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是什么年(十二生肖排序年份)

6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提前开启高温“炙烤模式”,多个城市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2007年7月16日,当它进入夏季,标志着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今年夏

6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提前开启高温“炙烤模式”,多个城市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2007年7月16日,当它进入夏季,标志着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今年夏天有多热?

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多地持续高温酷暑。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

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中国陆地面积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5.3天,比常年同期多2.4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6月以来,河北、河南、天津、云南、四川、浙江、新疆等23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月极值,7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历史极值。其中,6月25日是6月以来极端温度站最多的一天。当日有28站日最高气温超过历史极值,日最高气温前十的站全部出现在河北。

“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频发的气候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今年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具体到我国,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特别是7月中纬度暖高压带加强,导致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

据统计分析,在大多数拉尼娜事件发生的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热带高压)有偏北的趋势。今年6月底以来,副热带高压北移,特别是7月初台风暹芭北移后。副热带高压西伸,伊朗高压东移,与中纬度大陆性高压结合,在我国上空形成稳定的暖高压带,从而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此外,副热带高压携带的湿气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高,使人的体感温度较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7月以来,伊朗高压加强了东伸,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大陆高压连成一条巨大的暖高压带,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告诉记者,历史上大多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导致江南、华南、四川、重庆等地出现高温热浪,或者由于大陆高压稳定维持导致西北、新疆等地出现高温。所以相对来说,今年的高温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情况更加突出。

22年是什么年(十二生肖排序年份)插图为什么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

三伏天一般出现在酷暑和酷暑之间,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潮湿闷热的时候,很多地方会开启“蒸烤”模式。

三伏天有30天的“普通版”和40天的“加长版”。以今年为例,7月16日落,8月24日落,共40天。是三伏的“加长版”。根据中国天气网梳理的2001年至2022年的三伏时间,这22年中有17年是“加长版”三伏,占比77%。可见“普通版”三伏并不常见,“加长版”三伏更为常见。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高热。平时‘三伏天’吹东南风,空潮湿,给人一种很闷的感觉。”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金说,从天气系统来看,7、8月份“三伏天”正值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强,控制着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气温高,雨水少。所以“三伏天”属于炎热的夏季,所以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三伏天有多热?根据中国天气网近30年(1991-2020年)气象资料,三伏天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极端高温在40℃以上,高温持续5-7天。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高温虽然因为湿度大,强度不如北方,但却极其持久。高温日均在20天以上,局地甚至高达35天。不得不提的“高温霸主”吐鲁番,曾出现47.8℃(2008年8月5日)的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39天,几乎是高温大满贯。

“7月和8月是台风活跃期。在西北太平洋或南海生成的台风西进北上过程中,台风的到来会给受灾地区带来明显的风雨天气,因此也会起到明显的降温作用。”不过,金也建议,台风过后气温会回升,市民要注意天气炎热。

22年是什么年(十二生肖排序年份)插图(1)高温会持续多久?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截至7月26日,华南等地多高温天气。7月13日至16日,四川盆地、陕西关中、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高温少雨。7日至20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华南西北部等地将有降雨,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将持续高温闷热天气。21日以后,南方地区高温将再次发展,范围扩大。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7月27日至8月11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内蒙古西部、上海、江苏、浙江北部等地气温偏高1℃~2℃,可能导致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天气过程。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提醒,高温天气将对电力供应、人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公众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缩短工作时间。特别要注意中暑,早预防、早识别、早治疗,尤其是老、弱、病、幼人群。注意高温天气用电安全,电力部门要提前应对部署,防止用电量激增和用电负荷过大造成供应紧张和火灾隐患。

监制:朱咏雷邱小敏吴新生

策划:李幼琪宇轩

记者:于子茹文静

视频:邱姬野

设计:陈杰

顾问:国家气候中心汛期总值班员、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服务办公室、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李颖、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金。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204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