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主题主持稿)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加强思想道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和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全社会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努力培养担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从“五讲四美三爱”出发

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主题主持稿)插图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封署名潘潇的信。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编发了一封署名“潘潇”的读者来信,随即引发了长达半年的覆盖全国的人生观、价值观大讨论。参与讨论的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此凸显出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和困惑,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1年2月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谈吐优美、心灵优美、行为优美、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倡议像一个春风,迅速传遍全国,“五讲四美”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五讲四美”深入人心,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到1983年初,“五讲四美”增加了“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从而使其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向一切苦难低头!”身体力行,不向命运低头的张海迪,是“五讲四美三爱”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之一。虽然截瘫,但她努力自学,掌握了多门外语,翻译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她忍着病痛,刻苦学习医学知识,用自学的针灸技术为农村和县城的万余人治病。她做了许多健康人很难做的事情。

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主题主持稿)插图(1)在张海迪人民大会堂的讲话

“世上既有苦水,也有美酒,就看你怎么追求了。只要你能昂首挺胸,苦水也能把酒变成酒。”张海迪的这首小诗,拨动了那个时代每一个准备向“四化”进军的人的心弦。他的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让“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的人都从海蒂身上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五讲四美三爱”给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谱写了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正如著名作家叶匡政在一篇文章中所说,“五讲四美三爱”不仅仅是旧时代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镌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也承载着人们对时光流逝、万物复苏的记忆...它赋予了心灵空,赋予了美空,也表达了人们对秩序、文明、道德的渴望。

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018年2月12日,临近春节,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汶川映秀镇的土地。看到这片被特大地震吞噬的土地再次焕发出新的面貌和生机,总书记感慨地说:“我很关心这个地方,我很欣慰这里十年来的变化。”

短短10年,灾区人民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奋进,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奇迹的发生离不开全国人民给予的巨大物质帮助,离不开推动一代人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主题主持稿)插图(2)2018年4月15日,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震后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是精神转化为物质、物质转化为精神的辩证法。

精神物质变化的辩证法也体现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中。

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为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手软”问题,提出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目标,两手都要牢牢抓住。“无论如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领导下,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广泛传播,道德模范人物不断涌现。中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国家、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001年7月13日,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全世界展示了一次空。一位需要坐轮椅、拄拐杖行走的年轻女性,在个人网站上向全国网友发出了一份倡议书:点点鼠标,轻点键盘,让我们一起期待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短短一个月,签名数达到1028060。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在对北京的评估结论中称,北京在所有申办城市中“享有最高的公众支持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复兴需要精神引领,大国崛起需要文化支撑。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在吸收社会各界相关讨论成果的基础上,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奉献、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什么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主题主持稿)插图(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不断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2013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设好,国家的物质实力和精神实力都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前进。

2014年2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

“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明确、意味深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精神的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研究院院长万俊人说:“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我国的价值基础,勾画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规范了全体中国公民的行为准则,在带领全国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魂工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以经久不衰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凝聚了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展现了日益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托起了一个跨越百年的光辉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记者毛东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302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