进入工地。

为了做义工,很多人凌晨三四点就起来排队。一旦迟到,他们就进不去了。

人民大会堂()

因为大会堂的建设工程太大了,有100多个建设项目。往往是建筑工人在工作,而设计师在现场设计解决问题。那些工程师甚至吃住都在工地上。

但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工地上急需钢筋,整个工地不到一吨钢筋。一旦材料问题得不到解决,项目的建设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但当时是计划经济,建材设备都是国家统一分配。如果想多分配,需要向上级申请。

不久周总理得知此事,他立即发出求救信号,要求全国建材厂加班加点生产钢筋等建材。

各地纷纷响应,加大钢筋生产规模,及时运往北京。以至于有收货的工人说:“这些钢筋还是热的!”

12月,北京市委致函一些省份,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机电、水暖、通风、制冷设备、装饰设备和金属材料。虽然各地库存不多,但为了保证礼堂工程进度,都拿出了自己的库存进行支援。

为了避免因工期延误质量,周总理还多次向万里同志强调:“无论进度快慢,都要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大会堂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都要注意安全。”

人民大会堂()

然而,周总理仍然不放心。他还专门召开会议,反复向各环节负责人强调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并提出要求:“大礼堂的寿命至少要比故宫长,不少于350年。”

因此,北京市政府邀请了梁思成、茅以升等著名建筑师来检查工程质量。梁思成等人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安全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如建筑结构专家蔡方银认为,按照现有方案,悬臂梁伸入墙体,必然影响大会堂的整体刚度。

蔡银的建议引来了专家的讨论,在原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如将下层屋顶由2.7米改为3.4米,以加强支撑;用钢筋混凝土包裹钢柱以提高其刚度;有条件的话,可以在2层的桥台梁前端加一根钢梁。

就这样,在齐新的配合下,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被一一克服。

据统计,共有30万劳动力参与了大会堂的建设。23个省的500多家工厂克服困难,为大会堂赶制了5000多件建筑配件和设备。

工地上,数万施工人员夜以继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

比如张百发钢铁工人青年突击队,300多人奋战9昼夜完成了正常工期一个半月的工程;李瑞环的木工青年突击队负责铺设地板。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手推车式”地板刨床,将原来45天的工期缩短到了8天。

人民大会堂()

彭真在工地视察彭真视察了施工现场。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工程于1959年8月31日结束,经过验收,历时304天的战役终于圆满落幕。

“这是谁的主意?”

9月9日,毛主席在万里、齐雁鸣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大礼堂旧址,只见礼堂内外建筑庄严肃穆,高贵典雅,显示出宏伟壮丽、高贵气魄。

人民大会堂东西深60米,南北宽76米,高33米。它的顶层为穹顶无柱结构,设置为三层座椅,可容纳10000人。二楼和三楼座位都安装了扬声器,不用担心听不到演讲。

虽然当时主体已经完成,但细节还在收尾阶段。大家听说毛主席要来,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兴奋地围在主席身边。

毛主席停下来和工人们握手。之后,主席乘电梯来到礼堂二楼的讲台,饶有兴致地坐在座位上,看能不能看清讲台,座位是否舒适。

主席非常满意,问工作人员:“我可以在这里抽烟吗?”

工作人员很肯定的回答:“当然,这里就完了。主席,你检查消防了吗?”

人民大会堂()

毛主席在视察毛主席正在视察。

大家听了这话都笑了,主席也跟着笑。随即,当毛主席拿出烟准备点燃时,他注意到了礼堂的天花板。

只见观众席的天花板呈穹顶状,与弧形墙壁相连,500个星星灯笼像星星一样围绕着五角星灯笼。从远处看,整个穹顶镶嵌着向日葵-日光灯,使灯光明亮。

显然,这个设计很有意义。五角星灯和团灯相得益彰,象征着党引导全国人民走向光明。

主席看完后会心地笑了,说:“这个设计很好。这是谁的主意?”

看到主席这么说,大家也会看向天花板,大家都被“水、天、色”的布局所吸引。

万里同志连忙说:“主席,这是周总理的建议,设计师是按它的原则设计的。”

原来,整个大会堂有17万平方米,万人观众席占据了将近一半的面积,可以容纳整个天安门城楼。

这么大空的房间,如何让所有的参与者听得清楚,看得清楚,没有反应,不至于太压抑?

当时,设计师张博咨询了许多建筑专家,每个人都认为这很难。毕竟观众席有33米高,空房间比较大,人站在里面会显得很小很压抑。

人民大会堂()

礼堂作为一个具有政治符号的建筑,不仅要看起来富丽堂皇,更要让走进这里的人感到愉悦。如果在这里显得压抑,就不符合当初的设计理念了。

无奈之下,设计师只好请教周总理,周总理得知他的困惑后开始思考。一旦压迫感和空空虚感无法消除,观众席的设计终究是有缺陷的。

但很快他就恍然大悟,哼唱了那首“夕阳与孤鸟齐飞,秋水同在”的诗,他立刻有了主意。

周总理笑着说:“人站在地上,并不觉得天有多高;站在海边,你不会觉得海有多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以传统方式安装照明。为了配合大会堂,穹顶可以按照‘水、天、色’的概念来设计,使之融为一体。”

说着说着,周总理兴致勃勃,用笔勾画着,解释着:天花板和墙面可以改成圆角过渡,灯光不需要太刺眼。可以用比较温和的淡青色,给人一种天体间空间无边空的感觉,这样就不会有压迫感。

在周总理的授意下,有了设计灵感,将红色玻璃制成的五角星灯装饰在穹顶中央,并在其周围形成三圈深色灯槽,与穹顶淡蓝色的塑料板相呼应,从而形成了“星星空屋顶”,并配以500盏星星灯笼,大会堂的天花板金碧辉煌。

人民大会堂()

当然,穹顶上也有肉眼看不清楚的小“星孔”。其实它们是有吸音作用的,使穹顶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音板,不会升起来,有“混响”效果,让参与者无论坐在哪里都能听到台上人的发言。

马教授评价说:“人民大会堂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自己解决了,创造了世界奇迹。”

得知毛主席是周恩来的主意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和周总理共事几十年,自然明白对方的意图。

五角星灯象征党中央,星空灯代表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三层水波象征一波又一波革命。在党的指挥和领导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给万人大礼堂起名字

离开二楼阳台后,毛主席再次赶往宴会厅。他咨询了宴会厅的面积、高度和容量。当他看到挂在这里的以“园中春雪”为题的国画《山河有这么多美人》时,他停下了脚步,若有所思,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后,毛主席一行来到北京厅,坐下来休息。

人民大会堂()

席间,毛主席风趣地对万里说:“你真的是万里,天天来看望万里。建设速度很快,但故宫用了10年才初步建成!”

万里谦虚地说,“这是2万多名员工夜以继日的努力和拼搏的结果,也是全国23个省份大力支持的结果。”

话锋一转,万里补充道,“董事长,这个项目从来没有命名过。我曾经问过总理是什么意思,他说要让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自己来命名。”

毛主席点点头,问他平时叫什么。万里说:“工人们叫它大会堂遗址,所以我们都叫它大会堂,也有人叫它人民宫。”

主席沉思了一下,说:“宫里有点封建。既然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就应该称它为人民大会堂。是人民建的,应该属于人民!”

周围的工作人员一听,都鼓掌了。就此而言,这座10个月建成的地标性建筑自有其名。

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工程全部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六天后,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十周年招待会。至此,万人大会堂迎来了第一批贵宾。

人民大会堂()

当时梅兰芳年事已高,很少登台表演,但她仍坚持来到大会堂,表演了《贵妃醉酒》等中国文化经典国粹,将晚宴推向高潮。

在这方面,人民大会堂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和外交的重要场合,也是全国人大开会的地方,见证了历史上无数辉煌的时刻。

但人民大会堂长期以来戒备森严,很少有人能进去。普通人只能远远观望,拍照留念。很多老百姓问“人民大会堂是人民所有的吗?”

党内有些老同志对大会堂长期关闭不太满意,多次提出要对外开放。

1979年1月27日,春节联欢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同志宣布:“人民大会堂将对公众开放。”

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都很激动,都想亲眼看看这么宏伟的建筑是怎么建成的。

7月15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对外开放,其门票价格为20美分。排队的游客相互推挤。

然后,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大会堂。数据显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人民大会堂迎来了130万游客。

人民大会堂()

自1958年成立以来,人民大会堂走过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每个中国人来到这里都会感到自豪和光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527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